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學業水平測試看高中曆史新課程中的教學問題(1 / 2)

從學業水平測試看高中曆史新課程中的教學問題

考試研究

作者:康春豔

摘 要: 文章就當前學業水平測試情況分析高中曆史新課程中存在的教學問題,並為加強高中曆史新課程教學奠定基礎,為解決課程教學問題提供正確的方向。

關鍵詞: 學業水平測試 高中曆史 新課程 教學問題

1.引言

本文主要對新課程改革後的高中曆史考試現狀進行分析,分析內容包含考試結果、命題方法、特征,這對完善高中曆史教學及完善曆史教材考試具有重要意義。據有效數據顯示,分析18095份高中曆史試卷的難易程度,其中難度為75%,平均難易程度為82%;材料分析3題,總分30分;判斷題6題,總分12分,總體難度為60%。對考生失分情況進行分析,可以準確反映高中曆史教學存在的問題。

2.從學業水平測試看高中曆史新課程中的教學問題

2.1解決問題力度較低

學業水平測試在高中曆史課程教學中屬於較為有效的測試方式,不僅具備“小型高考”的稱號,而且是江蘇省對高中曆史進行測試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時兼具高中會考、高考考試資格這兩種職能,通過“小型高考”的學生可以在高考中獲得加分。在學業水平測試中要重視試卷、試題設計,並加強試題考查。

就目前情況來看,測試試題設計較為簡單,尤其對主觀題的設計,難度偏小,雖然設計時會將曆史學習技能、方式等融入試題中,但仍有部分曆史測試效果讓人不大滿意,並未根據實際材料提取信息,進行設計,例如:高中曆史必修試卷中第21題,“打破經典物理學的絕對化思維,為人們提供了辯證地看待世界的途徑的成就是”,雖然題目文字較少,但關鍵信息、詞語較為準確,學生一目了然,根據“物理學”、“辯證看世界”等關鍵信息可以得出較準確的答案,同時與此存在關聯的題目不必再根據其他內容解答,很容易得出答案,比較容易拿到分數。此外,還有部分材料解析題需要對材料進行閱讀分析作答,如通過閱讀材料三分析思想主張對法國社會變革起了什麼作用,由於材料中隻明確講出了“當法國國王路易十六閱讀了博馬舍的劇本後,便對該劇本產生了嘲笑”,包含劇本內容,但學生較難根據內容尋找關鍵詞,因此大部分學生隻抄下了材料,未能抓住關鍵詞,同時沒有將自己所學的知識融入答題中,說明學生沒有有效將所學知識與材料中的知識相結合,獲取答案。

2.2專題之間缺乏相對聯係

學業水平測試中存在條件、影響、意義、原因等試題,解答時基本都要求學生通過對同一階段的不同曆史情況進行連接。學生采用這一方法解題的比較少,如“閱讀圖表進行解答,分析圖中反映的曆史事件發生的背景,以及事件發生的意義”,對於上課期間不重視對曆史事件進行練習的學生而言,解答比較難,同時容易偏離答題關鍵,出現失分現象。如“世界貿易組織在建立的時候,對世界經濟造成怎樣的影響,並具備哪些重要意義”。由於學生學習期間較少將曆史事件進行聯係,因此部分同學會把經濟全球化形成的影響理解為經濟區域化造成的影響,還有部分學生會理解為政治影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