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七章 欲攻冀州(2 / 2)

袁譚本意欲趁黑夜逃回樂安,身邊不曾帶領多少人馬,這下三麵被曹兵所圍,哪裏還有活路,袁譚見大勢已去,遂下馬意欲從亂軍之中逃出,不想徐晃早就跟在後麵,等袁譚發覺之際,徐晃手中大斧早已劈下,正中左肩,袁譚一下便被劈做兩半,血流滿地。

郭圖見袁譚身死,心中心中大駭,遂欲下馬投降,卻還未動身,樂進早從旁邊殺出,未及言語,刀劈郭圖於馬下。

遂徐晃,李典,樂進三人割了袁譚首級,回營複命,曹操大喜,重賞三人,又命人馬連夜攻打南皮,大軍行至南皮城下,曹操命人將袁譚首級栓於強弓之上,射往城上,守城士兵見了,莫不心驚,遂未及大戰,便盡數投降,曹操既得南皮,遂連夜出榜安民,自是不提。

所謂兵貴神速,天明之後,曹操人馬又趁勢分別攻打,樂陵,碣石,樂安,臨淄一帶,所遇城池,無一不望風而降。遂曹操盡奪青州之地,也在此地留下了‘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千古名句。

袁譚已滅,青州已取,曹操意欲揮兵攻打李騰,複奪魏郡,遂招來手下大將謀士前來商議,眾人來後,分列坐定,曹操開口道:“李騰小兒如此無禮,趁我討伐袁譚之際,強奪魏郡,夏侯淵,曹洪幸得賈詡相救,逃回黎陽,我欲前往攻打,複奪魏郡,不知諸位有何高見?”

話音落地,班部之中一人起身而立,拱手進言道:“丞相不可。”

曹操一愣,定睛視之,乃謀士郭嘉,曹操問道:“奉孝何出此言?”

郭嘉道:“李騰兵強馬壯,未可輕取,況且又詭計多端,以至我軍身陷河北,孫權,劉表等人必然出兵攻打,我軍又該如何是好?”

曹操問道:“依照奉孝之言,又該如何?”

郭嘉道:“丞相心懷四方之誌,何必計較一城得失?當若攻打李騰而不能拔,幽州袁熙,袁尚必然出兵收複失地,我軍新的半數幽州,根基不穩,必然大敗,依我隻見,丞相不如趁此放棄李騰,北征袁熙,袁尚等眾,幽州之地必然盡得於丞相之手。那時再返身攻打魏郡,李騰必然措手不及,則可複奪矣。再趁勢攻擊,則李騰,高幹等人必然被滅,則河北之地盡可平也。”

聽完之後,卻見曹操雙眉緊皺,遂問郭嘉道:“倘若我軍攻打幽州之際,李騰卻從背後來攻冀州,又該如何?”

郭嘉笑道:“此事簡單,丞相可致書於高幹,隻說若破李騰,則並州之地,盡數歸屬他便可,再派人通知司隸校尉鍾繇,讓其告知馬騰之子馬超,一同進攻李騰。”

曹操聞之大喜道:“奉孝之計甚合我意,便以此行至。”遂立即修書一封,送至高幹之處又派人通知鍾繇,又從黎陽取來曹洪,夏侯淵二人,大軍休整了數日之後,又複往幽州開進。

再說李騰複奪魏郡,唯恐曹操舉兵來攻,遂親自坐鎮守衛。這一日,正值晌午,忽有探馬來報道:“稟報主公,曹操大將徐晃斬殺袁譚,青州之地已盡落曹操之手。”

李騰聞之大驚,心道曹操作戰速度怎的如此之快,不過兩三個月,便將青州之地,盡數奪之,遂又趕緊問道:“那現今曹操大軍往何處去了?可是往魏郡而來?”

那探馬道:“並非往魏郡而來,乃往幽州攻打袁熙去了。”

李騰聞之大喜,遂遣探馬再行打探,又喚過門外守衛道:“你去將眾位將軍盡數請來,隻說我有要事告之。”

守衛聞之,不敢怠慢,趕緊去了,於各處尋找到張合,高覽,麴義,宋召,劉原等人,過的一程,眾位將軍盡數來到大廳,分列坐定,李騰看人來齊,遂開口道:“曹操起兵攻打青州,不過兩三月之間,便盡數平定,今番不來攻打魏郡,反而前去攻打幽州,此乃可趁之機,我軍正好趁此攻打冀州,若得冀州,則將來河北之主,未可知也。”

眾人聞之,甚是大喜,隻見班部之中一人起身而立,拱手進言道:“主公若是攻打冀州,屬下願為前去,以效犬馬之勞。”眾人盡皆視之,乃河北名將麴義也。

李騰正欲待說,隻見一人亦是站起身來,拱手道:“主公萬不能答應,前翻攻魏郡之時,麴義便是前部,這次確實要輪到我等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