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安息與貴霜常年戰事不斷,因此從安息邊境到赫拉德城的途中,經常可以看到在路邊駐紮的安息軍隊,根據安玄大師的介紹,安息的軍隊隻有皇家衛隊是屬於安息朝廷直接組建的,其餘的軍隊都是那些貴族家中的私兵和扈從,好在這些貴族在安息帝國發生戰事的時候,倒是都能為國分憂,由他們自己親自帶著家中的私兵上陣殺敵,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安息帝國才能在與羅馬和貴霜的交戰中一直未落下風,至少目前兩邊的情況都基本維持著一個平手的狀態。
自打從安玄大師口中知道安息帝國的軍隊主要是鐵甲騎兵和弓騎兵之後,老劉便對安息的軍隊非常關注,尤其是他如今知道安息士兵手中的複合弓雖然威力不如馬鈞根據自己的提示所造出來的連弩,但是卻遠勝大漢其他地方的士兵所配備的長弓,而且他們也從羅馬人那裏學會了投擲標槍,因此現在看來,安息帝國軍隊的武器裝備和戰鬥力都要比貴霜帝國的軍隊高,隻是因為他們還要抵禦來自羅馬帝國的侵略,因此根本無暇全力對付貴霜,否則即便是貴霜帝國的軍隊數量遠遠高於安息帝國,但要是雙方放手全力一搏的話,貴霜帝國肯定不是安息帝國的對手。
正好為他們充當向導的幾名安息士兵都是弓騎兵,因此他們身上都帶著那種形狀與大漢的長弓有著明顯不同的反曲複合弓,老劉等人也曾仔細打量過他們的裝束,為了使戰馬的負重減少,從而能高速奔跑,安息弓騎兵的身上根本就沒有盔甲,他們的頭上隻是簡單的係著一根發帶,上身穿的也是普通的皮衣或氈衣,隻是下身的褲子有些特別,寬鬆的褲子後邊和兩腿內側又加上了一層軟皮,以防止被馬背磨壞了褲子。他們的腰部係著一條寬大的皮帶,左邊掛著硬皮製造的弓袋,而右側則是裝著幾十支羽箭的箭囊。
另外便是在這幾名弓騎兵的身上,還都在腰帶上別著一把匕首或短劍,除此之外他們便沒有別的武器了。便是連在鮮卑和匈奴騎兵身上很常見的小圓盾,他們也都沒有配備,因此老劉覺得這些弓騎兵雖然有複合弓在手,但是在戰場上他們也有很大的危險性,那便是絕不可以與敵人近戰,否則隻有弓箭和短劍匕首的他們隻能成為任人宰割的對象。
為了更好的了解安息士兵手中的複合弓的特點,中午吃完午飯休息的時候,老劉便讓安玄大師帶著太史慈過去和他們切磋一下,畢竟在使團的武將之中,隻有箭術超人的太史慈身上還背著一張長弓,其餘的將領現在連淳於瓊在內,用的都是幽州製造的連弩,而太史慈當然也知道連弩的威力,所以他除了背著一張長弓之外,他的身邊也帶著一具連弩。
看到太史慈要與安息士兵比試箭術,使團中的幾員武將當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於是大家也都跟著去看熱鬧,而老劉則和其他人就在遠處觀看比試的情況。
等安玄大師把太史慈要和他們比試箭術的要求跟幾位安息士兵說了之後,幾名安息士兵看了看太史慈身上的長弓,都開心的笑了起來,因為在他們看來,這名大漢將軍雖然身上的盔甲看上去不錯,比起安息軍隊中最強的鐵甲騎兵身上的鐵製鱗甲或鎖子甲都要堅固輕便,但是想與安息的弓騎兵比箭術,恐怕這些漢人可就差遠了,除了這名將軍之外,那麼多漢軍中就沒見到還有帶弓箭的存在,因此他們才會發笑,覺得這名漢人將軍肯定不是他們的對手。
太史慈對於幾名安息士兵的不屑並沒有發怒,而是先讓兩名親衛隊員用一塊木板畫成了一個簡單的靶子,然後插在了離他們至少一百五十步遠的地方。
看到這名漢人將軍竟然把靶子插到了那麼遠的地方,幾名安息士兵才開始有些擔心了,要知道他們的反曲弓即使力氣最大的士兵,最遠也就能射到這個距離,而且準頭還會大打折扣,因此他們幾人商量了一下,便讓太史慈先射。
安玄把幾名安息士兵的話告訴了太史慈之後,太史慈二話沒說,從身邊的箭囊中掏出三支羽箭,然後用了一招三箭齊發的絕活,隻見三支箭離弦之後,帶著呼嘯之聲轉眼便越過了一百五十步的距離,正正的射在了靶心之上。
看到太史慈的這手絕活,都在看熱鬧的漢軍士兵中不由得發出一陣叫好之聲,而幾名安息士兵則是麵麵相覷,他們自問射中遠處的靶子還有可能,但是讓他們這樣一箭三發,並且都能射中靶心,那他們是萬萬做不到了。
不過他們也有他們的絕活,因此幾名安息士兵商議了一番之後,便有一名安息士兵牽過自己的戰馬,然後翻身上馬,向著靶子疾馳而去,在距離靶子六七十步遠的時候,隻見那名安息士兵左手持弓,同時還拿著兩支備用箭支,右手搭箭拉弓,然後突然調轉馬頭,回身向著靶子連發三箭,果然也都基本命中了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