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從青少年起就追求真理,鄙視富貴享樂。他在南開大學時因才華出眾,使得該校創辦者、社會名流嚴修想以品貌雙全的女兒相許,周恩來卻說自己是窮學生,如果攀此高親,日後人生道路就要受嚴家支配為由而婉言拒絕。
上世紀30年代初在白色恐怖下的上海,周恩來和妻子鄧穎超、嶽母三人隻租一個小亭子間。解放後,他住的中南海西花廳平房年久破舊,卻以國家仍貧困為理由堅持不許裝修。一次記者來采訪時遇到下雨,看見秘書正拿舊臉盆在漏處接水,對一國總理竟住這樣的地方感到真難以置信。
1937年周恩來從山西去石家莊同國民黨集團軍司令衛立煌聯絡,隻坐三等車(相當於硬座),使迎接者在軟臥車廂旁久等空勞。衛立煌對中共高級領導如此廉潔由衷敬佩,曾秘密提出也想加入共產黨。
新中國成立後,周總理所到之處,幹部們都知道他從不收禮,也無人敢送禮。
周恩來衣著和飲食都非常簡單,沒有什麼特別的喜好,但總是落落大方,整潔得體。在黃埔軍校任職,國民黨發給他幾百大洋的工資,他除了留下少量生活費用外,其餘款項全部交了黨費。他公而忘私,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給了黨和人民。
周恩來的堅韌耐勞是出了名的。他是全國睡眠最少的人,“文革”期間,周恩來一般每天隻能睡三四個小時。1968年,胡誌明到北京訪問時,向周恩來提出的一個要求便是,希望他能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每天多睡兩小時。周恩來的回答卻是——“我做不到。”其實周恩來何嚐不需要休息,他曾說過:“我不能坐,一坐下就會睡著。”1974年上半年,他的癌症已開始擴散,但是據辦公記錄統計,仍有半數以上的日子每天工作18小時以上。
新中國成立之初,周恩來就因工作忙碌被人比作古時的周公旦。史稱周公“一餐三吐哺,一沐三握發”,意思是吃一頓飯和洗一次澡時都要中斷幾次接待來訪者。毛澤東在1949年月12月致信柳亞子時講到周總理,也引用這個典故說:“周公確有吐握之勞。”
周恩來嚴於律己,勤於奉公,贏得了全國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愛戴。我們每個人都應學習他的這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