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節 迪斯忠告
昨天過去了,今天隻做今天的事,明天的事暫時不管。
在生活中,有過許多許多這樣的日子:我們常常為昨天的失落,念念不忘,喋喋不休,耿耿於懷;又常常為明天的美麗,意氣風發,熱血沸騰,鬥誌昂揚。然而,或許你覺察不到,就在這埋怨與幻想當中,就在這追悔與興奮當中,我們失去了最寶貴也最容易失去的今天。昨天是失去的今天,明天是未來的今天。隻有今天,才是我們真實地擁有著的。
中外無數成功人士的實例證明,隻有把握好今天,才能走出昨天,開創明天。昨天是張作廢的支票,明天是尚未兌現的期票,隻有今天是現金,有流通的價值。
看過美國影片《阿甘正傳》嗎?這部榮獲過1995年第67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最佳劇本改編、最佳剪輯、最佳視覺效果等6項大獎的電影,向我們講述的就是主人公阿甘隻把握今天,從而創造了自己人生一個接一個輝煌的故事。
阿甘是個智商隻有75的低能兒。但是在母親的關懷和鼓勵下,他很早就走出了自卑的陰影,而是執著地把握著每天的生活。當在學校裏麵遭到了同學的欺侮時,他用奔跑來對付他們。而正是這種奔跑,使他順利地跑進了一所學校的橄欖球場。在橄欖球賽中,他從不想自己是個低能兒,而隻管在每場球賽中用最快的步子甩掉對手,這種執著把他送進了大學,並成為了大學的橄欖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總統的接見。
在入伍去了越南的戰場後,阿甘不管別人對戰爭有多麼的仇視,他隻認為自己應該做好的就是今天的事,因而對國內的高昂反戰情緒毫不理會。同樣,執著又成就了他,他作為英雄受到了約翰遜總統的接見。
阿甘有一個從小就青梅竹馬的玩伴珍妮,兩人也互相喜歡。但珍妮更向往一種有激情的生活,這是阿甘不能給她的,於是她出走了。阿甘很愛珍妮,她的出走讓阿甘很傷心,但阿甘並沒有就此放棄把握自己的生活。他依然按自己的想法,按部就班地做著一件又一件的事情。他從不想自己的明天會怎樣,隻是每天堅持做著自認為該做的事。而恰恰是這種放鬆的心態,成就了阿甘一個又一個的業績:他先成為了美國的乒乓球巨星,直接參與了中美兩國的乒乓外交活動,並受到了總統的接見;後來,他又成為了一個捕蝦公司的老板,並成為了百萬富翁;有一天,珍妮回來了,在和阿甘共同生活了一段日子後,她又走了。阿甘突然覺得自己想跑,於是他開始奔跑,這一跑就橫越了整個美國,他又一次成了名人。正是憑著這種隻把握今天的執著,阿甘創造了自己人生的輝煌。
在美國華爾街的股票市場交易所,依文斯工業公司是一家保持了長久生命力的公司。但你可知道,公司的創始人愛德華·依文斯卻因為絕望而差點自殺?愛德華·依文斯生長在一個貧苦的家庭裏,起先靠賣報來賺錢,然後在一家雜貨店當店員。8年之後,他才鼓起勇氣開始自己的事業。然後,厄運降臨了他替一個朋友背負了一張麵額很大的支票,而那個朋友破產了。禍不單行。不久,那家存著他全部財產的大銀行垮了,他不但損失了所有的錢,還負債1.6萬美元。他經受不住這樣的打擊,開始生起奇怪的病來:有一天,他走在路上的時候,昏倒在路邊,以後就再也不能走路了。最後醫生告訴他,他隻有兩個禮拜好活了。想著隻有幾天好活了,他突然感覺到了生命是那麼的寶貴。於是,他放鬆了下來,好好把握著自己的每一天。
奇跡出現了。兩個禮拜後依文斯並沒有死,六個禮拜以後,他又能回去工作了。經過這場生死的考驗,他明白了患得患失是無濟於事的,對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住現在。他以前一年曾賺過兩萬塊錢,可是現在能找到一個禮拜30塊錢的工作,就已經很高興了。正是有這種心態,愛德華·依文斯的進展非常快。不到幾年,他已是依文斯工業公司的董事長了。正是因為學會了隻生活在今天的道理,愛德華·依文斯取得了人生的勝利。
昨天屬於死神,明天屬於上帝,惟有今天屬於我們。把握好今天,我們才擁有一個真實的自己。充分占有和利用好每一個今天,我們才能掙脫昨天的痛苦,踏平一路的坎坷,耕耘今天的希望,收獲明天的喜悅。
有一首詩,說得很好:不要為昨天歎息,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隻是個未來,昨天已成為過去/未來的不知是些什麼,過去的隻能留做記憶/隻有今天,才是你真正的擁有/今天,是你衝鋒的陣地/緬懷昨天、把握今天、迎接明天/昨天是成功的階梯,明天是奮鬥的繼續。
第十二節 羅伯特定理
沒有人因倒下或沮喪而失敗,隻有他們一直倒下或消極才會失敗。
自己不打倒自己,就沒有人能打倒你。
人生在世,不可能萬事都一帆風順。當你遭遇到失敗時,當一切似乎都是暗淡無光時,當你的問題看起來似乎不會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時,你該怎樣做呢?難道你要無所作為,聽任困難壓倒你嗎?每種逆境都含有等量利益的種子,隻要心存信念,勇敢地站起來,總有奇跡發生。
美國作家歐·亨利在他的小說《最後一片葉子》裏講了個故事:病房裏,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從房間裏看見窗外的一棵樹,在秋風中樹葉一片片地掉落下來。病人望著眼前的蕭蕭落葉,身體也隨之每況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說:“當樹葉全部掉光時,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畫家得知後,用彩筆畫了一片葉脈青翠的樹葉掛在樹枝上。最後一片葉子始終沒掉下來。隻因為生命中的這片綠,病人竟奇跡般地活了下來。
人生可以沒有很多東西,卻惟獨不能沒有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了信心。有了信心,生命就生生不息!
有個年輕人去微軟公司應聘,而該公司並沒有刊登過招聘廣告。見總經理疑惑不解,年輕人用不太嫻熟的英語解釋說,自己是碰巧路過這裏,就貿然進來了。總經理感覺很新鮮,破例讓他一試。麵試的結果出人意料,年輕人表現糟糕。他對總經理的解釋是事先沒有準備,總經理以為他不過是找個托詞下台階,就隨口應道:“等你準備好了再來試吧。”
一周後,年輕人再次走進微軟公司的大門,這次他依然沒有成功。但比起第一次,他的表現要好得多。而總經理給他的回答仍然同上次一樣:“等你準備好了再來試。”就這樣,這個青年先後5次踏進微軟公司的大門,最終被公司錄用,成為公司的重點培養對象。
也許,我們的人生旅途上沼澤遍布,荊棘叢生;也許我們追求的風景總是山重水複,不見柳暗花明;也許,我們虔誠的信念會被世俗的塵霧纏繞,而不能自由翱翔;也許,我們高貴的靈魂暫時在現實中找不到寄放的淨土……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可以以勇敢者的氣魄,堅定而自信地對自己說一聲“再試一次!”再試一次,你就有可能達到成功的彼岸!
羅爾夫·斯克尼迪爾是享譽全球的製表集團(UlyssNardin)公司的總裁。當人們問及其從事製造高精密度手表多年中最自恃的理念是什麼時,他回答道:“永不低頭,做‘失敗’的頭號敵人。”
向來成功的背後,必是不能自主的挫折,這些對於羅爾夫·斯克尼迪爾亦複如斯,因為他永遠踩著比別人更不屈不撓的步伐,失敗、跌倒對他來說,隻是尋常小事。也正因為如此,羅爾夫·斯克尼迪爾說:“我是‘失敗’的頭號敵人,因為我從不輕易放棄任何一件事情與機會,所以也絕不會被失敗打倒。”
曾操盤過蜂星電訊100億資本的女傑李豔,在2003年4月加盟索尼愛立信移動通信產品(中國)有限公司,擔任分銷管理副總裁。當時,正是整個業界對索尼愛立信質疑最深的時候。這個由兩個巨頭組成的公司,在成立一年多的時間裏,一直在低穀裏徘徊。在進入索尼愛立信之後,李豔遇到了平生最大的挑戰。就任之後,李豔對原有的索尼愛立信渠道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在產品劃分上,以前的手機廠商往往按照顏色給分銷商劃分,而這一次李豔並沒有這樣做,而是分析兩家總代在不同區域的實力強弱而賦予其不同地區的總代權。
此後,李豔將索尼愛立信的銷售大區進行了重組,由原來分為中、南、西、北4個大區,轉化為現在的南、中、北3個區,並將各大區和分銷商的責任義務進一步明確。在終端獎勵和促銷上也由此更有所加強,昔日代理商抱怨的渠道管理不善,“人人管事等於沒人管事”的局麵就此結束。
在2003年,索尼愛立信終於推出了T618、P802這樣帶有索尼愛立信基因的、時尚精製的產品。改良後的渠道體係,與精美的產品相結合,讓索尼愛立信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麵對挫折和失敗,你需要重整旗鼓,亂中求變。在變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很大的阻力。變有可能成功,也可能不成功,但成功就在你最後堅持的時候。你已在懷疑自己的方法對不對的時候,已沒有信心的時候,曙光就出現了。真的,堅持到最後一刻,成功就在向你招手了。
第十三節 杜利奧定理
沒有什麼比失去熱忱更使人覺得垂垂老矣。
精神狀態不佳,一切都將處於不佳狀態。
人與人之間隻有很小的差異,但這種很小的差異卻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異!很小的差異就是所具備的心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巨大的差異就是成功與失敗。成功人士的首要標誌,就在於他們有熱情積極的心態。一個人如果心態積極,樂觀地麵對人生,樂觀地接受挑戰和應付麻煩事,那他就成功了一半。
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曾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塞爾瑪陪伴丈夫駐紮在一個沙漠的陸軍基地裏。丈夫奉命到沙漠裏去演習,她一個人留在陸軍的小鐵皮房子裏,天氣熱得受不了——在仙人掌的陰影下也有華氏125度。她沒有人可談天——身邊隻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們不會說英語。她非常難過,於是就寫信給父母,說要丟開一切回家去。她父親的回信隻有兩行,這兩行信卻永遠留在她心中,完全改變了她的生活:
兩個人從牢中的鐵窗望出去,一個看到泥上,一個卻看到了星星。
塞爾瑪一再讀這封信,覺得非常慚愧。她決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
塞爾瑪開始和當地人交朋友,他們的反應使她非常驚奇,她對他們的紡織、陶器表示興趣,他們就把最喜歡但舍不得賣給觀光客人的紡織品和陶器送給了她。塞爾瑪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種沙漠植物、物態,又學習了有關土撥鼠的知識。她觀看沙漠日落,還尋找海螺殼,這些海螺殼是幾百萬年前這沙漠還是海洋時留下來的……原來難以忍受的環境變成了令人興奮、留連忘返的奇景。
沙漠沒有改變,印第安人也沒有改變。是什麼使塞爾瑪發生了這麼大的轉變呢?是她的心態,是她對生活的一種熱情。重燃的生活熱情使她把原先認為惡劣的情況變為一生中最有意義的冒險。她為發現新世界而興奮不已,並為此寫了一本書,以《快樂的城堡》為書名出版了。她從自己造的牢房裏看出去,終於看到了星星。
“一個人如果缺乏熱情,那是不可能有所建樹的。”作家拉爾夫·愛默生說,“熱情像漿糊一樣,可讓你在艱難困苦的場合裏緊緊地粘在這裏,堅持到底。它是在別人說你‘不行’時,發自內心的有力聲音——‘我行’。”麥當勞的老板克羅克的故事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克羅克一出生,就與一個本來可以發大財的時代擦肩而過——向西部淘金的運動結束了。而正當他準備上大學時,又迎來了1931年的美國經濟大蕭條。他不得不順從囊中羞澀的現實,輟學去搞房地產。可房地產生意剛有起色,第二次世界大戰又打起來了。人們都隻顧逃命,哪有心思買房?於是房價急轉直下,克羅克又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這以後,他到處求職,曾做過急救車司機、鋼琴演奏員和攪拌器推銷員。但似乎一切都不順,不幸幾乎就沒離開過克羅克。
盡管如此,克羅克仍是熱情不減,執著追求,毫不氣餒。1955年,在外麵闖蕩了半輩子的他空手回到了老家。在賣掉了家裏的一份小產業後,克羅克開始做生意。這時,他發現迪克·麥當勞和邁克·麥當勞開辦的汽車餐廳生意十分紅火。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他確認這種行業很有發展前途。當時克羅克已經52歲了,對於多數人來說這正是準備退休的年齡,可這位門外漢卻決心從頭做起,到這家餐廳打工,學做漢堡包。後來,他毫不猶豫地借債270萬美元買下了麥氏兄弟的餐廳。經過幾十年的苦心經營,麥當勞現在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以漢堡包為主食的快餐公司,在國內外擁有7萬多家連鎖分店,年銷售額高達近200億美元。克羅克也被譽為“漢堡包王”。
生活處處有磨難,關鍵在於你用怎樣的心態去麵對。拿破侖·希爾說,一個人能否成功,關鍵在於他的心態。成功人士與失敗人士的差別在於成功人士有積極的心態和高昂的熱情。正因為克羅克擁有熱情的心態,才使得命運瑰麗多彩。的確,心態是真正的主人,你的心態決定了誰是坐騎,誰是騎師。積極的心態使你充滿力量,去獲得財富、成功、幸福和健康,攀登到人生的頂峰。而消極的心態卻把一切讓你的生活有意義的東西剝奪得一幹二淨,在人生的整個航程中處於一種長期的暈船狀態,對將來總感到失望。要記住,寬廣成功之路總是為那些自強不息、審時度勢的人準備的。
第十四節 吉格定理
除了生命本身,沒有任何才能不需要後天的鍛煉。
沒有人能隻依靠天分成功。上帝給予了天分,勤奮將天分變為天才。
中國近代史上的風雲人物曾國藩建立了自己的不朽工業,但他的天賦卻不高。在取得功名之前,有一天曾國藩在家讀書,一篇文章重複不知道多少遍了,還是背不下來。這時候他家來了一個小偷,潛伏在他家的屋簷下,希望等曾國藩睡覺之後再行動。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見他睡覺,還是翻來覆去地讀那篇文章。小偷大怒,跳下梁來說:“這種水平還讀什麼書?”然後將那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
小偷是很聰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聰明,但是他隻能成為小偷,而曾國藩經過自己的勤奮苦讀,成就了自己在中國曆史上的豐功偉業。毛澤東主席曾不無感慨地說:“近人吾獨服曾文正!”古語雲: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那小偷的記憶力真好,聽過幾遍的文章都能背下來,而且很勇敢,見別人不睡覺居然可以跳出來發怒。可惜,他的天賦沒有加上勤奮,變得不知所終。偉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可以創造出來。
對一個人來說,才能的養成需要後天的勤奮學習。對一個企業來說,它的競爭力和優勢同樣在於不斷地學習。通用電氣公司(GE)能成長為一家世界頂級的企業,靠的就是不斷地學習,不斷地以全球公司為師。
在韋爾奇執掌GE的20年裏,GE的發展達到了很高的高度,但韋爾奇卻一直強調GE是一個無邊界的學習型組織,一直以全球的公司為師。他經常強調說:“很多年前,豐田公司教我們學會了資產管理;摩托羅拉推動了我們學習六西格瑪管理;思科和Trioloy幫助我們學會了數字化。這樣,世界上商業精華和管理才智就都在我們手中,而且,麵對未來,我們也要這樣不斷追尋世界上最新最好的東西,為我所用。”
GE之所以能成為赫赫有名的“經理人搖籃”、“商界的西點軍校”,能有超過1/3的CEO都是從這家公司中走出,除了嚴格的人才淘汰體製,最重要的就是這種無邊界的學習型組織。在這樣的組織下,每一個經理人無時無刻不在自覺地精心雕刻自己,從專業知識到職業技能,從管理手段到說話方式,從畫好一張表格到接好一個電話、寫好一個電子郵件,到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目的是隨時能夠接受更高的挑戰。正是因為堅持不斷的學習,才使GE能以最好的姿態和實力去迎接市場的挑戰,從而創下了連續20年盈利的輝煌。韋爾奇的這些管理原則,不但使GE成為強大而備受尊敬的公司,也為管理界留下很好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