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明君駕鶴西去,吳嫿已經來不及傷悲,因為她還有更多的使命。
由於時逢皇帝的大喪,無人顧及吳氏母子的身世,吳嫿母子就這樣被大家接受了。
張太後也並沒有食言,不久就封朱祁鈺為成王,並為他們母子修建了王府,供他們母子居住。
可是美麗嬌憨的郭嬪卻因為嬪妃殉葬製度,又一次被孫皇後殘酷殉葬,吳嫿向張太後求情,可是被張太後卻被孫皇後所鉗製。
孫靈微和張太後翻臉,早就知道張太後殺死父母的事情。張太後隻好服軟。
皇帝朱祁鎮登基,史稱明英宗。改年號正統。
孫靈微升為皇太後,而朱瞻基母後張太後年紀漸漸增大,和尊為仙師的胡皇後都相繼失去昔日權勢,孫靈微在皇宮中一人獨大。孫靈微在吳嫿麵前擺弄太後的威風。
吳嫿兒覺得這個殘酷的妃嬪殉葬製度應該終止了,可是她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那個能力去終止。
升為太妃的吳嫿去找新晉太後孫靈微,質問她為什麼用宮女的孩子來延續自己的尊榮,誓要把皇帝搞垮,讓朱瞻基真正的兒子繼承他的江山。
孫太後狂妄大笑。牢牢掌握權柄的聰明人,一生也不會遭到譴,隻有愚蠢的人活該被欺淩。
吳嫿憑著現代記憶,開始尋找叫做王振的太監,實施顛覆皇帝的計劃。
吳嫿讓王振成為皇帝的貼身太監,王振把皇帝朱瞻基變成了一個胡作非為,不思進取的混蛋子。
第八卷吳嫿的報複時代以及新皇景泰帝時代
正統七年(144)十月,張太後病逝,胡皇後想到從此無人照顧,自是悲痛異常痛哭不止。第二年(144),胡皇後去世。
皇帝從被太監王振帶壞,長大後被俘瓦剌虜,成為人質。土木堡之變爆。
吳嫿才驚覺自己是曆史的罪人,竟然由她導演了明朝的悲劇,可是為了讓自己和朱瞻基親生的兒子朱祁鈺登上皇位,付出多少代價,她也無悔。
為免主少國疑,於謙等大臣勸服當時把握權柄的孫太後,立郕王朱祁鈺為皇帝。
吳嫿母憑子貴,升為吳太後,次年改元景泰。因此又稱景泰帝。
孫太後不得已屈服,暗地裏卻在各方麵活動。
景泰帝朱祁鈺在愛國正直的大臣於謙的支持下,成功打贏了京城保衛戰,實行一係列改革,建功立業,就在他以為自己的江山永固時,幾年之後,“廢票”英宗卻要回來了。
吳嫿知道,要不要迎接回廢帝這個棘手的政治問題,是孫靈微拋給自己的一個難題。
在吳嫿各方麵權衡利弊,未及作答時,自己兒子景泰帝表現卻很糟糕,讓大臣看出他對皇帝位的留戀,逐漸失去了一部分人對他母子的支持。
最終,孫靈微聯合眾大臣,逼迫吳嫿母子必須迎回廢帝英宗。就連最忠於吳嫿母子的大臣於謙都站在了迎回英宗這個立場上。
第九卷孫太後的奪門之變以及後英宗時代
孫太後秘密跟自己兒子英宗聯係,和瓦剌人談判。
於謙答應,英宗的回歸不會影響到朱祁鈺的帝位。景泰帝朱祁鈺迫不得已迎回自己的哥哥英宗朱祁鎮。
英宗回京之後,朱祁鈺派人嚴加看管,暫且如於謙所,英宗的回歸沒有影響到朱祁鈺的帝位。
但朱祁鈺並不滿足,他不僅自己要做皇帝,而且希望自己兒子朱見濟能夠取代英宗的太子朱見浚成為皇位的合法繼承人,於是他一手導演了賄賂朝臣的鬧劇。
朱祁鈺授意太監去賄賂當時的重要大臣,希望他們在重建儲君的問題上能站在自己這邊,朝臣門不願公開反對朱祁鈺,隻好對此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就這樣,太子朱見浚被廢為沂王,朱祁鈺的親子朱見濟被立為太子。但大臣們心裏已經厭倦了現在這個皇帝,更多的站在了孫太後和英宗這一邊。
此時,吳嫿和自己兒媳,朱祁鈺的皇後杭氏立場一致,為了明朝江山穩定,她堅決反對朱祁鈺更迭太子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