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威國公張振嶽親臨狼城軍器局,在該局總監孫元化和副總監戴佑宗的陪同下親自來看最新的兵器成果,這裏也是一個超能吃錢的地方。
張振嶽對於目前的局麵並不滿意,要以西南之地加上南洋來支撐數十萬西式陸軍,十萬水師以及龐大的軍工生產,壓力不可謂不大。雖然東西方貿易依然在源源不斷的給自己提供著巨大的收益,而這個收益也能滿足自己的開支,但是張振嶽知道,這個是靠不住的。
到不是擔心歐洲人沒有黃金和白銀付賬,而是如果沒有了商品,這些真金白銀再好看,再誘人,也不過是石頭。對於個人而言,黃金和白銀永遠是保值的,但如果上升到國家層麵,保值可不能靠這些石頭。
一個國家財富的保值甚至增值不取決有多少錢,多少黃金,多少外彙,而是取決於這個國家的工農業生產能力。具體來說,你能生產多少糧食,你能製造多少商品才是關鍵。
崇禎帝已經吊死在煤山上了,滿清也入關了,如果估計的不錯,很快就會傳來李自成兵敗山海關的消息。很快大明的大好河山就要陷入一片戰火了,而這其中,江南必然一片大亂,自己現在東西方貿易的最大商品來源地一旦不存在了,自己拿什麼賺取貿易差額。而更重要的是自己賺取的貿易差額又能換成什麼?如果隻有真金白銀而沒有商品,那麼要真金白銀做什麼?總不能真的打成一個金山銀山然後自己玩吧!那還真不是一般的奢侈哦!
其實這些年,張振嶽一直在做這個事情,先是讓宋小魯組織南洋地區的開墾,那裏的土地雖然比不得大陸地區多。但是人家的可墾地比例高啊,而且還是一年三熟。通過十幾年的移民和開墾,暹羅、蘇門答臘、呂宋三地每年產出的大米都足以為張振嶽多養活幾千萬人。這勉強算是解決了吃飯的問題,實際上,現在在昆明狼城的糧倉裏麵,那是堆得滿滿的。張振嶽一年前更是在廣州再設立一個大糧倉,這樣南洋地區的糧食就能走海運了,而不需要如過去那樣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以及時間走山路過來了,運輸損耗也從一比一直接降低到了十五比一。但是另一方麵的進展就不怎麼盡如人意了,西南地區雖然在大明的轄下已經二百多年了,但是因為明朝的民族政策,這個地方的開發一直都沒有得到太好的進行,加上奢安之亂,該地區的發展甚至還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倒退。
準確來說還是在張振嶽、蕭嚴他們借擊敗“土司聯軍”的機會,才終於實現了對土司勢力的打壓和清洗。土司勢力被極大削弱之後,遷移漢族人口進入西南地區進行開發才成為可能。
其中雲南地區的開發工作以建設昆明城和七府農墾為主,整個西南則還在進行驛路的建設工作,實際上這個工作前前後後持續了十五年才宣告完成。
考慮到後期的戰爭需要,西南地區的工業建設則是以軍器局為主。孫元化主持軍器局後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財政和人力支持,軍器局也撤銷了坊,而改設廠。比如兵器廠、槍炮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