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天下無賊》中葛優說:“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當時可能我們都笑了,然而開懷大笑背後要思索的是,為什麼人才最貴?因為人才善於動腦,能找準自己的位置,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我們想要成功,想要告別人生的低穀,想要出類拔萃,也要如此。我們都聽過阿基米德的豪言壯語:“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整個地球。”我們不一定能夠驗證這句話,但是,我們需要學到其中的精髓: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就能做到看似絕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把地球撬動是不可能的事情,沒有人可以辦到。但是,沒有人懷疑阿基米德不能做到:阿基米德運用自己的智慧,在知道自己渺小的時候找到了最好的方法,最適合自己的方法。阿基米德是一個偉大的人,不僅僅在於他的物理學的貢獻,還在於他提供給我們的思想借鑒:找到適合自己的,你就能成就奇跡。
聰明的朋友,我們每天都在生活,都在見識各種各樣的事物,或者你不曾發覺自己一事無成的原因,那麼現在告訴你,主要原因在於你沒有留意適合自己的方法,白白耗費了許許多多本來可以成功的日子,白白延遲你成功的日子。不過不要緊,現在還來得及,從現在開始,找準你的位置,留意你的生活,關注你的方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你將會成為下一個萬眾矚目的成功人士!
2.謀定而後動是上策
我們在上一節中講到了找準自己的位置,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這一節我們要談談怎樣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這也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可是,我們未必能明白,謀定而後動才是選定方法的上策。
不言而喻,我們對於成功當然十分渴望,恨不得一夜之間將自己的生活、境地大變樣,但是,找準適合自己的方法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能一蹴而就,倉促行事,需要嚴密的思考、周密的推理、嚴格的論證檢驗。《孫子兵法·計篇》中說:“多算勝,少算不勝,何況無算乎?”意思是,考慮周全,方法得當,這樣就能成功、勝利,考慮的少,籌劃不足,就不會勝利,更不要說不考慮而莽撞行事了。
戰國時期,天下紛亂征戰,孫臏和龐涓跟隨著名的高人鬼穀子學習兵法戰陣,以期能在紛繁複雜的時局中安邦定國,有所作為,一展所學。龐涓先下山,到魏國謀到職位,並且因為確有才能,帶領魏軍打了不少勝仗,開拓了許多領土,周邊的小國紛紛倒旗投靠,於是名聲大震,受到魏王的分封,一時位高權重,炙手可熱。
在山中學習的孫臏聽到同窗發跡的消息,自然十分高興,他覺得自己所學的比龐涓還要多,還要好,肯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就,於是再也學不下去,很快收拾行裝,投奔自己的同窗。龐涓見到孫臏到來,喜憂參半:喜的是老友重逢,憂的是孫臏必將蓋過自己的風頭。他狠下心,施展計謀,於是孫臏被挖去膝蓋骨,成為廢人,不被重用。好在天無絕人之路,齊國的田忌到魏國來,知道孫臏的本領,以狸貓換太子的手法把孫臏接到齊國,這樣孫臏才一展所學,以軍師之名,出主意,想計謀,輔佐田忌用兵打仗,最終打敗了龐涓,揚名天下。
我們先來看龐涓的成功:龐涓為人凶悍,主意層出,計謀多端,心狠手辣,訓練士兵嚴格,帶兵彪悍果敢,令行禁止,所以打起仗來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在短時期內贏得巨大聲望。龐涓找了適合展示自己才能的方法,那就是直接指揮軍隊展示才華,所以才一舉成名。我們再來分析孫臏的失敗和成功:孫臏為人較為柔弱,不如龐涓凶狠,且無防人之心,想法較少,所以一下山就掉進龐涓的陷阱,胸中才華無法施展,隻好裝瘋賣傻,苟延殘喘。吃一塹,長一智。孫臏來到齊國,吸取了不思考、腦子一熱就行動的大教訓,認真反省,深入考慮,製訂多種方案,最終選擇了適合自己的方法。第一,他考慮到“慈不帶兵”(就是說過於慈愛的人不能帶兵),因此不直接指揮軍隊;第二,自己所學是征戰殺伐,所以成功還要通過戰場證明;第三,自己初來乍到,在齊國根基不深,國君難以信任,因此要想有所作為,必須借助有聲望的人來完成;第四,吸取教訓,多算勝,少算不勝,因此未慮勝,先慮敗,先考慮好可能導致失敗的各種因素,認真推理論證。這樣一來,他選取深受齊王信任的將領田忌作為投靠對象,因此風生水起,大敗宿敵,名垂青史。
孫臏成功很簡單,就是多分析,所思考,列舉多種方案,周密地思考,反複地思考,謀定而後動,這樣才能避免失敗。每個人總是有才華的,關鍵怎樣施展才華:是一味地莽撞蠻幹還是深思熟慮後采取行動。毫無疑問,這二者的結果有著天壤之別。我們可以再看一個孫臏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