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人對自己不了解、並且有迷惑心理的事往往喜歡人雲亦雲,隨波逐流,即表現出一種從眾心理。但在市場經濟中,除從眾心理外,還因為有的人被認為是了解內幕者,所以人們對他有一種從權威心理。故而在今天,當官的購買的數量、趨向都會成為人們注意的目標。所以當官的言行不得不慎之又慎。
巧搪塞勝非誑傅宿
南宋高宗時,大臣苗傅和劉正彥發動叛亂,逼迫宋高宗下詔允許隆祜太後抱皇子垂簾聽政。這時,各地援救皇帝的軍隊正向京城迸發。
大臣朱勝非為保全皇帝,從中周旋,說服苗、劉投降。高宗下詔書封苗、劉為兩路製置使,並以統帥軍隊的權力,朝廷希望他倆能盡快去上任,苗、劉的部屬張逵為他們出謀劃策,為使皇帝不欺騙他們,要求皇帝立鐵契為證。
退朝後,他們即刻到朱勝非府上要求辦理此事。朱勝非也煞有介事地叫下吏拿出文房四寶,奏請皇上允許賜予鐵契,並命令屬下的官吏對過去有關此事的典故進行詳細的調查,以按照過去的辦法辦理,苗、劉非常滿意而去。第二天將要上朝的時候,苗傅的侍從官傅宿找到朱勝非的府上,說是有急事求見。傅宿問朱勝非:“明天您已經答應立鐵契,這是個不尋常的慶典,今天能舉行嗎?”
朱勝非接過傅宿拿來的通知,眾官吏都知道明天答應此事乃不得已而為之,可是想不到苗、劉鄭重其事。這時隻見朱勝非轉頭問周圍的下屬,問:“昨天讓你們去查過去的做法,找到了嗎?”下屬們心有靈犀一點通;忙回答:“無先例可查。”又問:“按照過去的方法製造鐵契,你們知道怎麼做嗎?”回答:“不知道。”朱勝非對傅宿說:“既無典故,怎能給你們鐵契呢?”官吏們都會意而笑,傅宿隻得悻悻而回。
“王顧左右而言他,”避而不談正事,或以它事搪塞,這些都是從側麵拒絕人的方式。朱勝非采取的方法是旁敲側麵,先施以緩兵之計,後又以曆史上無此先例為由,拒人於千裏之外,使對方既不能動怒,又無法申冤,比正麵拒絕策略萬倍。
借羊力畢再遇脫身
公元1206年,南宋大將畢再遇率宋軍為抵禦南侵金兵,築壘深溝與金軍對峙。隨著金軍後續人馬的來到,眼看宋軍日益處於劣勢,畢再遇考慮到確實難與優勢兵力的金軍抗爭,便決定暫時撤退以避其鋒。可是怎樣才能不顯山不露水,安全、穩妥地撤退呢?
在與金兵對峙過程中,為了威嚇敵人和鼓舞士氣,畢再遇的宋營裏一天到晚都是鼓聲不斷。現在如果撤走,營中鼓聲中斷,肯定會被金兵發覺。為使部隊安全撤離,畢再遇便想出了一個欺騙敵人的計策。
他命令士兵弄來一些羊和許多麵大鼓,這天傍晚,畢再遇讓士兵把羊捆綁起來吊起倒掛在樹上,並把大鼓固定。羊的兩隻前蹄不停地亂動,這樣,大鼓也就被羊蹄敲響了。畢再遇率領宋軍在羊的一片擊鼓聲中悄悄地撤離了戰場。
聽到畢再遇軍營中鼓依舊咚咚作響,金兵絲毫不作它想。這樣一直過了幾天,金軍才從一會兒急促,一會兒零亂,毫無規律卻又從未停頓過的鼓聲中聽出一些異樣來。而此時,畢再遇軍隊早已撤到安全的地方了。
兩軍對峙,實實虛虛,虛虛實實。畢再遇為脫離險境,而又不使金兵覺察,使出了一個類似空城計的絕招。由於長期在敵人中形成的印像,持續不停的鼓聲似乎在告訴金兵:一切依然如故。殊不知畢再遇使的正是金蟬脫殼之計。
假魏王與真知府
明朝初年,某地請來一個很有名氣的戲班子,演《捉放曹》扮演曹操的演技高超的趙生,在戲中把曹操的陰險、奸詐表演得惟妙惟肖,淋漓盡致地表現了曹操的奸雄本色。恰恰當地的曹知府也在台下觀看。曹知府一貫自稱是三國時魏王曹操的後代,並以此為驕傲。此時他覺得自己的祖先被侮辱,不勝憤怒,但不便當場發作。氣呼呼地回到府衙,立即遣公差去抓趙生進府治罪。趙生不知何故,公差如實相告,趙生聽後不覺好笑,然不得不隨公差進府。
曹知府在公案後見趙生昂然而入,不禁火上燒油,拍案道:“大膽刁民,見了本府為何不跪?”趙生立即瞪眼答道:“大膽府官,既知曹丞相前來,怎麼不降階迎候?”曹知府氣得吹胡子瞪眼,臉色鐵青:“你,你,你,誰認得你是曹丞相?你是唱戲假扮而已。”
趙生不覺冷笑一聲:“大人既知我是演戲,那又為何以假為真,要抓我進府治罪呢?”曹知府昕後張口結舌,無言以答,隻好放走趙生。
辦事不得不講究策略,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以假攻真,以真對假。曹知府以為自己的祖先受辱,假戲真做,要治罪趙生。趙生也以假為真,把曹知府射出的箭巧妙地擋了回去,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最後使曹知府“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自堵其口,治罪無名。
夏完淳指桑罵槐
明朝末年,抗擊清軍的神童夏完淳兵敗被擒,時明朝降清的叛臣洪承疇正在南京總督軍務,企圖誘使夏完淳降清。他對夏完淳說:“你這小孩子受叛軍之徒蒙騙,情有可原,隻要你歸順大清,我赦你無罪,還可保你前途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