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令我們不快或者感到無聊的話題,如果我們僅僅保持沉默,有時並不合適。因此,我們必須學習一些說話技巧,來應對這些特殊的話題,在社交中變被動為主動,充分展示我們的智慧與口才。
一、應對隱私話題的口才
生活中總有那麼一些人會無事找事地“關心”你的私人問題。對別人凡是涉及到你個人隱私的提問皆緘口不答是有失禮貌的,這時不妨采用一些技巧來回答問題,謝絕別人多餘的“關心”,這樣既能保護自己的隱私,又可以避免冒犯別人。下麵向大家推薦幾種這樣的方法。
1.偷梁換柱
這種方法是指別人問的是甲問題,而你卻用乙答案回複對方,這是一種轉移話題、巧拒“關心”的好方法。例如:
問:“小李,你什麼時候結婚?”
答:“你放心,我結婚一定會請你參加。”
婚戀是個隱私問題,尤其是年輕女子,在沒有確定個人的婚姻問題時,是不願輕易公開這方麵消息的。這個例子中的回答巧妙地偷換了對方問題的實質,把“何時結婚”換成了“結婚的時候”,讓提問者在沒有滿足願望的同時又能感受到一份熱情和友善。
2.籠統作答
這種方法就是對對方的提問作一種寬泛、籠統的回答,不涉及任何具體問題。例如:
問:“你的兒子為什麼轉學了?是學習上有問題嗎?”
答:“很多這樣年紀的孩子都有這方麵的問題。”
學習上有問題是轉學原因中的一種。回答者兒子轉學的原因完全有可能是不便張揚的。一句籠統的回答,對提問者的推斷做了一定意義上的肯定,但又不那麼確切明了,相信對方不會再尋根究底。
3.誇大其詞
這種方法是指不向對方透露真實情況,作一種明顯的、不切實際的回答。例如:
問:“鐵道部那筆生意。你賺了多少錢?”
答:“怎麼還不賺個十億八億的。”
那筆生意顯然不可能有“十億八億”的利潤,答問者通過不著邊際的誇張。讓對方明白,這是他不願告訴別人的隱私。
4.節外生枝
這種方法要求答問者能靈活地把對方的提問岔到與之相關但於己影響不大的方向。例如:
問:“小鄭,聽說你不再節食了?”
答:“我最近看到一本書上說,最有效的減肥方法是每天散步半小時。”
有些人打探別人的隱私,並沒有什麼不正當目的,而完全是出於一種好奇心。但有時我們不想公開自己的“行動計劃”,便可以顧左右而言他。
5.巧言回避
以“你所提問題的答案我也不知道”來擺脫別人的糾纏,是一種既巧妙又行之有效的方法。這種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使用。例如:
問:“你這半年的利潤怎麼樣?”
答:“最近我還沒算過。”
許多人不希望外人知道關於自己賺多少錢這樣的隱私,可是礙於麵子,不能直接作出拒絕性回答,便可以巧妙地找一個借口回避問題。一句“我還沒算過”,就等於拒絕了。
6.避實就虛
避開問題的實質所在,擴充問題的範圍,以虛晃一槍的形式,不給對方提供明確實在的答案。例如:
秘書:“你更喜歡小吳呢還是更喜歡小李?”
經理:“你放心,隻要是我們公司的職員,我都喜歡。”
經理更喜歡誰完全是他個人的私事,用不著做秘書的關心。經理的回答,妙在避開了秘書“小吳”、“小李”兩者必居其一的框框設定,而從“虛”的一麵把“喜歡”的對象確定為“公司職員”和“非公司職員”的大範圍,避免了偏愛之嫌。
7.難得糊塗
好奇者可能會問你一些不願意回答的問題,你又不能直言相告“這個問題我不能回答”,那麼就最好裝糊塗,把話題岔到別的地方。例如:
問:“單位今年發給你多少年終獎金?”
答:“實話告訴你吧,一塊金子也沒獎我,我隻是得到了我應該得到的一些人民幣。”
這種答問方法似答非答,故意把“獎金”的“金”理解為“金子”,一下子拋開了問題的實質。後半句話更是封住了對方的嘴,不容他繼續追問。
8.幽默調侃
讓對方在輕鬆歡快的氣氛中打消繼續追問的念頭,白緘其口,無疑是一種很好的謝絕方法。例如:
朋友問:“聽說你們公司正在開發一個新產品,是什麼新產品?”
經理說:“如果你知道了這個商業秘密會告訴別人嗎?”
朋友答:“請你相信,我的習慣是,知道秘密後不會告訴任何人。”
經理說:“我也有這種習慣。”
朋友的提問已經涉及公司的商業機密了,經理的一句“我也有這種習慣”,就等於告訴對方“我不能告訴你”。不僅做到了保密,而且照顧了朋友的麵子,還讓朋友意識到所提問題的嚴重性!
二、應對令人不快話題的口才
生活中,我們時常會聽到令人不快的話語。這些話語或妒忌或嘲諷,或汙辱……總之,讓我們猝不及防,尷尬難堪。下麵列舉這些話語和幾種應對的選擇,或許會讓你輕鬆自如地處理這種尷尬,走出窘境。
1.簡直是對牛彈琴
對你說這種話的人通常有兩種情況:一是希望你接受他的觀點,而你卻無動於衷,他心懷強烈不滿,便以此語發泄,讓你難堪;二是他闡述的某個問題、道理你一時搞不懂,他無可奈何,便以此語諷刺、挖苦你。不管是哪種情況。最終的結果都是使你陷入尷尬的境地。應對的選擇如下:
(1)針鋒相對但笑容可掬:對,牛在彈琴!
(2)反唇相譏:是嗎?據我所知,聰明的人是絕不會對牛彈琴的。
(3)恭維中藏譏諷:可是你是知道的,高妙的琴師彈出的曲調也能使最蠢笨的牛心領神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