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4章 武備優先(六)(1 / 2)

戴佑宗動心了,這一次是真的動心了,他記得他娶媳婦也沒有像今天這樣呼吸急促。

募賢令就貼在南京的四個城門口以及市場入口的告示欄裏,這段日子已經在家養了大半年的戴佑宗很容易就看到了它。

去年八月,原本歇息了一百來年的寶船廠突然熱鬧起來,作塘的淤泥被清除,許多失業多年靠著偷偷摸摸幫人造船補船維持生計的造船軍戶被緊急召回,去製造他們可能幾代人都沒有製造過的大寶船,而且一次就是九艘,同時開工,預計八個月能完工。

原本想著火器作坊這邊也能有活可幹,但是卻始終沒有什麼變化,過久的等待甚至讓戴佑宗都有些絕望了。

而募賢令上對於招募兵器工匠的規定很讓戴佑宗滿意,這份由史可法代書出自張振嶽本人的的命令將兵器工匠進行了十分明確的職業和功能劃分:

分為冶煉、鐵匠、火匠、器械、調度五個坊,所謂冶煉,就是把礦石變成可供生產的原料;而鐵匠則是製造冷兵器,諸如箭矢、刀劍之類的;火匠則是對了戴宗佑的胃口,主要是製造火槍火炮;至於器械主要生產和研發製作前三項的設備;而調度則是顧名思義,調度所有的物資和產品。

真正讓戴佑宗滿意的還有清晰的等級劃分:各坊按照學徒若幹(月俸二兩)、匠工若幹(月俸四兩)、匠作十五人(月俸六兩,享九品官銜)、匠師五人(月俸十二兩,享八品)、總匠一人(月俸二十四兩,享正七品銜,領一坊事務)、幫辦(月俸二十八兩,享從六品、協管各坊)、總監(月俸三十六兩,享正六品)七個等級劃分。

當然如果是讓戴佑宗去做學徒那就沒什麼可滿意的了,主要是戴佑宗對於自己在火器上的造詣是很自信的,在他看來,總監幫辦什麼的不好說,做個正七品總匠是沒問題的。這可是一年二百八十兩銀子的肥差啊,對於要養家糊口的戴佑宗來說絕對是巨大的誘惑。更要命的是還有官位,做官意味著什麼,在大明就等於是進入到了士的階層。別的不說,以後自己那個四歲的獨子長大說媳婦可以選擇的麵就要寬的多了。於是戴佑宗也不怕得罪現在的領導了,立刻就去南京兵部新設立的蘇州軍工坊招募處報名了。不就是從南京搬出去嗎?要不是軍戶的關係,早幾代人就想搬了,天天看著那些寫錦繡文章的秀才花個十萬兩打炮算個什麼事情啊?走,立刻走!

老百姓很多時候就是這樣,為了生活,他們就會毫不猶豫選擇改變。三百多年,在中國,不也是無數的農村人為了改變自己和後代的命運紛紛湧入沿海尋找機會嗎?

募賢令一出,效果十分顯著,隸屬於歐亞聯合公司的控股的蘇州軍工坊立刻招募到了大量人才,其中軍戶出身的技術人員占到了八成。由於該軍工坊還掛著南京兵部的名頭,所以這種層麵的人才流動還屬於平行調動,軍戶製度根本控製不住。

這下子整個江南再次熱鬧起來,平日裏根本沒把這些匠戶放在眼裏的兵器作坊的管事官員突然發現,一旦沒有了這些下賤的匠戶,自己原來屁都不是,連最基本的武器維護都做不了,更別說什麼研發創新了。離開了能做事的人,什麼製度啊思想啊領導有方關懷有至啊統統都是在放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