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巾起義隻是一個導火索,在這之前便有許多賊人做歹。
東南水鄉,水賊作亂。朝廷派人清剿賊寇,屢禁不止。孫堅父親孫鍾被委派執行剿匪任務,帶著年輕氣盛的孫堅和幾名隨從前去偵查。
本來這次目的就是打探情報,問問虛實,掌握動態。
可誰想,正巧遇到一幫水賊作亂分贓。孫鍾深知敵眾我寡,不可強取,準備回去搬救兵。回頭一看,孫堅已沒了蹤影,大驚,“文台不可魯莽,待我們找人回來再戰!”
隻聽前方傳來一個聲音,“父親請派人回去叫人來搬運贓物即可。”
隻見孫堅跳上一艘民船,跑兩步爬上船頂,刀作令旗大聲喝道:“點燃煙火為號,讓船隊按將令從上遊順勢而下,擋住賊人去路;在賊船上的內應,按計劃破除賊船上的船帆和槳;父親火速上馬調動騎兵,從北路攔截!”
孫鍾摸不著頭腦。內應?哪裏有內應?若有內應何必再來打探敵情?不是才讓自己派人回去讓人來收繳贓物?去哪找來騎兵封住退路?還退路,如果現在賊人一擁而上,我們自身都難保,自己的退路在哪都不得而知。
瞬間,賊船炸開了鍋!本來就是烏合之眾,聽到有朝廷軍隊順流而下來勢洶洶便慌了神。又聽到早已在內部安插了眼線,更是人人都無戰意各自逃命。
孫堅看到有一人站在甲板上揮刀大喊,知道火候還不夠。縱身一躍,跳到河裏。從小自江南長大的孫堅水性極好,悄無聲息地爬上賊船,幾步上前,取下頭目首級。
孫堅手大如鉗,左手拎頭右手持刀,又斬數十人。
待孫堅人馬趕到,水賊逃的逃死的死。在無一人傷亡的情況下,收繳了所有贓物。
回到軍中,孫鍾對孫堅大加讚賞,“吾兒智勇雙全,我定上報朝廷,為你謀個官職。”
孫堅先是鞠躬,再是擺手,“水賊野寇,無半點功績。大丈夫自當持刀為國,職責所在。”
孫堅點頭,“嗯,誌存高遠,不謀小利。將來成就必將超越為父。”
這一戰,孫堅名聲大噪。其本身也廣結朋友,如後來的名將黃蓋程普等人,給孫策留下了無限的財富。
之後,孫堅參加了黃巾賊的討伐行動,殺敵勇猛,名望在江南越來越高。
說到黃巾起義,主要爆發於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號稱三十六路。煽動窮苦民眾數十萬。雖然人數眾多,卻是剛剛把鋤頭鐮刀換成槍戟的老百姓。起初自然順風順水,一是朝廷無能,二是百姓的怒吼是一股不可小覷力量。
但是當各路豪傑撒血平亂的時候,差距和缺陷暴露無遺。
其一,黃巾軍沒有一個統一的軍紀執法和政治綱領;其二,窮苦百姓本身隻是想吃飽飯,並不想戰爭。其三,隻有半成半就的武力,根本沒有智囊。
如此一來,取得些許成績後,那些參與起義的窮苦百姓中的許多人,便動搖了決心,隻求一個安身之處;還有一部分,本身就是想從這次起義中渾水摸魚,謀取私利的人,和山賊路匪已無他異。
群雄平亂,黃巾兵敗如山倒,在這不細說。
劉關張三兄弟,在亂軍之中救下董卓,董卓聽聞三人皆是白身嘲笑而去。劉備又遇張角敗兵,關張二人勇猛,生擒張角,帶至帳中。
劉備為其釋去捆綁,“先生自稱太平道人,能呼風喚雨,可知今天為何落得這幅田地?”
張角:“呼風喚雨?將軍以為我學周易八卦,天時地理,就真能呼風喚雨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