正文 第一章 李約瑟難題(三)(1 / 3)

李約瑟的助手說,李約瑟晚年患有帕金森氏症,自從他出席3月份舉行的紀念魯桂珍研討會後,李約瑟先生似是心願已了,覺得該是離去的時候了。他開始不能吃東西,身體日漸虛弱。去世前2天,他讓助手推他到那棵中國梧桐樹下,助手問他是否死後骨灰埋在兩位夫人中間,他回答說“yes”。然後他讓助手推他到樓上圖書館看書。他用手指著架上圖書,助手拿下來交給他,隻見李老把書揭開慢慢撫摸,好象與自己的著作訣別。

李約瑟先生1900年12月9日生於英國倫敦。原名約瑟夫·尼達姆,因尊崇中國老子李耳,因此以“李”為姓,起中國名字“李約瑟”。李約瑟先生是世界著名科技史學家,生物化學家。英中了解協會會長。英國唯一一位既是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又是英國科學院院士的科學家。他還是中國科學院首批外籍院士之一。他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貢獻。

中國人民沒有忘記李約瑟先生。江澤民主席曾為他題詞:“明窗數編在,長與物華新”,高度概括了他一生的貢獻。得知李約瑟去世的消息後,中國有關領導同誌和李約瑟先生的生前友好表達了對李約瑟逝世的沉痛哀悼。

當記者向料理李約瑟先生後事的麥克弗森博士表達我們的哀悼時,他緊緊握住記者們的手說:“你們是第一批來吊唁的人。第一批來吊唁的是中國人,我相信李約瑟先生在天之靈會感到十分欣慰。”

三、兩個文明的橋梁

李約瑟先生原名約瑟夫?尼達姆,因尊崇中國老子李耳,因此以“李”為姓,起中國名字“李約瑟”。李約瑟先生1900年12月9日生於英國倫敦。母親是作曲家,父親是職位家庭醫生。李約瑟天資聰明,年青時在劍橋大學岡維爾-卡耶斯學院學醫,很快在醫學領域嶄露頭角,名重士林,24歲便獲劍橋大學博士學位,並任劍橋大學岡維爾和卡耶斯學院評議員。

李約瑟先生31歲那年出版了《化學胚胎學》,次年出版《生物化學形態學》,1933年出版了《胚胎學史》,因此被稱為“化學胚胎學之父”。此後,他擔任過許多世界著名學府的教授。

李約瑟先生1942-1946年任英國駐華科學代表團團長兼駐中國大使館科學參讚。1946-1948年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然科學部主任,後任該組織的名譽顧問。1950-1964年任英中友好協會會長。1965年起任英中了解協會會長。1972-1975年任國際科學史聯合會主席。1976年起任東亞科學技術史圖書館館長。

李約瑟先生從1937年開始學習中文,1939年開始完成第一篇中國科學技術史論文。1942年來華任英國駐華使館科技參讚後,毅然從生物化學研究領域轉向中國科學技術史的研究。1948年返回劍橋大學著手撰寫《中國科學技術史》。1954年,該書第一卷問世。

李約瑟和他的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堪稱溝通中西方兩個文明的橋梁。為了表達對他一生功績的敬意,1990年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授予李約瑟博士“人民友好使者”稱號,中國科學院將我國紫金山天文台發現的一棵小行星命名為“李約瑟星”。1994年6月8日被中國科學院聘為首批外籍院士。

李約瑟先生才智過人,一生涉獵領域之廣令人歎服,除了科技史和生物化學外,他的著作甚至還涉及語言、舞蹈、音樂。據不完全統計,他一生的著作多達80多部。英國《自然》雜誌曾發表評論說,“20世紀還沒有誰象李約瑟那樣改變了世界對曆史的成見。李約瑟的天才是非凡的,他熟識8種語言,其中3種是古代語言。他對1500年全世界的知識有一個清晰的畫麵。”

天才離不開勤奮,李約瑟先生是天才與勤奮的完美結合。他的同事在介紹說,李約瑟先生每天工作16個小時工作了60年。李約瑟當年苦學中文,單是英漢字典,他使用自己的方法重組抄寫了2遍。記者有幸在李約瑟研究所看到了2本被他題為《李約瑟的英漢字話書》的60年前的手稿。

令記者吃驚的是李約瑟中文水平不高,能閱讀的僅是古文,而白話文則連小學生都不如,他看《人民日報》十分吃力,口語很不熟練。他從事中國科技史研究時,大都要借助於中國學者的努力。他先讓中國學者將中國資料翻成英文概要,然後選擇有用的讓中國學者譯成英文。他的一位助手說,他曾看見李約瑟的書資料櫃上寫著“我工”兩字,他問這是什麼意思,李約瑟說這是“我完成的工作之意”。由此可見李約瑟中文水平並不是很高。然而據他的助手講,李約瑟常常用一本漢英字典一個字一個字地查閱中文資料,這種刻苦的治學精神不能不令人肅然起敬。

四、李約瑟與他的中國妻子

“化學胚胎學之父”約瑟夫?尼達姆為什麼在世界生物化學界如日中天的時候突然轉向研究他原先幾乎一竅不通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為什麼李約瑟89歲時還與85歲的中國學者魯桂珍結婚。作為唯一一位參加所有李約瑟先生逝世後有關重大活動的記者,我就這些讀者十分關心的問題多次采訪了李約瑟先生的一些生前好友和同事,結論是1937年,一位美麗脫俗的中國女學生來到劍橋大學,在那裏結識了英俊瀟灑才華橫溢的約瑟夫?尼達姆,從此世界上就出現了一位科壇巨匠李約瑟,一部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和一段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這位中國女學生就是李約瑟的第2位妻子魯桂珍。

李約瑟一生的婚姻十分幸福。他的第1位妻子是他的同學多菲斯(中國名字叫李大斐,1896-1987),李約瑟24歲與多菲斯結婚。李約瑟與多菲斯在英國科技界是有名的比翼雙飛的伴侶。他們都是享譽世界的生物化學家,且雙雙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多菲斯比李約瑟大5歲,並於1987年去世,期間婚姻長達64年。

李約瑟認識魯桂珍是37歲的那年。記者在瞻仰李約瑟先生遺物時,看到了一幅魯桂珍年青時的黑白玉照,這張照片是中國記者報道李約瑟時常提起的一件東西,照片中的魯桂珍是那麼得美麗,難怪李約瑟的生前好友們一直稱魯桂珍是一位“非常迷人的女子”……魯桂珍(1904-1991)是南京著名藥商魯茂庭的獨生女,是南京金陵女大第3屆畢業生。1937年她到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她的指導老師使是李約瑟的夫人多菲斯。與其他兩位中國留學生一起,三人對李約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而使李約瑟毅然走上了中國科技史研究的不悔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