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勸劉備稱帝,劉備不答應。諸葛亮說:“過去吳漢、耿純等人勸光武帝承繼帝位,光武帝四次推辭。耿純說:‘天下英傑都希望有所歸依,你如果不聽從我們的意見,大家都回去尋找自己的歸宿,不會跟隨你。’光武帝被群臣誠意打動,就同意了。現在曹操篡權,天下無主,你是帝王後代,繼承帝位是理所應當的。我們這些人跟隨你千辛萬苦,也是為了有個功名!”劉備於是繼了帝位。
曹操奪取了漢中。曹操在漢中打敗張魯後,劉曄向曹操獻計說:“你北麵擊敗了袁紹,向南吞滅了劉表,天下已經得到了十分之八,威震天下,現在一舉奪取漢中,蜀地百姓聞風喪膽,可以傳檄而定。劉備雖然是豪傑,但占領蜀地時間不長,民心不穩,可以一鼓作氣攻克,如果稍稍遲疑的話,諸葛亮足智多謀,關羽、張飛勇冠三軍,等他們有所防備,堅守險阻要衝,再廣施仁德就沒辦法攻克了。現在不火速攻取,一定會留下後患!”曹操不聽。
七天之後,蜀國投降的人說,蜀國震動很大,即使嚴明法紀,也沒有辦法禁止騷動。曹操再問劉曄能否攻打蜀國,劉曄說:“現在蜀國已經基本安定,不能攻打了。”
法正勸劉備說:“曹操一舉平定了張魯,沒有趁機圖謀我國,卻留下夏侯淵、張邰駐守漢中,自己立即回北方。這並不是謀略和兵力不足,而是國內有後顧之憂啊!我看夏侯淵、張邰的才能,比不上我國的將帥,如果我們率軍征討,一定會獲勝。取得漢中後一邊發展農業,積累財物,一邊等待機會,一旦機會來了,上可以滅亡魏國,複興漢室,中可以拓展我們的國土,下可以堅守險要,作為長治久安的根本。這大概是上天要把它賜給我們,不能錯過好機會啊。”劉備認為他的話很對,於是率領眾將向漢中進軍,法正也跟著去了。劉備從陽平關南邊渡過沔水河,繞著山走,在定軍山紮寨。夏侯淵領兵來爭奪營寨,法正說:“可以出擊了。”劉備命令黃忠擂鼓進兵,大敗對方,夏侯淵被殺死,劉備又占領了梁州、漢中一帶。《魏略》說:“夏侯茂是安西將軍,鎮守長安。諸葛亮在南鄭和手下眾人商議,魏延請求說聽說夏侯茂很年輕,是曹操的女婿,膽小無謀。給我精兵五千,帶上五千車糧草,直從褒中出發,沿秦嶺向東;到子午穀後再向北,不到十天就可到達長安。夏侯茂聽說我突然到達,一定會乘船逃走。長安隻剩下禦史、京兆太守、豪門富紳和一些烏合之眾,糧食足夠吃了。等到東邊援軍到來,還有二十天左右,而你從斜穀來,也該到達了。這樣就可以一舉平定鹹陽以西了。”諸葛亮認為這樣做太危險,不如穩妥地攻取隴右,這樣有必勝的把握而沒有危險,所以不用魏延之計。
魏延每次跟隨諸葛亮出兵,就想要請兵萬人,與諸葛亮分頭出發在潼關會合,就像當初韓信一樣,諸葛亮總不答應他。魏延經常說諸葛亮膽小,感慨自己一身本事卻發揮不出來。
此後,孫權偷襲關羽,奪取荊州。
範曄說:“劉備命關羽鎮守荊州,東吳大將呂蒙被封為漢昌太守,與關羽接界。呂蒙了解關羽有梟雄之心,想吞並東吳,而且關羽的軍隊駐紮在長江上遊,相持的形勢難以持久。呂蒙於是向孫權獻計說:“現在關羽駐守南郡,潘璋率一萬遊擊軍隊沿江上下活動,隨時應敵。我前往據守襄陽。這樣的話,對曹操還有什麼擔心?又何必要依賴關羽?”此計將施行的時候,恰逢關羽攻打樊城,並留兵防守南郡。呂蒙向孫權上書說:“關羽攻打樊城卻留下許多守軍,一定是怕我在他的後方打主意。我時常生病,人們不以為怪,請揚言說我帶兵回建業養病,關羽得知這個消息,一定會減少南郡守軍,將他們調往襄陽。到那時,我們出動大軍,晝夜兼程沿江而上,攻擊空虛之城,南郡即可拿下,而關羽也就束手就擒了。”於是,呂蒙聲言病重,孫權用公開的信函將他召回,悄悄地商議。關羽果然信以為真,陸續把南郡守軍調往樊城。孫權立即發兵,派呂蒙為先鋒,在大船中埋伏下精兵,做了一些白色的商人服裝,讓士兵穿上假扮商人,晝夜兼程,沿途遇到關羽設在江邊的哨兵,統統捆綁起來,因此關羽全然不知。呂蒙順利占據南郡,進駐江陵城,將關羽及其將士的家屬全部俘獲,然後挨家撫慰,並嚴令部眾不得侵犯百姓,索取錢物。關羽從樊城班師,途中多次派人向呂蒙探聽親眷情況,呂蒙總是熱情接待。關羽派的人回去後,得知家人平安,受到的待遇比平時還好,所以將士們都喪失了鬥誌,紛紛離開了關羽向呂蒙投誠,呂蒙很快便將關羽父子抓獲。
原來,孫權準備攻打關羽的時候,派人到魏國報信說:“我想討伐關羽,希望不要透露風聲,讓他有了提防。”魏國群臣都說應該秘密行事。
但董昭說:“用兵重在權變,抓住合適的機會,現在應當把這個消息泄露出去,關羽聽說孫權進兵,就必定回守南郡。這樣樊城之圍就可迅速瓦解。還可使他們雙方互鬥,等待他們露出弊端。如果對這個消息秘而不宣,讓孫權的計策得逞,這對我們沒什麼好處。”於是魏國派人把書信射進被圍的樊城和關羽的軍營裏,關羽猶豫不決,沒有撤軍。陸遜趕到江陵,關羽逃至臨沮,被東吳大將潘璋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