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積極生存的心態(3)(2 / 2)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很在意自己在別人的眼裏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因此,為了給他人留下一個比較好的印象,我們總是事事都要爭取做得最好,時時都要顯得比別人高明。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人們往往把自己推上一個漫長痛苦的人生軌道上。

事實上,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並不是一定要壓倒他人,也不是為了他人而活。人活在世界上,所追求的應當是自我價值的實現以及對自我的珍惜。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一個人是否實現自我並不在於他比他人優秀多少,而在於他在精神上能否得到幸福的滿足。隻要你能夠得到他人所沒有的幸福,那麼即使表現得不高明也沒有什麼。在這方麵,珍妮做得非常好。

有一天下午,珍妮正在彈鋼琴時,七歲的兒子走了進來。他聽了一會兒說:“媽,你彈得不怎麼高明吧?”

不錯,是不怎麼高明。任何認真學琴的人聽到她的演奏都會退避三舍,不過珍妮並不在乎。多年來珍妮一直這樣不高明地彈,但她仍彈得很高興。

珍妮也喜歡不高明的歌唱和不高明的繪畫。從前還自得其樂於不高明的縫紉,後來做久了終於做得不錯。珍妮在這些方麵的能力不強,但她不以為恥。因為她不是為他人而活,她認為自己有一兩樣東西做得不錯,其實,任何人能夠有一兩樣做得不錯就應該夠了。

珍妮所做的每一件事都隻是為了使自己感到快樂,並不是要取悅別人的,因此無論做什麼,她總是能自得其樂。

從珍妮的經曆中我們不難看出,她生活得很幸福,而這種幸福的獲得正在於她做到了不為了向他人證明自己是優秀的,而有意識地去索取別人的認可。改變自己一向堅持的立場去追求別人的認可並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這樣一條簡單的道理並非人人都能在內心接受它,並按照這條道理去生活。因為他們總是認為,那種成功者所享受到的幸福就在於他們得到了我們這個世界大多數人的認可。

假定你確實希冀從他人那兒得到認可,更進一步假定得到這種認可是一種健康的目標,那麼實現這一目標的最好、最有效的途徑是什麼?你的腦子裏是否已經浮現了這樣的一個人?這個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他怎樣行事呢?他吸引每個人的魅力何在呢?你腦中這個人的形象也許就是一個坦率、不轉彎抹角的人,也許就是一個不輕易苟同他人意見的人;也許就是一個實現了自我的人。不過,出乎意料的是,他可能很少或沒有時間去尋求他人的認可;他很可能就是一個不顧後果實話實說的人;他也許發現策略和手腕都不如誠實直重要;他不是一個容易受傷的人,而是一個沒有時間去想那些巧舌如簧和將話說得很有分寸之類的雕蟲小技的人。

這難道不是一個嘲諷嗎?得到最多認可的人卻是從不為他人而活的人。

下麵的這則寓言也許很能說明問題,因為幸福無須尋求他人的認可。

一隻大貓看到一隻小貓在追逐它自己的尾巴,於是問:“你為什麼要追逐你自己的尾巴呢?”小貓回答說:“我了解到,對一隻貓來說,最好的東西便是幸福,而幸福就是我的尾巴。因此,我追逐我的尾巴,一旦我追逐到了它,我就會擁有幸福。”大貓說:“我的孩子,我曾經也認為幸福在尾巴上。但是,我注意到,無論我什麼時候去追逐,它總是逃離我,但當我從事我的事業時,無論我去哪裏,它似乎都會跟在我後麵。”

我的人生,操之在我(2)

獲得幸福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不為別人而活,就是避免去追逐它,就是不向每個人去要求它。通過和你自己緊緊相連,通過把你積極的自我形象當做你的顧問,通過這些,你就能得到更多的認可。

當然,你絕不可能讓每個人都同意或認可你所做的每一件事,但是,一旦你認為自己有價值,值得重視,那麼,即使你沒有得到他人的認可,你也絕不會感到沮喪。如果你把不讚成視作是生活在這一星球上的人不可避免地會遇到的非常自然的結果,那麼幸福的就永遠會是自己。因為,在我們生活的這一星球上,人們的認知都是獨立的,人人都應該為自己而活。

幽默小貼士出氣

有一個不孝的兒子經常毆打他的父親,但是該父親卻非常疼愛孫子,且經常抱著孫子不離手。

鄰居問:“令郎不孝,為何你卻這麼疼愛令孫?”

該父親回答:“不為別的,我要等他長大了好替我教訓教訓他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