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網絡綜合征流行。隨著因特網的普及,一些網蟲,特別是一些青少年整天沉溺於因特網中,已經上癮不能自拔。其實早在1995年底,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的心理學家麥克?格裏弗斯博士對一些整天沉溺於因特網中青少年的表現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他們的表現如同吸毒成癮或酗酒者的表現類似,一接觸因特網就興奮異常,如果沒有機會接觸因特網就會“網癮難耐”,一些青少年每天泡在因特網上的時間多達14小時。其他科學家也發現,網絡綜合征的患者症狀非常明顯,他們的手指不停地動著,仿佛要讓想象中的鼠標移動似的。隻有一件事在他們的頭腦中縈繞:因特網。他們隻是為了活下去才睡覺和吃東西,他們從不離開自己的屏幕。最嚴重的病人會以自殺告終,但不是虛擬的自殺,而是在線工作時實實在在的自殺。
5、新聞職業道德受到衝擊。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1998年1月29日發表文章《傳媒世風日下了嗎?》說,因特網已成為毫無限製的謠言作坊,自律在這種新媒體中成了一種稀有現象。
6、因特網上虛假廣告泛濫。1998年5月在日內瓦舉行的第53屆世界衛生大會通過一項決議指出,利用因特網做廣告,漫無邊際地促銷醫藥產品的現象正在迅速增加,有可能對公共健康造成危害,通過因特網絡登廣告促銷醫藥產品的方式不可取。
7、垃圾信息充斥因特網。全世界因特網上很大一部分是色情、暴力和廣告等垃圾信息,而目前最好的搜索軟件也隻為這其中不超過40%的網頁編了索引。
8、因特網上各國輿論力量失衡。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輿論主導第四媒體,而發展中國家因技術、資金和人才問題在第四媒體中的地位甚至低於在其他三種媒體中的地位。
9、數字鴻溝成為阻礙全球發展的突出問題。信息技術一方麵推動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另一方麵造成了新的貧富差距。這種由於信息技術開發和應用的差距造成的創造財富能力的差距稱為數字鴻溝。數字鴻溝主要存在於國家與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但數字鴻溝也明顯地存在於國家的不同地區之間。如僅有500萬人口的芬蘭擁有的互聯網接入線路數目超過了整個拉丁美洲;而紐約市的互聯網接入線路數目超過了整個非洲大陸。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和第55屆聯大主席霍爾克裏2000年11月16日先後表示,縮小數字鴻溝是當前擺在國際社會麵前的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
十、我們的對策世紀之交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知識經濟迅速崛起,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人們的生活、工作和思維方式正在曆經深刻的變化。世紀之交又是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關鍵時期,中央開始實施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兩大戰略。在這一變革時代,國際輿論陣地的激烈爭奪,由信息技術導致的媒體革命撲麵而來,對我國新聞業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為此,我們應采取以下對策。
1、高度重視21世紀媒體革命的到來,及早製定發展戰略,占領競爭製高點,占據未來的世界輿論陣地。用戰略眼光審視邁向21世紀我國的新聞事業,落實江澤民總書記多次強調的“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的指示,勇於開拓、勇於創新。
2、新聞必須與市場相結合。完善新聞產品的生產、銷售和服務三個環節。打造名牌,吸引用戶的注意力,大力培養拳頭產品,培養名記者、名編輯和名主持人。
3、引入市場機製,加強宏觀調控,滿足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促進新聞媒體的管理方式從宏觀上走向集團化,從微觀上走向機動化,以適應全球化、網絡化以及新聞互動化、個性化的要求。
4、落實江總書記“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選準突破口,實現跨越式發展。隨著網絡的發展,作為網絡設備主體的計算機也進入到以網絡為核心的“後PC時代”,另外,以無線上網為標誌的第二次網絡革命正在到來,因而要抓住當前這一有利時機,以實現我國多媒體新聞平台的跨越式發展,占領21世紀思想輿論陣地的製高點。
5、積極推動基於多媒體新聞平台的新聞產業與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電子公務、電子醫務、電子教務等的交叉與融合,促進信息產業發展,帶動傳統產業發展。
6、21世紀的媒體革命是一次生產力的革命,因而應加強對其發展規律的研究,加強有關立法工作,為其發展製造良好的軟環境。
7、加大教育投入,加強教育改革,大力培養適應多媒體新聞平台的相關人才,采取優惠政策留住和吸引人才。
8、在多媒體新聞平台領域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以免受製於人。多媒體新聞平台的核心技術決不能依靠進口,“買人家的鎖,會被人家打開”。
9、充分認識多媒體平台的兩麵性,趨利避害。嚴格控製非媒體機構開設網絡新聞,嚴厲打擊利用網絡傳播色情、暴力和反動信息的不法活動,並采用新技術過濾這些不良信息。
10、將媒體的發展與國家安全密切結合起來,在信息戰的備戰中充分考慮21世紀多媒體新聞平台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