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空望念遠,琴簫和諧(1 / 2)

滿目山河,空望念遠。

恢複秩序之後的滄州城看起來一片寧靜祥和,百姓們再也沒有因為水患的災禍而苦惱,河渠改道的工作也在井然有序地進行著,新建堤壩的材料從各處運送過來,一切準備就緒,隻等堤壩建成。

寧霜的心裏不由得一陣輕鬆,雖然逼近皇上給的三個月期限,但沈諾軒到底還是在期限內將一切都完成了,事情辦理妥當,眾人心下大定。

自沈煜塵來了滄州,寧霜的心情便開朗了不少,淡了日前南竟國皇宮留在心裏的陰影,沒了滄州水患帶來的焦慮,整個人都變得開朗起來,笑意盈盈,動人心魂。

“鬆雨台景色不錯,阿寧,若閑來無事,便叫九弟陪你去那兒走走,來滄州這些時日,倒是叫你煩心不少,在回京前,也放鬆放鬆。”一大早,席間吃飯時,沈諾軒開口。

“也好,小霜兒琴技不錯,那鬆雨台倒是個風雅的好地方,去那兒吟詩作對,彈琴唱曲兒,可是別有一番滋味。”沈煜塵立馬讚同。

“那麼你呢,七哥?”寧霜反問。

“在朝廷新指派的滄州刺史上任前,我得協理這衙門事務,若等我忙完,怕是得等到下午了,再去鬆雨台,也晚了。”沈諾軒笑笑。

水患才解除,朝廷新派的滄州刺史和陶竹鎮縣令還在路上,滄州表麵恢複平靜,卻是最亂的時候,暗處不知道還有多少人看著,越是在這個時候,越是不能掉以輕心。

“我還沒在夜間出過門呢,往日在紅袖招,夜間都忙著彈琴唱歌去了,不如我們就等你一起,叫上權熙和諸葛,在回京之前,咱們去那鬆雨台好好放鬆一次。帶著琴,我唱歌給你們聽,月明星稀,晚風吹拂,踏月而歌,這才是真正別有一番滋味呢。”寧霜提議著。

“這主意不錯,我看行,七哥,擇日不如撞日,就今兒個,我雖不喜這些繁文俗事,卻也是可以幫幫你的。”沈煜塵說著。

幾人吃完了飯,便隨沈諾軒去了書房,處理一些日常的公文,寧霜不懂政事,便在一旁磨墨,或者看書,連日來,滄州的公文已經堆積如山,饒是兩個人的效率比一個人要高很多,等到全部的公文處理完畢時,也已經是午後了。

用了膳,幾人收拾了東西,安排了馬車,叫上權熙和雲若一眾人,便朝著鬆雨台出發了。

滄州鬆雨台,東湘國很有名的地方,若是現代的寧霜,肯定是一早就知道它的存在了,她本是愛旅遊的人,中國各地的名山大川,隻要有條件有機會,她便要去一次的,但是自從來到古代,她便忙著應付各色的人,所有的心力都放在如何在這個動蕩的世界活下去,早已經忘了和三五個知己好友一起遊玩的感覺到底是怎麼樣的了。

馬車徐徐行駛,等到了鬆雨台時,已經是傍晚時分,暮色西沉,漫天的金黃鋪灑在整個天空,籠罩著整個鬆雨台,看起來神秘而又震撼。

“這就是鬆雨台啊——果真如同你們所說的那樣,好美。”鬆雨台下,寧霜一步跳下馬車,說著。

看著眼前的步步台階,重重疊疊,綿延而上,一直隱沒在高處蔥鬱的鬆林,借著掩映的暮色,仿佛看到亭台的一角在鬆林間若隱若現。暗紅色的亭角展露出它特有的氣息,帶著曆史的古韻,和歲月的沉澱。

“不錯,這便是鬆雨台,鬆間聽雨,席地煮茶,許多人都愛這裏,以文人墨客為最,遷客騷人,往往多登臨此地,寫詞賦詩,卻不知是鬆雨台早就了那些文人,還是文人成就了鬆雨台。”沈諾軒說著,便拉了寧霜的手,率先走了上去。

拾級而上,青石長街踩在腳下,寧霜與沈諾軒對視,一步一步,有種快要走到天荒地老的錯覺。身後的人遠遠地跟著,看著前方那一對璧人,緊握雙手,衣袂翩躚。

“往日也曾站在高山之巔俯瞰地下,卻從來不曾覺得,居高臨下的感覺,會是這般,雖不是一覽眾山小的豪氣,卻也不遜於此了。七哥,或許是,身邊有你。”寧霜一身白衣,站在暮色裏,閉著雙眼,嘴角輕揚,感受著這難得的舒暢。

寧霜雖然不是那活潑好動的人,卻也不憚將自己的心事當著眾人的麵說出來,在這裏,每個人都知道她與沈諾軒已經傾心相許,她自然不需再做絲毫掩飾,如此真誠且坦然地一句話,卻讓大家都露出了會心的笑意。

“小霜兒,我這一路奔波,可好久都沒聽你彈琴唱歌了,趁著景色正好,不如你彈奏一曲罷。”沈煜塵一開口,原本的寧靜祥和頓時被打破,眾人笑出聲來,都看著他。

雖然眾人都不明白,沈煜塵和寧霜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可是兩個當事人相處之時坦然自得,沈諾軒不曾多想什麼,別人自然也不好說什麼。沈煜塵倒是不在乎,吩咐小廝從馬車上搬來一把琴,放在涼亭的石桌上,對寧霜做了個“請”的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