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嶽他們這次要述職的衙門是整個兵部肥的流油的一個衙門,兵部職方司,全名職方清吏司。職方司設郎中一人,員外郎一人,主事一人,話說袁崇煥當年結束邵武知縣任期後經候恂推薦擔任的就是兵部職方司主事。難怪袁崇煥同學以萬曆四十七年同進士出身,小小的六品兵部主事的身份跑去遼東溜達居然會如此受人重視,自薦更是一投一個準,當時軍中諸將的升遷榮辱都抓在他一個人手裏頭了。而巧合的是,現任兵部主事的梁廷棟也是萬曆四十七年的進士,而且和袁崇煥同學不同,人家不是同進士出身,而是賜進士出身,一句話概括,那就是成績要比你袁崇煥好到哪裏去了。
萬曆四十七年這一年的科舉的進士們差不多是明代成材率最高的一屆科舉了。這屆科舉一甲進士及第三人,二甲賜進士出身六十七人,包含後來飽受爭議的曆史人物馬士英、丁啟睿等。三甲賜同進士出身275人。
或許是印證了學習好的不一定能力強這句古話,這一屆的牛人大多出自第三甲。而這屆科舉的前三名莊際昌、孔貞運、陳子壯在曆史上的表現平平,除了探花郎陳子壯因為在南明組織抗清寧死不降勉強名留青史外,另兩位最大的功績就是光榮出任萬曆四十七年科舉的狀元和榜眼了。
在明末混得最好的是兩位成績比較靠後、舔居三甲的同學,其中又以袁崇煥和孫傳庭最為出名。袁崇煥同學的排名是三甲第四十名,孫傳庭同學為三甲第四十一名。照看他們兩位的結局,我們不得不感慨,成績差一點點,命會好一點點。
現下大搖大擺坐在張振嶽和蕭嚴麵前的就是萬曆四十七年科舉二甲第七名,現任兵部主事梁廷棟同學。這位爺也是時運不濟,原本以他的成績和他的出身(父為太常寺少卿),科舉之後就被分配到了南京任吏部正六品主事,據說是十分有前途的說。而當時沒有背景的袁崇煥則被派到福建擔任正七品邵武縣令,如果沒有東林黨人候恂的賞識,估計身為三等縣縣令的袁崇煥這輩子想發跡都難。就在袁崇煥為了自己的前途不辭艱險深入遼東虎穴之地的時候,我們的梁廷棟被調到了禮部擔任了正五品郎中,看起來也是人生得意馬蹄疾啊!
偏偏不巧,這個時候黨爭開始了,雖然後人在明亡後極力否認,但是身為東林黨一分子的梁廷棟很是不幸的被牽扯了。不過牽扯不深,所以隻是貶官,而出人意料的是,不知道梁廷棟走了什麼路子,居然被貶到了兵部職方司任主事,這哪裏是貶官啊,變相升職。江湖傳聞是梁廷棟走了魏忠賢門下兵部尚書崔呈秀的路子,不過這個時候魏忠賢已經對東林黨發動了全麵總攻,反水的東林黨人也不是一個兩個,所以身為六品主事的梁廷棟並不顯眼罷了。
職方司確實是個肥缺,特別是各級武官任滿的時候,錢財那都是滾滾而來的。至於平日這樣的述職那也是有冰敬炭敬的,隻不過這個時候還不能和後世以及清代相比,收錢還是要注意,買賣官位更是要小心,一大堆清流盯著了,就指著踩你上位了。據說東林黨大佬錢謙益就是因為當科舉主考官的時候收了點黑錢,結果倒騰了一輩子連漢奸都當了,也沒能倒騰入閣。
不過凡事總有例外,眼前這個述職的三品參將似乎就是個不懂規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