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登臨堤壩,動亂月河(2 / 2)

大堤很長,水聲很大,嘈雜的響聲淹沒了傳話人的聲音,等到所有人意識到朝廷派了七皇子來治理水患的時候,已經是半個時辰以後了。

沈諾軒靜靜地站在原地,身邊緊挨著寧霜,權熙護在兩人的身側,看著朝這邊走來的人群,不免小心翼翼地留意周圍的狀況。

待眾人都在沈諾軒麵前站定,沈諾軒這才開口:

“在下沈諾軒,奉朝廷之命前來治理水患,抗洪救災,滄州刺史秦元壽,攜帶私逃,朝廷已經下令,罷官免職,責令家產充公,並全力捉拿歸案,在這裏給大家一個交代。”

寧霜在一旁看著,沈諾軒身上沉靜的氣質著實讓人冷靜不少,方才還喧嘩的民眾已然噤聲,仔細聽著沈諾軒的話。他把自己放在一個很普通的位置,所有的人都知道沈諾軒是東湘國的七皇子,他的話就是朝廷,可是他卻沒有說自己的身份,隻是說為了給大家一個交待。寧霜暗笑,這樣的人若放到現代,定是適合去做公關的。

“刺史府充公財產悉數用來救災,不日會發送到受災百姓手中,朝廷的另一批賑災銀兩也在運送途中,過幾日便到。”沈諾軒見大家都聽著自己說話,便再次開口。

“七皇子,你說這些有什麼用?秦大人已經跑了,罷不罷官免不免職已經和我們沒有任何關係,我們關心的是如何度過這次洪水。家裏房屋都沒了,還死了好多人,堤壩修不好,等下次下雨的時候還會死更多的人……”

“就是就是,七皇子,這次您可得給我們個說法,朝廷派人來,不能總給我們些虛的,給再多的錢,我們沒有地方去,這也白搭……”

“滄州年年大水,朝廷年年都派人來,也沒見做過什麼!”

……

在沈諾軒話音剛落的時候,人群中卻忽然傳出了這樣幾個聲音,在一片寂靜中聽得很是清楚,更別說沈諾軒和寧霜這等身懷內功的人了。

隨著人群中的話傳入眾人的耳朵,人群頓時喧鬧起來,交頭接耳,沸沸揚揚,眼看眾人的情緒被調動地越來越高,就快要控製不住,沈諾軒再次開口:

“諸位大可放心,我沈諾軒在此發誓,滄州水患不除,我絕不回京。今後的這段日子,我將與滄州百姓同吃同住,直到大堤修建完成,水患解除。”

皇子的誓言不是隨便發的,可是沈諾軒卻淡然地說出這番話,就如同別人說今天天氣很好一樣。百姓們聽了沈諾軒的話,便停下議論的聲音,看著他。

“滄州年年水患,朝廷年年派人前來,卻總是找不到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所做的,不過是修葺大堤,堵水攔截,可這樣終究不是長久之計,一旦來年遇到更大的洪水,大堤衝垮,依舊會淹沒房屋和田地,會危及眾位的生命安全。”

“那七皇子,你有什麼辦法,讓滄州從此不再受水患之災?”又有人問著。

“日前曾蒙高人指點,滄州河流九曲回腸以致水流不暢,地勢低平以致泥沙淤積,多重原因導致洪水泛濫,細想之下,得出良策,那便是疏通河道,裁彎取直,以河治河,以水攻沙。”沈諾軒回答道。

“要河流改道,那便得將大家多日辛辛苦苦重建的堤壩毀了,泄了洪水,才好讓河流改道,可這得讓下遊地區多少百姓無家可歸啊——”民間有懂水利者,聽了沈諾軒的話,說著。

寧霜穿過重重人群,看到說話的人,竟是一個老者,他能說出這樣一番話來,便說明他對水利工程有很深的了解,如若不然,是決計想不到要毀了堤壩的。此人想必也對這裏的地形地勢頗為了解,若能得此人相助,這水患之事,便要容易的許多了。

“這是自然,所以在下想和月河鎮百姓商量,可否讓月河鎮百姓舉家搬遷,朝廷會出資新建居所,以供眾人居住……”

“不行——月河鎮是我們住了一輩子的家,怎麼能說被毀就被毀呢?這不是逼著我們背井離鄉嘛——堅決不行——”

沈諾軒的話還沒說完,便被人打斷,接著,便有更多的反對聲音傳出來,一波一波湧進沈諾軒和寧霜的耳朵。不止如此,還有激動的百姓試圖走上前來,和沈諾軒理論:

“朝廷說治理水患,就是想毀了我們的家麼——這還讓不讓人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