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4 自揭其短(1 / 2)

“微臣拜見皇上”

“賤民拜見皇上”

看到李隆基,在場人紛紛給這位大唐子行禮,不過從敬語中可以把在場的人分為三六九等,鄭鵬有官身爵位,以微臣自居,而孫大眼等人是奴,隻能以賤民自稱。

李隆基的心情不錯,聞言擺擺手:“免禮,平身吧,還沒到這裏就聽到動靜,開始測試了?”

孫大眼是奴隸,除非李隆基點名,否則不敢擅自開口,鄭鵬應道:“回皇上的話,剛剛測試火銃的威力,還沒有檢驗,皇上來得正是時候。”

“那就檢驗吧,還等什麼?”李隆基一臉期待地。

吐蕃戰場上火器的威力,引起李隆基對對火器的興趣和重視,一聽到有新式火器研發出來,很快就親臨火器署檢驗。

鄭鵬應了一聲,轉身讓人把靶子抬過來檢查測試成果。

第一塊靶子是放置在三十步距離那塊,由於火銃準頭不大,靶子故意做得大一些,是普通靶子的三倍左右,鄭鵬和李隆基很清楚看到離靶心很近一個光滑的圓洞,點頭之餘表情有一些不同。

李隆基的神色有些的亢奮,露出興奮又驚訝的神色,明顯是被火銃的威力折服,要知靶子可是用半寸厚的木板製成,三十步射中不難,可射穿就不一樣了。

其實測試的時候,李隆基就到了,不過他選擇遠遠地觀看,並沒有上前打擾,等測試完才上來。

有此利器,大唐豈能不強,豈能不興?

鄭鵬眼裏閃過一絲讚同,不過麵色很從容淡定。

笑話,二世為人,什麼沒見過,火銃看似威力不錯,可跟後世成熟的武器相比,簡直就是孩子的玩具。

檢查完第一個靶子,接著檢查第二個,也就是距離五十步的那個靶子。

第二個靶子找到鐵珠擊穿的射擊孔,威力依然強勁;

八十步靶同樣被火銃發射的鐵珠洞穿,不過射擊孔沒前二個靶子那麼光滑;

一百步的靶子可以找到被卡在木板上的鐵珠,木板的背麵被鐵珠拱起一個包包,鐵珠不能洞穿這塊木板;

一百三十步的靶子在第三環的地方找到鑲在靶板上的鐵珠,鄭鵬用手摸一下,發現鑲得挺緊,摳二下都沒能摳下來,威力還不錯;

一百五十的靶子隻找到一個淺淺的洞;

一百八十步的靶子隻在邊緣位置找到一個射擊的痕跡,看得出準心和力量都了一個臨界點;

二百步的靶子和二百五十步的靶子勉強找到射擊的痕跡,不過威力可以可有可無;

李隆基的笑容慢慢有些凝結,語氣明顯少了剛開始時的興奮,看了看地上的靶子,扭頭對鄭鵬:“從測試來看,有效殺傷範圍在一百五十步,超過一百五十步的威脅力大減,鄭愛卿,你的想法。”

“雞肋”鄭鵬想了想,很中肯地。

“雞肋?”李隆基的表情有些驚訝,忍不住開口問道:“有點意思,。”

雞肋原是雞身體的一部分,出名是因為三國時楊修一句“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話。

當年曹操與劉備對壘於漢中,兩軍相持不下。曹操見連日陣雨,糧草將盡,又無法取勝,心正煩惱。這時士兵來問晚間的口令,曹操正呆呆看著碗內雞肋思想進退之計,便隨口答道:雞肋!當“雞肋”這個口令傳到主簿楊修那裏,這家夥自作聰明,慫恿兵士們收拾行裝準備撤兵。兵問其故。楊修:雞肋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今丞相進不能勝,恐人恥笑,明日必令退兵。於是大家都相信了。這件事被曹操知道了,曹操便以蠱惑軍心之名砍了楊修的頭,然而有關雞肋的典故便流傳了下來。

鄭鵬應了一聲,然後恭敬地:“回皇上的話,總體來,火器有利有弊,利是威力大、殺傷力強,特別是大規模作戰時,有先聲奪人之威,不過以現在的火器,很難複製吐蕃之役的成功。”

“繼續”李隆基不動聲色地。

不光是李隆基,就是在場的孫大眼等人,也把耳朵豎得高高的,想聽鄭鵬的分析。

“征討吐蕃初時,敵人對火器一無所知,以為是神懲、雷,火藥一響,人驚馬亂,不戰自潰,有時一個三百人隊就可以擊退數千人的大部隊,簡直是無往而不利,然而,到了後期,當敵人對火器有所了解和研究後,效果大打節扣,這也是打吐蕃後期險象橫生原因,就以火銃為例吧,剛才我看了,從裝藥到發射,大約需要十息時間,還是在順利和熟練的情況下,兩軍對壘時,最多打二銃,敵人就衝到跟前,用弓箭的話,至少能射四撥箭,還不包括火銃製作成本高、養護難和容易出的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