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東方科學與文明的複興(二)(3 / 3)

結論結語

解答李約瑟難題的一個新角度是論述東方科學與文明的複興,即以還原論為指導思想、以公理化方法為科學方法的西方科學,以及以西方科學為重要組成部分的西方文明麵臨巨大挑戰,而作為互補的東方科學與文明必將複興。

盡管以還原論為基礎的西方科學以及在此基礎上誕生的各種技術,在過去幾百年中獲得了飛躍式的發展。然而,以還原論為基礎的西方科學正麵臨巨大挑戰,這種挑戰越來越明顯,也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我們在宇觀、微觀和宏觀的不同尺度都證實了還原論隻是在一定程度上、在某些層次中能夠描述這個尺度的現象,而在大多數情況下還原論與現實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著嚴重矛盾。對應於宇觀、微觀和宏觀世界的三大公認理論相對論、量子論和複雜科學的研究成果已經動搖了還原論在科學中占統治地位的基礎。另外,哥德爾不完備性定理從邏輯上動搖了還原論,純粹的還原論不可能描述多元化的複雜世界。

過去幾百年,還原論不但是科技發展的主要指導思想,也是人類發展道路的主要指導思想。這種指導思想導致了科技和經濟發展與人類社會、資源和環境之間的巨大衝突,導致了整個人類發展道路的不可持續性,因此還原論作為科技發展和人類發展的主要指導思想是錯誤的。這一錯誤已經被國際社會所公認。

還原論的這些局限是結構性的,靠自身是根本無法解決的,必須尋求一種新的科學思想,而這種思想就是與之具有極強互補性的整體論。筆者認為,東方科學思想的核心是整體論,它恰恰能彌補西方科學思想的局限。

自400、500年前第一次科學革命開始爆發以後,世界科學基本上是在還原論的框架中發展的。因此如果我們用大尺度衡量,真正意義上的科學革命隻發生過一次,即以還原論為指導思想的科學革命,它產生了西方科學。目前,西方科學發展麵臨巨大挑戰,時代發展呼喚第二次科學革命。

第二次科學革命是指目前正在興起的、與以還原論為指導的第一次科學革命有著根本不同的科學革命,它的指導思想是整體論,它的研究對象是從微觀、宏觀到宇觀各種尺度下,包括天地生人等各種層次中的整體性、非線性、複雜性、不可逆性、係統的開放性和功能性,它的持續時間可能長達幾百年,它與第一次科學革命的關係不是簡單地否定,而是在第一次科學革命基礎上的“揚棄”。

第二次科學革命的思想核心就是東方的科學思想——整體論,東方科學思想可以作為第二次科學革命的指導思想。作為第二次科學革命的靈魂,整體論的代表是氣一元論。將氣一元論的思想與現代科學有機結合後進行深入、係統、全麵的研究,必將形成第二次科學革命的係統的指導思想。

當前,一些科學家在很多領域自覺或者不自覺地尋找和應用東方科學的整體論思想,已經涉及了宇宙的誕生、物質的結構、複雜現象、生命現象和醫學發展這5大領域的核心問題。這充分說明東方科學思想作為指導思想,必將在第二次科學革命重現輝煌。

以東方科學整體論為指導思想的第二次科學革命需要的科學方法就是東方科學的核心方法──“實用化”方法。第二次科學革命的基本方法是以“實用化”方法為主、吸收公理化方法的優點、基於計算機技術特別是人工智能技術的方法。它的模式是先考察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然後進行理論研究,最終用來解決實際問題。在符合這一模式的大前提下,可廣泛采用公理化方法。它是以綜合方法為主,融合了分析方法的一種新方法。它的指導思想是以整體論為主,融合了還原論的一種新思想。這種方法首先是“自上而下”的,即先整體後部分,先綜合後分析,但必須融合第一次科學革命的基本方法即“自下而上”的還原論作為指導的公理化方法。這種新方法必須基於計算機技術特別是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使用的基礎上。東方科學方法是人工智能時代的科學方法。

隨著時代的發展,東方科學的思想與方法將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同,世界各國特別是東方國家將會湧現出更多的像吳文俊先生這樣的科學家,湧現出更多的在東方科學思想指導下,利用東方科學方法取得的現代科技成就,東方科學思想和方法將成為第二次科學革命的靈魂。

1999年召開的世界科學大會和2002年召開的可持續發展世界首腦會議表明,當代的可持續發展思想與東方傳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謀而合。東方傳統文化重視人的情感,重視人文精神,重視天人合一,強調人與自然的整體性,而這些恰恰是西方文化所缺乏的。因此,東方傳統文化對於當代可持續發展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以還原論為指導思想的西方文明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盡管這些矛盾在整個文明層次上的暴露尚需要一段時間,但近年來,西方文明已經出現麵臨困境的一些苗頭。比如,人們對美國發展模式的批評,“9·11”事件的出現等等。

東方科學與文明恰恰能夠彌補西方科學與文明的不足,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第二次科學革命從很大程度上講是東方科學的複興。東方科學的複興是曆史必然。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進步最終會改變人類文明。東方科學的複興必然帶動東方文明的複興。東方文明的核心實際上也就是東方科學的核心,也就是整體論思想和實用化方法。這與西方文明的還原論思想和公理化方法是不同的。整體論思想和實用化方法,已經體現中國領導人的一些論述中,比如鄧小平同誌多次強調的“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的就是好貓。”以及江澤民同誌提出的“以德治國”的思想。

麵對中國崛起,西方一些人士心有不甘,一再宣揚中華民族缺乏創造性。國內不少人受到這種思潮的影響,輕視我國傳統文化。過去二十多年來,中國的實踐確實讓人們相信了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但是理論上我們仍然沒有很大的說服力。通過對東西方科學與文明的比較研究,我們找到了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理論根據,東方文明具有強大生命力。目前,科技的發展,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以及全球化特別是信息全球化浪潮正在給東方文明的複興提供一個巨大機遇,可以預言東方文明的複興將經曆三個階段,從現在開始需要一個世紀左右的時間。在21世紀中葉,中華民族必然會實現偉大複興,而東方文明的思想和方法將會被全世界所接受。此後,東西方文明必然出現一次大融合,形成全世界的共同文明,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奠定基礎。

本書嚐試從東方科學與文明的複興這個新角度解答李約瑟難題,而且認為從這個角度出發就不難理解李約瑟的臨終前的預言:通過他多年來對中國以及中國人的了解,他確信中國能夠再度崛起,一個擁有如此偉大的文化的國家,一個擁有如此偉大的人民的國家,必將對世界文明再次作出偉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