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國、李來亨,你們兩個來說說看,為什麼會有人造反”看著這一路滅絕的人跡,張振嶽回頭問道。
“因為官逼民反唄!”李來亨答道,而李定國也跟著點點頭,看來他也是這麼認為的!
張振嶽並沒有立刻反駁他們,因為貌似無論後世還是今生,大家對於造反的原因都是這麼理解的,農民起義更是被放在了褒義的這一麵。
但是後世一個門戶網站做了一個有關農民起義領袖出身的極品調查,所謂的農民起義,其真正的發動者大多並非農民。
從秦末農民起義、西漢綠林赤眉起義到清末太平天國起義等12次著名農民起義中,起義領袖可稽考職業者有35人,其中真正農民出身者僅有3人,占8.5%,且無一人是最初領導者。
從秦帝國建立至宋王朝偏安江南的1000多年的時間裏,並沒有農民充當起義領袖。公元1130年,商人鍾相掀起起義,爾後漁民楊麼接過造反大旗。倘若將農林牧副漁皆列入農民職業範疇,所謂農民起義直到南宋才出了第一位勉強算得上“農民”的起義領袖。
實際上,農民起義大多由吏員、商人、軍人掀起,起義領袖中60%皆為此三種職業出身。如,陳勝、吳廣是屯長(軍人)出身;黃巢是鹽商出身;李自成則是驛卒(傳遞公文的小吏)出身。
小吏、商人地位較低,卻掌握大量資源,長期在民間活動,易於經營自己的勢力。此外,他們見多識廣,知道如何仿效朝廷體製。加之知識分子的參與,常常能使“起義軍”迅速壯大,如劉邦、朱元璋分別有了張良、李善長等協助,才終得天下。
曆代起義中,不乏因天災致饑民走投無路而冒險起事者,如王匡、王鳳的綠林軍。洪秀全起事原因之一,也是廣西大旱。還有許多參與者則是被裹脅進來的。李秀成說:“凡拜上帝之家,房屋俱放火燒,故而從他。”這些人無家可歸,沒了退路,隻好跟著死心塌地造反。
官吏、軍人掀起的起義自然不會以農民利益為核心,陳勝、吳廣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透露出其追逐功名富貴的目的。
張振嶽決定好好給身後這兩位年輕人上一課,讓他們明白所謂農民起義的本質。
“你們說得多,確實是官逼民反,沒有比咱們大明子女更溫順更好治理的了,可就這樣還搞出這麼大的造反人群,要說沒有官逼的因素那就是假的。”張振嶽開口第一句話就讓李定國和李來亨很是意外。
“但是,我有一句話,造反之後,這個民的日子是不是好過了?如果是好過了,咱們千裏無人煙是個怎麼回事?”一句話,就把李定國和李來亨問住了。
李定國想了一下還要反駁,張振嶽抬手道:“定國肯定要說這是因為官兵鎮壓的結果,其實捫心自問,這看起來有些道理的話是否真的站得住腳。我二弟,也就是你們的恩公蕭嚴,他過去和你們一樣,也是主張造反有理的,但是這些年他南征北討,看到了太多的人間慘劇,對於造反就不那麼認同了。實際上,就算沒有朝廷兵馬鎮壓造反者,這老百姓的日子也不會好過。你們想想看,大家安居樂業的前提是什麼?是造反嗎?不是,是安定的環境,如果大家連生命的得不到保證,他們如何發展。你們也都曾在流賊軍中混過,這些流賊可曾建立過什麼安定的環境?奸淫婦女有吧!殺人越貨有吧!一言不合拔刀相向有吧!他們根本就是社會秩序的破壞者,陝西的農民活不下去了,造反是沒辦法,但是他們殺入河南,河南百姓何其無辜,最後同樣活不下去的河南百姓還不得不冒著殺頭的風險加入造反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