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子百合煨瘦肉(平)

【配方】蓮子25克,百合25克,核桃仁25克,豬瘦肉250克,蔥、生薑、食鹽、料酒各適量。

【功效】益脾胃,養心神,益智慧。適用於心脾不足所致的心悸、失眠等症。正常人食用,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製作】

1.用清水把蓮子、核桃仁、百合洗淨;豬瘦肉洗淨,切塊。

2.將蓮子、百合、核桃仁、豬瘦肉放入鍋內,加水適量,再加入蔥、生薑、食鹽、料酒,先用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煨燉1小時即成。

【食法】每日1次,佐餐或單獨食用。

【宜忌】各種體質人士皆宜。

【解析】百合性味甘、微苦,平。入心、肺經。能潤肺止咳,清心安神。《日華子本草》:“安心,定膽,益誌,養五髒……。”蓮子能養神、益氣力。核桃仁能補腦,增益智慧。豬肉具有滋陰潤燥之效。以上藥物與豬肉同烹,平補心脾作用良好,一年四季均可服用,秋冬尤佳。

白茯苓燒烏雞(平)

【配方】白茯苓100克,烏雞1隻,料酒、鹽、薑、蔥、香菇、素油、醬油各適量。

【功效】祛濕,安神,滋陰,補血。正常人長期服用,可滋陰養顏,美容悅色。

【製作】

1.將白茯苓打成粉;烏雞宰殺後去毛茬、內髒及爪,切塊;薑切片,蔥切段;香菇洗淨,切塊。

2.將炒鍋置武火上燒熱,加入素油,燒六成熱時,下入薑、蔥爆香,下入烏雞肉,加入料酒炒變色,下入醬油、鹽、白茯苓粉、香菇,加清水適量,燒至熟透,起鍋即成。

【食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

【宜忌】各種體質人士皆宜。

【解析】白茯苓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幹燥菌。性味甘、淡,平。入心、脾、肺經。能滲濕利水,益脾和胃,寧心安神。《本草衍義》“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缺也。”白茯苓與具有養陰退熱、補血作用的烏雞同烹,可增強滋陰潤燥,益氣養血之功效。對陰血不足,精神煩躁,麵黃肌瘦,失眠健忘者有一定療效。

石菖蒲燉豬心(溫)

【配方】石菖蒲30克,豬心半個,蔥、薑、鹽各適量。

【功效】寧神養心,開竅和胃。適用於神煩胸悶,健忘頭暈,失眠多夢等症。

【製作】將以上藥食共放沙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文火再煮2個小時,取出豬心,切片食用。

【食法】佐餐或單獨食用,連服1周為宜。

【宜忌】各種體質人士均可服食。

【解析】石菖蒲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石菖蒲的根莖。性味辛、苦,溫。歸心、胃經。能開竅寧神、化濕和胃。豬心能益氣補心。以上二味共烹,寧神養心、開竅和胃作用較好,適合短期頻服。

羊雜羹(溫)

【配方】羊肝250克,羊肚250克,羊腎1對,羊心1個,羊肺250克,蓽茇5克,豬油50克,胡椒10克,豆豉20克,陳皮5克,生薑5片,草果1個,蔥、鹽、味精、料酒各適量。

【功效】補五髒,益精氣,溫養精神。正常人食用有保健等作用。

【製作】

1.將羊雜洗淨,除去血水,切成塊狀,同時把蓽茇、草果、陳皮、胡椒、生薑、蔥、豆豉用布袋裝好紮口,同羊雜一同放入沙鍋內,加水適量,放入豬油、食鹽。

2.將沙鍋置武火上燒沸,移文火燉熬2小時直至熟爛,除去藥包即成。

【食法】每日1次,佐餐或單獨食用。

【宜忌】各種體質人士皆宜。

【解析】豆豉為豆科植物大豆的種子經蒸釀加工而成。性味苦,寒。入肺、胃經。能解表除煩,宣鬱解毒。《珍珠囊》:“去心中懊惱,傷寒頭痛,煩躁。”蓽茇能溫中散寒,下氣止痛。陳皮能理氣調中,燥濕化痰。草果能燥濕除寒,祛痰截瘧,消食化積。以上藥物再與益血補肝,補腎益精之羊雜共烹,可增強益氣祛鬱,溫養精神之功效。適用於麵色不佳,氣血不和,肌膚不潤,麵黃憔悴等症患者。正常人長年食用,可達到溫補養精神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