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錯!這不是“炫富”時代(1)(1 / 1)

二伏天的華夏,進入了“桑那天”的升級模式“燒烤天”,焦灼著的人們,又被一個匪夷所思的現象“麻辣”了:一部浮華、做作,造境虛假,感情觀極膚淺的新影片,經一番大油濃汁“紅燒”,上映十數日竟衝向5億元票房,而它在時光網的評分甚至一度低至2分(滿分10分)!領銜演出這“孬片高票房”熱鬧戲的,是曾“被捧為”“80後”青春偶像遂成嘔吐對象的郭敬明。

反響自然如水濺油鍋。位置兩極者,讚之“炫青春”,斥之“炫富”、“炫性”、“炫極端”。涇渭分明,盯的都是一個“炫”字。

炫,發光也,是特具衝擊性地展示。展示什麼?美國最受尊敬的老牌雜誌之一《大西洋》月刊網站7月16日刊發文章如是說:“人們完全猝不及防,就被這部明目張膽地炫耀財富、魅力和男權,表現‘女性就想要這些’的電影驚呆了”!

客觀地說,不是小個子郭敬明的作品,斷不會有如此票房如此反響。而條分縷析地看“這一個”,筆者以為,其身上有我們置身之時代和每一個人的影子。就文藝作品是“對人類精神世界的一種記錄”而言,這《小時代》正是郭敬明的“精神自傳”。

曾記否,天下掉下個郭美美,“咣!咣!咣!”砸出回響一聲、兩聲、三聲,也砸出了誠信危機、信仰危機,最甚者是人性危機!總有人懵懵地問:這“人”怎麼恁樣?這“富”怎麼這樣?

到了又一個小郭這兒,人們看到的是這個一眾弱智粉絲眼中的“楷模”,如何酣暢淋漓地炫耀著自己的精神世界,那是用唯利是圖與驕縱奢侈編織的“成功”花環:對名牌時裝、奢華生活近乎病態追求的四名女大學生,為追求體格纖細、五官精致的花樣美男神魂顛倒……

循著這令人悲哀的“神魂顛倒”,筆者看到了一個“炫富”中國:夜色中的北上廣(京華滬上廣東),早已是燈紅酒綠的世界,揮金如土、花天酒地的豪客觸目可見,紅男綠女、紙醉金迷的場景比比皆是。在省會城市、二三線甚至四線城市,乃至我們置身的這個社會,都如同一架巨大的欲望機器。一個欲望好容易滿足了,更多的欲望像雨後蘑菇似的又冒了出來。

“炫”(富)風熏得人皆醉。“炫富”中國,背後就是整個社會的拜金主義狂潮。據此前路透社等機構調查結果顯示,在抽樣的23個國家中,中、日、韓三國的民眾最相信“金錢萬能”,並列成為世界第一“拜金主義”國家。由此,“環球網”在網上發起的“中國是第一拜金主義國家嗎”的調查結果顯示,有八成人選擇了“是”;更吊詭的是,接下來的調查中,有約六成網民承認自己是拜金主義者。

芸芸眾生,爭先恐後甚而奮不顧身地衝向對物質近乎病態的追求之潮,今朝之域中,奉消費主義為圭臬,唯金錢之馬首是瞻,濃濃的、揮之不去的銅臭味,遠勝於千裏陰霾!人們除了樂為酒囊飯袋,還有何追求?物質“盛宴”“狂歡”之後,腦袋裏還有什麼?

從《小時代》到“炫富”中國,人們不可不警醒!君可見,消費主義與金錢拜物教所造就的焦灼感、破壞感與不信任、不安全感,正日漸侵蝕著我們的肌體?

尤需指出的是,《小時代》高調標榜“表現了”或者說“引導青春的觀念”,這是必須深長考量的,因為它意欲影響青年一代的精神成長與精神健康——看那廂,喜出望外又顯狂妄本色的小郭正急急宣稱,《小時代2》(《小時代:青木時代》)趁熱打鐵,將於8月9日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