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工作太清閑,他又太年輕,他得打發時間。他選擇了又費時又費工的打磨鏡片當自己的業餘愛好。就這樣,他磨呀磨,一磨就是60年。他是那樣的專注和細致,鍥而不舍,他的技術已經超過專業技師了,他磨出的複合鏡片的放大倍數,比他們的都要高。借著他研磨的鏡片,他終於發現了當時科技尚未知曉的另一個廣闊的世界——微生物世界。從此,他聲名大振,隻有初中文化的他,被授予了他看來是高深莫測的巴黎科學院院士的頭銜,就連英國女王都到小鎮拜會過他。
創造這個奇跡的小人物,就是科學史上鼎鼎有名的、活了90歲的荷蘭科學家萬·列文虎克。他老老實實地把手頭上的每一個玻璃片磨好,用盡畢生的心血,致力於每一個平淡無奇的細節的完善,終於他在細節裏看到了他的上帝,科學也在他的細節裏看到了自己更廣闊的前景。
智慧語珠: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如果你能執著地把手上的小事堅持下去,你同樣也會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物。
聚少成多的力量
卡特·華爾德曾經是美國近代詩人、小說家和鋼琴家愛爾斯金的鋼琴教師。有一天,他給愛爾斯金上課的時候,忽然問他:“你每天要練習多長時間鋼琴?”
愛爾斯金說:“大約每天三四個小時。”
“你每次練習,時間都很長嗎?是不是有個把鍾頭的時間?”
“我認為這樣才能提高水平。”
“不,不要這樣!”卡特說,“你將來長大以後,每天不會有多長時間的空閑的。你需要從現在就開始養成習慣,一有空閑就幾分鍾幾分鍾地練習。比如,在你上學以前,或在午飯以後,或在工作的休息餘閑,五分鍾、五分鍾地去練習。把零散的練習時間分散在一天裏麵,如此彈鋼琴就成了你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當時十四歲的愛爾斯金對卡特的忠告未加注意,但後來回想起來覺得卡特的話真是至理名言,並且他從中得到了不可估量的益處。
當愛爾斯金在哥倫比亞大學教書的時候,他想兼職從事創作。可是上課,看卷子,開會等事情似乎把他白天和晚上的時間完全占滿了。差不多有兩個年頭,他一直不曾動過筆,借口是:“沒有時間。”後來,他突然想起了卡特先生告訴他的話。到了下一個星期,他就把卡特的話實驗起來。隻要有五分鍾左右的空閑時間,他就坐下來寫作一百字或短短的幾行。
出乎意料的是,在那個星期結束的時候,愛爾斯金竟寫出了相當多的稿子。
後來,他同樣用這種聚沙成塔的方法,進行長篇小說的創作。雖然學校給愛爾斯金的教學任務一天比一天重,但是他每天仍有許多短短的餘暇可以利用,他仍然一邊練琴一邊寫作,最後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智慧語珠:
人們總以為做大事就需要大塊的時間,當很多“宏偉”的計劃沒有實現時,便拿“沒時間”當做理由,理直氣壯,冠冕堂皇。實際上,時間像任何有形的東西一樣,是可以積累的,小塊的時間可以“擠出來”,湊成大塊的時間。或者換句話說,大計劃可以被分解成許多小步驟,重視細節的累積,一步一步實現小計劃,最後就能實現“大計劃”。
東京帝國飯店
美國著名的建築大師萊特,在他畢生許多作品中,最傑出而膾炙人口的也許要算坐落於日本東京的抗震帝國飯店。這座建築物使他名列當代世界一流建築師之林。1916年日本小倉公爵率領了一批隨員代表日本政府前往美國聘請萊特建一座不畏地震的建築。萊特隨團赴日,將各種問題實地考察了一番,發現日本的地震是繼劇震而來的波狀運動,於是斷定許多建築物之倒塌實際上是因為地基過深,地基過厚。過深、過厚的地基會隨著地殼移動,而使建築物坍塌下來。
他決定將地基築得很淺,使之浮在泥海上麵,從而使地震無從肆虐。
萊特決定盡量利用那層深僅八尺的土壤。他所設計的地基係由許多水泥柱組成,柱子穿透土壤棲息在泥海上麵,可是這種地基究竟能不能支持偌大一座建築物呢?萊特費了一整年工夫在地麵遍擊洞孔從事實驗。他將長八尺、直徑八寸的竹竿插進土裏,隨即很快抽出來以防地下水冒出,然後注入水泥,他在這種水泥柱上壓以鑄鐵,測驗它能負擔的重量。結果成績頗為驚人。根據帝國飯店的預計總重量,他算出了地基所需的水泥柱數,在各種數據準確的情況下,大廈動工了。築牆所用的磚也經過他特別設計,厚度較常加倍。1920年帝國飯店正式完工,萊特返美。
三年之後,一次舉世震駭的大地震突襲東京與橫濱。當時萊特正在洛杉磯創建一批水泥住宅,聞訊坐臥不寧,等待著關於帝國飯店的消息。
一連數日毫無消息,到了某天淩晨三時,萊特的旅店寓所裏電話鈴聲狂鳴。“喂!你是萊特嗎?”聽筒內傳來一陣令人沮喪的聲音:“我是洛杉磯檢驗報的記者。我們接到消息說帝國飯店已被地震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