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並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僅僅是為了生計而需要它,可又沒什麼機會可以選擇新的工作,這時候許多人的態度是:混。
我們先來講一個美國作家威萊?菲爾普斯的故事。在一個明朗的下午,這位作家去逛紐約的第五大道,突然想起來自己的襪子劃破了,需要買雙新的短襪。至於買一雙什麼樣的,作家覺得那是無關緊要的。他看到第一家襪子店,就走了進去,一個年紀不到17歲的少年店員,迎麵向他走來,詢問到:“先生,您要什麼?”
“我想買雙短襪。”作家看到這位少年眼睛閃著光芒,話語裏含著激情。“您是否知道您來到的是世界上最好的襪店?”作家一愣,發覺自己從來就沒有思考過時問題,因為他的需求僅僅是一雙短襪,走進這家商店純粹就是一種偶然。
少年從一個個貨架上拖下一隻隻盒子,把裏麵的襪子展現在作家的麵前,讓他鑒賞。“等等,小夥子,我隻買一雙!”作家有意提醒他。“這我知道,”少年說,“我想讓您看看這些襪子有多美,多漂亮,真是好看極了!”
少年的臉上洋溢著莊嚴和神聖的狂喜,像是在向作家啟示他所信奉的宗教的玄理。作家立刻升起了對這個少年的興趣,把買襪子的事情拋於腦後。作家略微猶豫了一下,然後對那個少年說:“我的朋友,如果你能一直保持這樣的熱情,如果這份熱情不隻是因為你感到驚奇,或因為得到了一個新的工作,如果你能天天如此,把這種熱心和激情保持下去,不到十年,你會成為美國的短襪大王。”
大多數人都是厭惡工作的,除了工作的前三天能夠給他們帶來從未經曆過的新鮮感覺之外,他們可能從來就沒有真正工作過。尤其像這種賣襪子的職業,更是讓我們大多數人倒胃口,別提產生什麼長久的關注與熱情了。但是問題是,你做工作連起碼的情趣都失去了,還怎麼可能有所成就呢?
英國分析哲學家羅素說過:“在現實生活中,建設性勞動的快樂是少數人特有的享受,然而這少數人的具體數字並不少。任何人,隻要他是自己工作的主人,他就能夠感受到這一點。其他所有認為自己工作有益且需要相當技巧的人均有同感。沒有了自尊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而對自己工作引以為恥的人是沒有自尊可言的。”
錢——人生不帶來,死不帶走,卻就是因為它編織了世上複雜的人際關係。
清末封疆大吏左宗棠告老還鄉,在長沙大興土木,為子孫後代留下豪華府第。他總是怕工匠偷工減料,便親自拄著拐杖到工地督工,這兒摸摸,那兒敲敲。有位老工匠看他如此不放心,就說:“大人,放心吧。我活了這麼一大把年紀,在長沙城裏造了不知多少府第。在我手上造的府第,從來沒有倒塌過,但屋主易人卻是常有的事。”左宗棠聽言,不覺滿麵羞愧,歎息而去。
同為或名臣,林則徐在對待兒孫的問題上就要開明得多。他曾說:“子孫若我,要錢幹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誌;子孫不若我,要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財富是寶貴的,但比財富更寶貴的是知識。因為知識創造了財富為子孫留下財定固然好,但留下知識則是最好的,在這種意義上說,留下財富不如留下知識。
毛病點撥:沒有選擇、無法改變時,至少還有一點可以選擇:選擇自己是去投入地享受還是被動地受折磨,是否改變自己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