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道:“玄德,以朱大人他們的實力,應該說消滅汝南的黃巾軍不會有什麼問題,前幾天我派往那裏的探子也回來稟報說,汝南的黃巾軍已經斷糧了,因此用不了多長時間,汝南便會落入朱大人之手,不過玄德說鬼影也去了汝南,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過去,一是支援朱大人盡快攻下汝南,二是看看能不能把張梁和鬼影抓到,隻要把他們兩個除掉了,估計剩下的黃巾軍便成了散沙一盤,不足為慮了,你們以為如何?”
戲誌才道:“皇甫大人所說很有道理,現在黃巾軍的幾支主力都已經被我們消滅了,因此盡快將汝南的黃巾軍消滅,抓到或除掉張梁鬼影便是我們現在最主要的任務,隻要我們達到了這一目標,那麼各地剩下的黃巾軍便都是些零星叛軍了,再加上沒有了主心骨,他們也成不了什麼大氣候,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馬上趕往汝南,以防鬼影和張梁再次逃逸。”
老劉等人也支持皇甫嵩的意見,於是幾人最後商定,今晚便在濮陽繼續休息,等明天一早,兩支部隊再向豫州的汝南進發。
其實說是兩支部隊,但現在皇甫嵩的新軍隻剩下兩千五百多人,而幽州戍邊軍輕騎兵和突騎兵加起來還有一萬一千人,因此這支部隊的主力,應該還是幽州戍邊軍,所以第二天出發之時,由幽州的突騎兵擔任前鋒,而新軍則劇中策應,而關羽帶著的輕騎兵則跟在大隊的最後邊擔任後軍。
濮陽到汝南的距離不近,大概有六七百裏的樣子,好在他們的這支部隊都是騎兵,而且由於部隊大量減員後,戰馬反倒是空出來不少,這樣一來由於可以換馬騎乘,因此部隊行軍的速度很快,一路之上又渡過了幾條大河,翻過了幾座大山,經過五天的跋涉,部隊終於趕到了豫州汝南郡的治所平輿城外。
朱儁帶領的北軍已經把平輿圍困了快一個月了,期間雙方幾乎每天都在城牆上進行攻防戰,而城中的黃巾軍也幾次想衝出城外北軍的包圍,但都被北軍給擋回去了,不過由於城中的黃巾軍人數上比北軍要多一些,再加上有城牆的幫助,因此北軍也一直沒能攻下平輿,雙方就這樣一直在平輿僵持著。
不過朱儁的北軍現在也得到了一些增援,而前來增援他的部隊,便是他全力舉薦的時任徐州下邳國下邳縣丞的孫堅。
孫堅字文台,出生於永壽元年(公元155年),揚州吳郡富春人,號稱是戰國時期的軍事家孫武的後人,隻是無從考證真偽。
孫家世代在吳地作官,家在富春,祖墳在城東,史載孫堅出生前,孫氏祖墳數有光怪,五色雲氣,上連於天,蔓延數裏遠近,附近的人都去觀望,城中的父老們都說:“這不是一般景象,估計是孫家今後要強盛起來了。”
當孫堅的母親懷著孫堅時,曾夢見腸子從腹中拖出,環繞吳地昌門,醒來後她很害怕,對鄰居的老太太訴說,老太太對她道:“孫夫人不要害怕,說不定還是吉兆呢,可能你們孫家要出大富大貴之人了。”等到孫堅出生後,果然容貌出眾,不同凡響。
孫堅少年時曾為縣吏,性闊達,好奇節。在他十七歲那年,隨他的父親一起乘船去錢塘,船行途中,正號碰上海盜胡玉等人搶掠商人財物,在岸上分贓,沿岸的商旅行人,一見此情此景,都嚇得止步不前,而那些過往的船隻,也不敢向前行駛,孫堅見狀,便對父親道:“此賊可擊,請討之。”他父親說:“非爾所圖也”。
於是孫堅提刀,大步奔向岸邊,一麵走,一麵用手向東向西指揮著,好像正分派部署手下對海盜進行包抄圍捕一般,那些海盜們遠遠望見這等情形,錯認為是官兵來緝捕他們,驚慌失措,便扔掉財貨,四散奔逃,孫堅不肯罷休,追殺一海盜而回,其父親大驚,孫堅卻因此聲名大振,郡府太守也召他任代理校尉之職。
當時正趕上會稽郡人許昌在句章興兵作亂,自稱陽明皇帝,與其子許韶一起四處煽動諸縣,聚集起同夥數以萬計,孫堅以郡司馬的身份召募精良勇敢的壯士千餘人,會同州郡官兵,協力討伐,擊潰了這股勢力,這一年,正是漢靈帝熹平元年(172年),會稽郡刺史臧曼向朝廷呈報了孫堅的功勞,朝廷論功行賞,孫堅因此被任命為鹽瀆縣丞,數年後,又相繼改任盱眙縣丞和下邳縣丞。
孫堅曆任三縣縣丞,所到之處,甚有聲望,官吏百姓也親近順服。同他往來的人,三教九流無所不包,其中有鄉裏的耆舊名人,也有任俠好事的少年,孫堅對他們,像對待子弟親友一樣,接待撫養,盡心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