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章 天日昭昭(三)(1 / 2)

從精英政治理論上來說,首都的人民應該是最優秀的存在。但是事實往往不是這樣,因為享受著諸多特權的緣故,曆朝曆代的首都人民實際上是處於一種不接地氣的狀態。他們不知道外麵的世界是什麼樣子,不知道遼東的建奴是何等的凶悍。他們隻知道過自己的日子,多搞錢過好日子,至於京城之外的人是死是活那是皇帝老子的事情,幹他們毛事。

諸多特權之下,是人性的扭曲,首都人民很快就變成了文不能安邦治國,武不能騎馬打仗,要說他們是廢物也未嚐不可,要知道在後世,同樣是北大清華,如果對北京地區的考生不降分錄取,那麼基本上名校你找不到北京學生。當然,這倒不是說帝國政策的製定者認為北京的學生不讀書也是人才,而是他們的孩子也生活在北京,北京人都是跟著沾光罷了。北京人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打小學起,他們就努力讓自家的孩子跟這些官爺的少爺在一個學校讀書,成績好不好的沒事,搭上線才是混一輩子的本錢。

扯遠了,從袁崇煥下令大軍回援京師的時候開始,一個不是笑話的笑話組合誕生了。我們具體這樣來說這個笑話組合:皇太極帶著五萬人馬去進攻有號稱有四十萬,實際最少也有十幾萬官兵駐防的北京城,這是第一個笑話;袁崇煥帶著三萬四千人回去救有幾十萬大軍守衛的北京城,這是第二個笑話;最後也是最大的笑話是,北京城據說有四十萬大軍守衛。

我們來看看京營的番號,五軍營、神樞營、神機營。聽著名頭就怪嚇人的,後頭還帶兩神字。可這兵早就不能用了,平日也就是搞個內部衛生,疊個被子的還行,讓他們去抓賊估計不擾民就不錯了。其實無論是軍戶製還是募兵製,時間一久,如果沒有層層監督,沒有實戰打磨,早早晚晚那都是會爛掉的。那個被文官醜化成天下第一無恥下流的正德皇帝很清醒的認識到了這一點 ,於是製定了邊軍和京軍對調製度,隔幾年大家都對換著玩一下。可惜正德死後,後來秉國的文官不知道其中的厲害,一味求穩,這個對調製度也就成了擺設。

崇禎皇帝這一次算是見識到了京營的真麵目,號稱四十萬,實際清點連十五萬都不到。這十五萬人還都是幾十年沒打過仗了,具體是個什麼情況根本不得而知。崇禎皇帝憤怒了,他突然覺著內閣裏的東林黨人很不順眼,自己登基之初就勸自己補發欠餉,不知道內情的自己把內帑全部打開了。要知道那錢是按照足額四十萬人的標準發放的啊,那現在還有二十五萬人的軍餉發給誰呢?

崇禎帝還不知道,這內帑剛進戶部就被扣了四成,然後層層扣,扣到士兵頭上的時候基本上也沒剩下什麼了。如果不是指著皇帝老子發賞銀,眼下這十五萬人湊不湊得齊還不得而知了。

還得指望遼東軍,所以袁崇煥得了聖旨,帶著三萬四千人拚死往北京趕,堪堪擋在北京和建奴之間。這個時候袁崇煥又碰到和趙率教一樣的悲劇了,皇帝不許入城。

後世不少人說這是崇禎帝懷疑袁崇煥的忠誠,其實這有點以己度人了,至少這個時候崇禎帝還是信任袁崇煥的。不讓入城的原因很簡單,敵人在外麵了,你袁崇煥應該去城外打敗敵人,而不是進城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