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熱愛生活,享受生活(2)(1 / 3)

對於那些一心隻想獲取錢財的人,人類傳承下來的精美文化難道無法進入他們的心裏嗎?如果一味讓高尚的情感、睿智和向善的一麵沉睡於心底,難道我們希望永遠成為不開化的人嗎?誰能準確地估價,那些擁有高雅情操和文明生活的人,究竟擁有一筆多麼大的財富?他可以讓自己的家庭充滿歡樂和愉悅,為所到之處的商店、工廠、辦公室帶來笑聲。據報載,在1853~1856年的克裏米亞戰爭期間,受傷住院的士兵曾說過,當英國女護士福洛倫斯·南丁格爾到來時,他們能夠感覺得到;而即使南丁格爾走了很長時間,他們覺得她仍然在眼前。他們能夠感受到南丁格爾小姐高雅的情操、優良的品質和無私的愛心,她把自己的快樂和熱情映照到了每個人的心中。

這些渾身洋溢著熱情和快樂的人,無論走到哪裏,都會感染別人的情緒,在他們周圍,不會有抑鬱和失望。就像太陽升起了就不會有黑暗和陰鬱一樣,在高尚的人麵前,任何粗魯野蠻的人都會覺得無地自容、四處逃竄的。對於凡夫俗子來說,那些在人格修養上有很高造詣的人,給予的最大啟示就是:極力塑造和藹可親、溫文爾雅、輕鬆愉快的心境。

而那些一心隻撲在錢財上的人,與他們相比,是多麼的粗俗啊!與他們的高尚品質相比,所有的物欲都會黯然失色。這些情操也可以為之贏得友誼,增添無限的力量。如果隻是為了一點眼前的利益或暫時的虛名,你慷慨地犧牲自己的快樂和品質,要知道,這些東西就像敏感的花兒,在自己精心培育下會鮮豔地綻放,為生活增添光彩。反之,將會使自己悲觀失望,甚至會毀了自己的一生。

難道生命的分量如此之輕,人情關係如此冷漠,以致人們都相互傾軋,爾虞我詐,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嗎?難道隻是因為自己強壯有力,就可以不遺餘力地滿足自己的貪婪之心,瘋狂地欺詐和掠奪弱小者嗎?

要知道,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是人類重塑完美品質的必由之路。現在許多人開始厭惡那種扼殺人健康心靈的現代緊張生活,也極其討厭那幾乎要壓垮人的現代繁重精神負擔。世上的許許多多人總是在一些小事上較真,無視那些完美品質的重塑,把寶貴的精力浪費在追名逐利上,真是令人不可思議。

你有沒有觀察過一些逐利的商人?每天早晨,他們穿過彌漫著花香的花園,或是經過安靜的公園,而此時處處透露出來的生活氣息都在向他們招手,但是,他們卻步履匆匆、目不斜視,根本無視這些美好的東西。那些充滿笑意的花朵,鬱鬱蔥蔥的灌木,綠意盎然的草叢,根本進入不了他們的眼簾。即便是在鄉間小道上漫步,也是同樣的冷淡和漠然。嘰嘰喳喳的鳥兒,歡唱的小溪,爭奇鬥豔的野花,也無法把他們從冥思苦想中拉出來——他們總是深陷於自己的商務而不能自拔。他們把心思全部都用於淘金掘銀上了,根本無暇顧及用美去裝扮生活。他們為了金錢,四處奔波,筋疲力盡,又怎麼會追求美的生活呢?

英國銀行家和生物學家盧帕克爵士說:“幾乎沒有人能意識到追求內在美的渴望,體驗到心靈深處的幸福,感覺到宇宙萬物的奇妙。也沒有多少人意識到,我們取得的成就不會比期望的多,更沒有人會想到,我們內心深處對於幸福的渴望會戰勝痛苦和憂傷。”

我們往往習慣於隻是把眼光鎖定在未來的目標上,並調動全身心的力量去抓住它。於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個美麗時刻與我們擦肩而過。經過全力的拚殺,或許我們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也獲得了自己夢寐以求的財富,卻是以犧牲豐富有趣的生活為代價的,這往往得不償失。

“忘”的藝術

生活中不順心事十有八九,要做到事事順心,就要做到放得下,不愉快的事讓它過去,不要放在心上。這幾年來我一直是這樣調整自己心態的。記得有一次,某君太太向他提起一件已經過去的懊惱事,他本來好好的心情一下子就變壞了,兩人談話的情緒也沒有了,兩人就這樣沉浸於氣惱的往事回憶之中。突然,他意識到:我這不是自己在折磨自己嗎?在家生別人的氣,別人可能正在愉悅之中呢。別人能愉悅,我怎麼就該生氣?於是,他對太太說:“過去的事讓它過去吧,多想些愉快的事,自己給自己添壽好嗎?”太太也笑了。他們學會了忘懷。

每個人本來都具有充沛的精神活力,但因為某些心理壓力,如緊張、失敗、挫折等等,漸漸形成情緒問題。有時反應暴躁,有時反應冷淡,導致心灰意懶,半途而廢。為了培養積極的生活態度,一定要學習忘懷之道。

忘懷之道,可以使我們真正放下心中的煩惱和不平衡的情緒,讓我們在失意之餘,有機會喘一口氣,恢複體力。腦子的作用,不隻是幫助我們記憶,更是幫助我們忘懷。應時時刻刻排解多愁善感的情緒,把惱人的往事放在一邊,不要讓自己被種種紛擾所困,而要讓愉快的心情時時陪伴自己。隻有這樣,我們才有良好的精神和體力去生活、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