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休養生息(1 / 2)

老劉讓兩個農夫過來,告訴他們如何收獲馬鈴薯的方法,挖土時盡量避開地下的馬鈴薯,這樣才能不至於損壞長好的馬鈴薯,為了加快這幾種作物的收獲時間,老劉又讓管家明天多找些農民過來幫著一起收,工錢可以多給他們,但是收獲的這些東西決不能讓他們帶出去,老劉當然不是不想讓別人種植,隻是這些東西太過金貴,隻有盡快把這幾種作物在幽州甚至大漢推廣種植,才能造福天下百姓。

老劉看了看這幾種作物的收獲情況,估計紅薯的產量最高,其次是馬鈴薯,而玉米的產量是最低的,但就是這最低的產量,也比當前大漢的兩種主要作物小麥和穀子高多了。

現在看來這三種作物的推廣隻有玉米最慢,而明年紅薯和馬鈴薯就有足夠的種子大麵積種植了,正好幽州的土地最適於這幾種作物的生長,希望過了明年,自己就能為大漢的百姓帶來足夠維持他們糊口生存的糧食。

荀攸、戲誌才和田豐等人終於看到了這些老劉一直當做寶貝的作物,也明白了老劉的良苦用心,主公想的最多的,便是如何為天下百姓造福,而這些作物現在看來也真如主公所說,產量比現在的作物高了十多倍,幾年之後這些作物在幽州甚至大漢普遍種植後,天下百姓便不會再為糧食的匱乏而忍饑挨餓了,三人心中,更是充滿了對主公的崇敬。

五天之後,後花園中的玉米、紅薯和馬鈴薯都已經收獲完畢,除了玉米還在晾曬不知道最後的產量,紅薯竟然收獲了八千多斤,而馬鈴薯也達到了近四千斤,為了儲藏好紅薯和馬鈴薯,老劉讓人在後花園的邊上挖了一個很深很大的地窖,這樣紅薯和馬鈴薯作為來年的種子,今年冬天就可以儲存在地窖中過冬了。

轉眼又到了冬天,但是今年冬天幽州境內不管是漢人、還是烏桓人都不用再提心吊膽的過日子了,漢人是不怕再有外族前來侵擾劫掠,而烏桓百姓則因為不再為吃穿愁,可以說這是幽州百姓幾十年來頭一次過上安穩日子。

此時幽州派往鮮卑的探子傳回了消息,那便是鮮卑大王檀石槐已與十一月初病故,檀石槐臨死之前,留下遺言將鮮卑大王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和連,隻是那和連乃是個不學無術的公子哥,因此鮮卑三部中的那些大人並不服他,都想取而代之,隻是現在和連得到了西部鮮卑大帥日律推演的支持,因此眾人商議,明年開春在鮮卑王庭所在的彈汗山舉行鮮卑三部諸位大人大帥參加的大會,在會上最後決定鮮卑大王的人選。

老劉知道不管鮮卑這次的大會選出誰來擔任鮮卑大王,鮮卑人的內部也不會像檀石槐在世時那樣團結了,估計這些鮮卑人開完會之後,鮮卑也就徹底分裂了,這樣對自己來說絕對是個好事,各個擊破總比對付一個整體好,況且眼下三部鮮卑的士兵總數足有二十多萬,鮮卑族人近百萬,自己想要平定這樣大一個族群難度相當大,但是他們分成三部之後,自己就可以分而食之,先把最近的東部鮮卑拿下來,好在上次在白狼城交戰之時,自己已經將東部鮮卑大人闕機手下的騎兵消滅了三萬多人,這差不多是東部鮮卑一半的兵力,即使明年闕機繼續增兵,估計最多也就有五六萬士兵,這樣和自己幽州戍邊軍的人數相差不多,而他們的新兵戰力肯定遠遜於幽州的戍邊軍,這樣自己對付闕機就有了十足的把握。

等消滅了闕機,下一步再對中部鮮卑下手,雖然這裏是鮮卑的王庭所在,但沒有了其他幾部的支持,和連手下沒有什麼出眾的人才,相信自己也可以把他滅掉,至於最遠的西部鮮卑,由於那裏與幽州距離非常遠,所以明年如果能平定東部和中部鮮卑之後,自己肯定沒有時間再去對付他們了,好在自己有的是時間,可以往後邊放放再說。

眼下由於開通了幽州境內的泉州、碣石、旅順三個港口與青州東牟的海上線路,而每五天便有幽州的大船往來於幽青二州之間,再加上幽州目前的戰馬和食鹽、鐵礦石、農具、皮毛、海產品等等都是大漢最好的商品,因此吸引了大漢各地的客商來幽州做買賣,而南方的絲綢、布匹、糧食等也從各地運往幽州,滿足幽州二百多萬百姓的生活需求。

今年冬天幽州的百姓也過的比往年舒服,因為有了刺史大人明的燒蜂窩煤的爐子,再加上從薊縣附近和土垠附近所產的煤炭,由幽州官府以非常低廉的價格賣給百姓,所以百姓不再像往年那樣到了冬天便要受凍,此時在幽州刺史府的大廳之中,老劉便和戲誌才、荀攸、田豐等人圍坐在溫暖的火爐旁邊,一邊喝茶,一邊對幽州的政務進行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