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我和我的軍隊為了西方的文明做出了最巨大的貢獻,我們替整個歐洲把黃禍阻擋了足足一個禮拜。很遺憾,實力決定一切,我能做的就這麼多了,對於西班牙帝國,我能做的也隻有這麼多了。感謝上帝,最後時刻他依然沒有讓我去接近死神。”這段話摘自西班牙駐菲律賓末代總督提波拉的日記,這本日記被認為是研究東西方世界文化溝通和融合的重要文獻,非常重要。。。
明西呂宋之戰一度被認為是西班牙大帝國所有噩夢的開始,從這場戰鬥開始,西班牙軍隊在全世界的範圍內開始了一係列的不勝,跟誰打都難逃被菜的命運。
實際上,真正的呂宋之戰並沒有被戰後釋放回去的西班牙總督說得那麼悲壯,至少在張振嶽自己看來,這場戰爭更像是場擺拍,西班牙人的表現甚至還不如菲律賓土著比薩牙人。
9月1日,一身白素的明軍浩浩蕩蕩朝著馬尼拉港殺來,這個時候殖民者的劣勢出來了。因為葡萄牙人無恥的出賣(提波拉語),本就無比弱小的西班牙菲律賓艦隊因為消息滯後的緣故被明軍牢牢的堵在了馬尼拉港中。
明軍水師指揮使施大暄、甘輝、洪旭三個艦隊按照張振嶽的命令,既不攻擊馬尼拉港,也不見離開,就這麼堵著出港口。
這下輪到西班牙人傻眼了,原本在戰鬥素養上他們還是有點優勢的,但是現在讓人堵在港灣裏可就什麼優勢都發揮不出來。他們試著組織了一次突圍戰,但是很遺憾,他們很快就見識到了大明艦隊凶猛的火力,一艘勇敢的西班牙戰艦被毫不客氣的打的稀爛。
開玩笑,到了一百年後,歐洲對於戰列艦火炮的定位還是50到74門炮。而明軍在葡萄牙幫助下建造的三十護衛艦全部呈弧線排開,一側共計四百五十門葡萄牙款十八磅全部對準了那同時不過容納五艘戰艦出來的出海口。
嚴格來說,這個時代還不是大炮巨艦的時代,因為大炮玩得還是實心彈,而且因為膛線的問題,命中率低得嚇死人,也就不到20%的命中率。這麼一來,海戰的主旋律還是跳幫戰,比誰更狠。按照達爾文的物種起源說,這種白刃戰玩多了之後,活下來的自然都是些爭勇鬥狠之輩。這也是為什麼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了,世界海洋的霸主並不是英國人,而是該死的海盜。大英帝國在用海盜戰術對付了西班牙人之後,很快就品嚐到了海盜給他們帶來的苦頭,事實上直到21世紀,地球上依然是個海盜猖獗的地方,甚至索馬裏海盜已經發展到世界各國不得不聯合出兵護航的地步。
但是事情總有例外,比如說特定的戰場,特定的數量下。你可以算一算,雖然命中率隻有不到百分之二十,但是配上四百五十門的火炮數量,以及集中轟擊同一區域,這個命中率就沒有參考價值了。
結果第一艘衝出去的西班牙戰艦為自己的勇敢付出了驚人的代價,你可以試想一個人如果同時身中百餘發子彈會是個什麼下場!自然是死得不能再死了。這艘名叫哥倫布探索號的軍艦幾乎是在一瞬間被上百發實心彈打中船體,支撐船帆木杆直接讓三發帶著巨大衝擊力十八磅炮彈同時打中,立刻斷裂,巨大的船帆直直的砸在了舵手的位置上,而可憐的船長當場就被砸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