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熱愛生活,享受生活(3)(1 / 3)

領略生活的真意

人生的美妙之處,即在於我們視所能及的人類賴以生存的大然中的每一種事物,小如小草、水滴,大至日月、山河,都充滿著奇妙多變的美。一般人都對生命周圍各種奇妙的變化和景觀感到驚奇和讚歎,卻很少有人能領略到生活中那些平凡的美麗。

家居生活中,常有一些美的景象,卻鮮有人注意:肥皂泡的彩虹、藍色碟子裏的蛋黃、白紗幔滲過來的月光、屋中的藍色百葉窗、石縫中的紅玫瑰、新烘烤的麵包、古銅台上的燭光以及西班牙狗眼睛的棕黃。美,實際上存在於生活中的每一個微小細節中。

想想你熟識的親友當中,誰看起來最幸福?仔細觀察一下,你會發現最幸福的人似乎隨時隨地都能發掘幸福,並且懂得享受生活中微妙之處的美。早晨的第一杯茶或咖啡、潔淨的襯衫、暖和的棉被……你看,隻要用心體會,就能享受到幸福,然而許多人卻對之視而不見。

生活中,人們似乎總是努力地捕捉幸福,卻不相信有唾手可得的快樂。這就好比丟棄路旁的鮮花而去欣賞人造的花園一樣。

有一句希臘的格言是這樣說的:“生命是自然的賞賜,但幸福的生活,則是智慧的賞賜。”追尋快樂的人們,若能稍稍停下幾分鍾,靜地思索一下,便會察覺:我們真正體驗到的歡樂,都是由小小的滿足串連而成的。

回頭看看窗外的這個世界吧,它是多麼的美麗!它就在那裏,正等待著我們去品味,去享受!

品味人生的精妙(1)

明人有段話是這樣說的:世路中人,或圖功名,或治生產,盡自正經,怎奈天地間好風月、好山水、好書籍,了不相涉,豈非枉卻一生。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世上的人,有的追求功名,有的從事經濟,雖然都是在做正當的事情,但人們卻一點兒也不關心天地之間的好風景、好山水、好書籍,好像一切都與自己無關,這豈不是枉過了一生?

用這段話對照一下我們今天的生活,我們會發現,古人的感慨似乎就是針對我們而發的。

現代社會,充滿著競爭,充滿著機會。我們不停地開發新產品,我們不停地開拓市場,我們的眼睛死盯著瞬息萬變的股市行情,我們的耳朵時時留意著有用的信息,我們在商務談判中耗去了一個又一個小時,我們在策劃廣告方案中熬了一夜又一夜……我們夢想著一夜暴富,我們渴望著一夜成名。我們的的確確忘了世界上還有好山水、好風景、好書籍等著我們去欣賞。我們成了經濟動物。

我們過的是一種健全的生活嗎?難道功名、財富就是人生的全部內容?人生的目的究竟是什麼?我們應該停下匆匆的步履,認真地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美國詩人惠特曼說:“人生的目的除了去享受人生外,還有什麼呢?”

林語堂也持同樣看法,他說:“我總以為生活的目的即是生活的真享受……是一種人生的自然態度。”

生活本是豐富多彩的,除了工作、學習、賺錢、功名,還有許許多多美好的事物值得我們去享受:可口的飯菜、溫馨的家庭生活、藍天白雲、花紅草綠、飛濺的瀑布、浩瀚的大海、雪山與草原、大自然的形形色色,包括遙遠的星係、久遠的化石……此外還有詩歌、音樂、沉思、友情、談天、閱讀、體育運動、喜慶節日……甚至工作和學習本身也可以成為享受,如果我們不太急功近利,不再單單盯著一己的私利,那麼我們的辛苦勞作也會變成一種樂趣。

讓我們把眼光從“圖功名”“治生產”上稍稍挪開,去關注一下路邊正在吐綠的樹木,窗台上正在吐蕊的花朵。夜裏,不妨暫時推開繁重的功課,去沐浴一下璀璨的星光。假日,也可同三五好友一道,來一次郊外旅遊……

據說愷撒與亞曆山大即使在戰事最繁忙的時候,仍然充分享受生活的樂趣。他們認為,享受生活樂趣是自己正常的活動,而戰事才是非常的活動。文藝複興時期法國著名思想家蒙田認為,他們持這種看法是明智的。“這不是要使精神鬆懈,而是使之增強,因為要讓激烈的活動、艱苦的思索服從於日常生活習慣,那是需要有極大勇氣的。”蒙田還提出:“我們的責任是調整我們的生活習慣,是使我們的舉止井然有序,而不是去打仗、去擴張領地。我們最豪邁、最光榮的事業乃是生活得寫意,一切其他事情:執政、致富、置辦產業,充其量也隻不過是這一事業的點綴和從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