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信箱
西藏信箱
讀者來信
武漢的李仁年:請介紹一下馬卡魯峰。
答:馬卡魯峰海拔8463米,是在世界上排名第五位的高峰,位於喜馬拉雅山脈中段,距西北方的珠穆朗瑪峰24公裏,北側在中國西藏境內,南側在尼泊爾境內。馬卡魯稱謂來自於梵語,代表著大惡,也是印度教中至高無上的濕婆神的別稱,在當地方言裏還有另一個意思是巨人。
馬卡魯山有五條主要山脊,北山脊上的衛峰叫珠穆隆素峰,海拔高度為7816米;西北山脊的衛峰為馬卡魯Ⅱ峰,海拔7640米;東南山脊的衛峰稍高,海拔8010米。峰體上終年覆蓋著厚厚的冰雪,坡穀中分布著巨大的冰川,冰川上多鋸齒型的陡崖和裂縫,冰崩、雪崩也十分頻繁。馬卡魯峰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為雨季,暴雨引起頻繁的冰崩、雪崩,造成山上雲霧彌漫,冰雪肆虐的惡劣氣候。11月中旬至翌年的2月中旬,氣溫可達-60℃。隻有在4月底至5月末,或9月至10月這段時間,是進行登山活動的絕好時機。1955年5月,法國登山隊從尼泊爾王國境內越過西北山脊鞍部,從中國境內的西北側登上了頂峰,成功首登馬卡魯峰。2003年5月,“中國西藏14座8000米以上高峰探險隊”登頂馬卡魯峰。
柳州的申曉娟:想了解一下川藏公路的情況。
答:1950年初,解放軍奉命進軍西藏,完成祖國大陸統一的曆史使命時,毛澤東主席指示進藏部隊:“一麵進軍,一麵修路”。11萬人民解放軍、工程技術人員和各族民工以高度的革命熱情和頑強的戰鬥意誌,用鐵錘、鋼釺、鐵鍬和鎬頭、劈開懸崖峭壁,降服險川大河,修築了中國築路史上工程最艱巨的公路。川藏公路沿途從東到西依次翻過二郎山、雀兒山、色季拉山等14座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險峻高山,跨越大渡河、金沙江、怒江、瀾滄江等洶湧湍急的江河,路途艱辛且多危險,但一路景色壯麗,有雪山、原始森林、草原、冰川、峽穀和大江大河。
川藏公路始於四川成都,在新都橋分為南北兩線:北線(屬317國道)全長2412公裏,從成都出發,經雅安進入甘孜後,經爐霍、甘孜、德格過崗嘎金沙江大橋入藏,再經江達、昌都抵南北線交合點邦達,此線被稱之為“小北線”。另一條北線是從成都北上,在汶川與國道213分路,從刷經寺經馬爾康、昌都到達拉薩,是國道317的重要組成部分。南線與北線在昌都與邦達有國道214連接。北線沿317國道在那曲與青藏公路彙合,也可到達拉薩,此線被稱之為“大北線”。北線所過地區多為牧區(如那曲地區),海拔更高,人口更為稀少,景色更為原始壯麗。
南線全長2149公裏,從雅安起與國道108分道,向西翻越二郎山,沿途越過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上遊,經雅江、理塘、巴塘過竹巴籠金沙江大橋入藏,再經芒康、左貢、邦達、八宿、然烏、波密、林芝、墨竹工卡、達孜抵拉薩。南線所經過的地方,多為人口相對密集的地區。沿線都為高山峽穀,風景更為秀麗。
大連的劉爽:非常想了解藏語的三大方言。
答:藏語屬漢藏語係藏緬語族藏語支。由於藏區地域遼闊,在曆史的發展進程中各地區的藏族形成了各自的方言。傳統習慣把藏區劃分為衛藏、安多、康三大方言區。
衛藏方言區——藏族文化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