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部分以說話的場景為單位進行分類,以各個情境中的“錯話”為綱。圍繞一些最常見的“錯話”引發讀者“這些錯話為什麼不適當”和“說什麼才是適當的”的思考,進而總結出如何在特定話語情境中更加動聽地說話。本部分選取的場景都是生活與工作中需要對話語進行斟酌的“重要場合”。本章將告訴讀者在某時某地說哪些話最為適宜,說哪些話能達到最好效果,得到別人最大的青睞,讓讀者笑傲“話語的江湖”。
1.新入學:讓我們盡快混熟吧!
終於順利升學了!興高采烈的你做夢都在幻想即將到來的全新生活:博學的教授,成排的書籍,碧綠的草坪,也許還能來段浪漫戀情……STOP!你知道嗎,這遠不是一個新生的全部?事實上,新生中的很多人在入學的頭三個月往往都是在沉默與孤獨中度過的。一項在大學中進行的實地調查其結果更是令人驚訝:70%以上的大學新生認為“與同學和老師交往存在諸多困難”!一個人的天空總是閉塞孤獨的,對於正當青春年少的學生來說更是如此。要知道,新生入學,要適應的可不僅僅是新學校的食堂和宿舍哦,快快與你那群新朋友混熟吧!
新人入學之“不要說”:
唉!你叫什麼名啊?
這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特征。可能有人要問“以自我為中心”是如何在交談中體現的。其實,這種失言往往很隱蔽,粗略一聽還不一定能發現,試比較:
“喂,你叫什麼名字啊?”
“我叫XXX,你叫什麼名字啊?”
通過對比不難發現,第二種表述方式更易於對方接受,也更有助於拉近雙方的距離。在溝通的時候,有時需要說話者“降低”自己的身分,令自己的辦事更有效率。從交際心理上看,人們初次見麵,彼此都有一種了解對方、並渴望得到對方尊重的心理。這時,如果你能將自己的位置放低,對方也就會對你以誠相待。在作自我介紹方麵,很重要的一個原則就是“先己後人”。與新同學結識,最好是先介紹一下自己是誰,再詢問他人情況。另外,用一個“唉”字稱呼別人本身是種不甚禮貌的方式,很可能在“第一耳”之際就給別人留下消極的印象。
你是農村來的吧?你家那裏是不是很偏僻啊?
傲慢的情緒同樣在人際溝通中形成較大的障礙。通常提起傲慢,人們子女中往往浮現的是電影、電視中頤指氣使的神態和高高在上的動作。其實在現代生活中,人的傲慢心態更多地是通過語言表現出來,盡管語氣、姿態沒有任何問題,它還是會給聽者不適的感覺。比如在學校中聽到這樣的聲音:
“你吃過XXX的冰激淩嗎?”
如果對方是同等家庭條件的朋友的話,這樣詢問倒也無妨。但如果對方來自農村,又恰逢他剛轉入這裏,這樣的表述就會給人一種傲慢的味道。在例句中,對於來自欠發達地區的同學來說,“農村”和“偏僻”兩個字眼明確顯示著你對他社會地位的歧視。顯露無疑的“看人下菜碟”在同窗交往中是最為愚蠢的。要知道,妄自尊大的“城市優越感”不會為你在別人心目中贏得半分的尊重,卻往往會適得其反。
這名字真不好記,不如我叫你XX算了。
即便是說話者的態度十分友好、語氣十分誠懇,也有可能造成對方的不愉快,這其中就包括說話者的“自我中心”心態。這種心態根植於他的內心,令其難以在朝夕之間改掉一些失言。隻有在長時間的自我提醒中,才有可能避免這種錯誤。“外號”在熟人之間會顯得自然而親切,但它可絕不是放之四海皆準的人際妙招!若是對初相識還未有深入了解的人就隨意給人家起“外號”,可是很容易招致反感的哦!
我可是最高分考進來的哦!
小潁在中考中以全校第一的身份進入省重點高中學習。一來到這個新的環境,麵對著老師的欣賞、同學的羨慕,小潁逐漸對自己的成績開始“飄飄然”起來,動輒就用自己的成績來嘲笑他人的學業。在課堂上,也常常用自己“深厚”的功力來與同學爭執不休。誰料到在第一次考試當中,小潁隻拿到全班中遊的名次,一下子淪為其他同學的笑柄。自此以後,小穎的學習信心大受打擊,最終隻進入了一所實力平平的大學繼續學習。
所以,作為熟練的社交高手,過去的成績隻是自己對以前學習的一個評價,一個新環境意味著你的一切都將重新開始。所以即使是入學考試中的輝煌戰績也都隻是你的曆史。如果時不時總是拿出來向新同學提起,不管你是有意或無意都會給人“炫耀”之感。
哈哈,你說話怎麼怪腔怪調的,我一點都聽不懂!
有人說:多元文化才能產生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此話雖然誇張,但也不無道理,看看操著各種方言的新中國的開國元勳們吧。我們老說“向XXX同誌學習!”那是不是也應當學習一下他們這種寬容的心態呢?聽不懂他人的方言在大學中很是普遍,你的同學來自五湖四海,帶著各自不同的鄉音。比如,在台灣被你叫了二十年“土豆”的東西,在大陸北方人口中卻叫“花生”;而在大陸南方人口中又變成了“地豆”!當了解到你耳中所謂怪腔調其實隻是各地人習慣不同時,你還會這樣肆無忌憚地嘲笑別人嗎?
你們玩得那些好無聊,我可不感興趣。
與人交談,首先要尊重對方,其次要謙虛溫和、誠懇坦率,不要妄自尊大、盛氣淩人,不要自以為是、武斷專橫。隻有這樣,大家才能和諧融洽相處、推心置腹交流。在學校這個大環境裏,人之興趣不同本是無可厚非之事,你覺得別人的愛好很無聊當然可以,不去參加就是了,卻大可不必當麵說出來。對於相處時間不長的新同學來說,懷著包容的心態要遠遠比擁有挑剔的品位重要。
能去洗個澡嗎?你身上都有臭味了。
錙銖必較比較顯著地體現在說話人按捺不住情緒、對別人的小過錯咬住不放。在人際溝通中,沒有一個人能保證自己的言行是百分之百準確的,出錯是常見之事。如果一方就另一方的小錯誤喋喋不休的話,那麼很容易造成另一方的厭惡之情,雙方的交流氛圍也大打折扣。比如:
“你怎麼老是坐在我的床上啊?”
相信很多學生朋友對類似的表達方式不會陌生。宿舍擁擠,每個人都應當學會體諒難處,不要在一些很細小的事情上和室友弄得很不愉快。即便是對方理虧怏怏離開,說話者在將來的宿舍生活中也會處於不利地位。
示例中,對於同屋住宿的同學來說,難免會遇到相互之間影響的情況。但即使人家身上有異味也不可當眾“宣揚”,甚至以此當眾指責別人,這樣做是很傷人的做法。要知道那隻是那位同學的習慣,而絕非是他惡意造成的。類似的話語還有“你睡覺可不可以不打呼嚕了,吵死人了!”等等。
還給你洗發水,我剛洗澡時拿去用了。
在公共宿舍中,大家的部分日用品往往習慣混用,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就可以不經允許就隨便用人家的東西。對於你這種“先斬後奏”的行為,別的同學當然不會說什麼,但是你“借東西不說”的惡劣印象也根植在別人腦中了。
你家是哪兒的呀?
一句很平常的話,放在不同的情境裏往往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比方說,小李和小王是一個宿舍的,又都是剛進入大學不久。來到新宿舍第一天,小李看宿舍沒人,地上有比較亂,所以就拿起笤帚墩布打掃起衛生來。這是小王一進門,看到此情形,就不禁問道:“你家是哪兒的呀?”我想這個時候小李心中一定會比較高興,因為他既覺得自己的行為被對方認可,家鄉的麵子也得到提升。但如果當天小李上完廁所沒衝,小王看到後問:“你家是哪兒的呀?”我想小李心中就會有滿肚子的委屈了。因為自己的不當言行被對方潛移默化地認為是家鄉“民風不正”的結果,由此產生一定的心理陰影。在大學校園中,由於同學們來自五湖四海,他們的生活方式肯定不同,個人修養在一開始也會存在差異,但習慣比較好的同學,應當注意自己的措辭,不要因為對方的一個過失就上升到地域差異的層麵上,既傷害了對方,又不利於團結同學。
新人入學之“聰明說”:
同學你好,我叫王孝明,是台北來的,你呢?
你的家鄉我聽說過,哪裏風景很好,空氣也要比城市裏新鮮不少吧?
不好意思,你的名字是這樣寫的嗎?
我入學的時候確實考得不錯,不過現在我們大家又站在一個起跑在線了。
咦?你說得好有趣啊,可不可以告訴我是什麼意思?
今天我還有些事要做就不參入你們了,你們盡興地玩吧!
我們一會一起去洗個澡吧,剛才那場球賽簡直踢得我一身臭汗。
我的洗發水不巧用光了,等下去洗澡能先借用一下你的嗎,謝謝哦?
妙語點睛小TIP:
如果你內向……
作為新生的你是否曾有過盯著眼前的同學,大腦卻在緊張地盤算怎麼開“第一口”的經曆?順利地與新結識的人交流對於一個“人來熟”當然是小意思,但對於性格內向的新生來說就是天大的難題了。如果你是那種與陌生人一對視就會臉紅的“矜持型”,那麼不妨在開口前先為自己打打氣:反正大家都是初次見麵,我何不做第一個放得開的人呢?主動用一些主動性詢問的話題去接近陌生的同學,比如課堂上可以借勢:“今天的筆記你抄了嗎?借我補齊一下可以嗎?”在路上碰到可以順便招呼:“你住哪個樓?昨天在路上好象看見過你哦。”或是幹脆老套地去詢問時間、談論天氣等等。總之讓自己主動一點吧,你並不會因此損失什麼,還意外地體會到結識新朋友原來如此容易。另外,在班級中擔任工作能使你以最快的速度認識全班同學。借著每一次收作業,組織活動的時機去了解和結識你們班中的每個新同學,過不了多久你就會發現原本不擅言辭的自己越來越能說會道了,“和陌生人說話”早已不是你的畏途!
2.轉校生:如何融入同學的圈子
轉校生:如何融入同學的圈子
換個環境,讓自己的學習生活更有動力!也許,新的學校、新的班級、新的老師會給你新的開始。先別高興,你要麵對的不僅僅是不同於以往的街道和建築,這個新的集體更需要你的融入。與新生入學不同,轉校生麵對的,是一個別人早已習慣的學習環境乃至生活方式,個人的言行往往會給其他人對你相同的印象。你的同學可不希望班裏多了一個不合群的怪人,相信你也不願意看到自己被一個個活動所邊緣化甚至排斥,你可是他們之中的一員哦!
轉校生之“不要說”:
你們班(你們學校)如何如何。
你能準確地給每個你身邊的人和事的稱謂嗎?這個看似簡單無比的問題實際上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屢屢出現。稱謂可不僅僅是家中“爸爸”、“媽媽”,學校裏的“王老師”,上班時的“陳主任”、“何經理”,等等。稱謂之所以能夠影響你的說話質量,更直接的體現在你在不同情境中對它的使用,要讓它不會令對方感到不快甚至是憤怒。
事例中的表述方式這可能是被忽視、卻往往招致他人最強烈反感的一種措辭。在生活中,稱呼應當是親切、準確、合理,不可肆意為之。入鄉隨俗,既來之,則安之,到了這個新的集體,就要給自己一個新的身份。自己都在內心中不認為自己是這個集體的一員,你又如何能希望別人對你平等相待呢?可能,對轉校生而言一切的不適應都源於這個內心認同,改掉一個字,讓你從容地成為這個環境裏真正的成員。
你們這兒怎麼還玩這個啊?我們那裏早就換別的了。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愛好,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千萬不要把它上升到個人品味甚至地區發展水平這個高度上,撲克牌在歐美曆經多年仍大受歡迎足可以說明愛好不能與檔次劃等號。轉校生這樣的思維邏輯給他人最直接的印象就是:他們在你心目中有落伍之嫌。
這附近連個咖啡屋都沒有!
炫耀在交談中更多的是帶來負麵效果,說話者不僅不會因為炫耀而令對方羨慕,反而使自己的形象受損,給對方一種缺乏涵養、城府和社會經驗的印象。比較顯著的例子是大學新生入學,很多人際間的不愉快源於城市孩子和農村孩子之間的價值差異,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城市孩子易於在言語上炫耀自己的生活條件。你是否有過逛街回來、主動向室友展示你當日所購物品和價格的經曆呢?如果是的話,將來還是避免吧。在例句中,作為一個新來者,應當在言語中避免炫耀。這本應該屬於一個關於市民休閑生活方便與否的問題,與學校沒有直接關係。但是在新環境中,這句話的潛台詞就是:這個學校地處偏僻,學生購物甚為不便,有必要對這裏的人們進行適當的城市生活知識普及!
他倆關係是不是不好啊?
的確,對於亟需融入新環境的轉校生而言,盡快地熟悉新同學人際關係十分重要。不過,這樣的提問未免過於倉促和幼稚,它會讓被提問者覺得你有挑撥是非之嫌。也是,誰讓人之間的關係最難處理。遇到這種情況,察言觀色吧。
其實,在很多情況下,一些不便說明的事情可以用暗示的方法問出來。渡江戰役前夕,國共和談破裂,國民黨政府即將垮台。周恩來力勸身在北平的國民黨和談代表留下來共事,代表們也對原政府失去信心,但就不敢確定新政府能否容下他們這些異己人士。於是他們小區問明白,卻又擔心這樣做會有“乞降”的味道。正在著兩難之際,恰巧代表們和毛澤東打麻將,有一個代表就問毛澤東:“是清一色好,還是平和好?”毛澤東一下子明白了言外之意,笑著回答:“還是平和好,我喜歡平和。”此話一出,代表們一下子放了心,最後成為新政府的組成部分。
XX老師講課真爛!
喜愛相聲的人常能聽到捧哏的在台上抱怨:“我怎麼聽這話這麼別扭呢?”的確,同樣的話,用不同的抑揚頓挫、聲調和強度,給人的效果就是不一樣。在人際溝通時,傲慢、緊張、激動和憤怒等不良情緒都會影響表達效果,甚至造成歧義。話不在多,傳神則靈。讓對方得到你最準確的意思,或是在語落之際將你的人格魅力展示給聽者,說話人的情緒扮演者關鍵的角色。
憤怒、挑剔是比較惡劣的一種說話情緒,它在人際交往中的破壞力極大,畢竟“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憤怒的情緒和傲慢相似,它未必會帶著與之相匹配的語氣活動作,往往一兩個關鍵詞就能帶出說話者的這種心理特征。教師的講課水平有差異,這是每個學生應當做好心理準備的。若是真對自己的學習成績切實關注的話,最好還是盡早適應老師的邏輯思路吧。在公眾場合,這種自大、幼稚、沒有城府的話語不僅不會讓他人覺得你水平多高,反而會令他們對你反感。再者,倘若你在該門功課的水平最終被考試不幸證明差勁的話,你的人際關係將會進一步跌入萬劫不複的深淵……
我們原來學校都開設遊泳課了!
相比於第一條,該話語的進步性體現在“我們學校”中間加上了“原來”二字,這值得聽者欣慰。不過,這種說法的內容同樣被毫無風度的自大所充斥,說話者無非是在抱怨新學校的硬件設施如何之差,兩個學校在你心中的位置不言自明。
我這還踢得好?我以前也就是個替補啊!
小徐轉入了一所重點高中學習。課餘時間,他喜歡和班裏的一群男生踢踢足球。由於從小上的是體校,有時主攻足球項目,所以小徐在這裏的球技特別突出,經常在比賽中有上佳的表現。有一次在和鄰班的比賽中,小徐上演了“大好帽子戲法”,班裏的同學都對他讚不絕口。但下場後小徐聽到別人的讚譽,卻很“謙虛”地說了句:“我這還踢得好?我以前也就是個替補啊!”
謙虛是種美德,但美德絕不能建立在對他人的嘲諷之上。前麵一條隻是對兩所學校的硬件設施作了比較,而這句話則更露骨地認為新同學的某項能力遠不如從前的玩伴。當別人誇獎你的優秀時,還是道聲謝謝吧。
真想回去看看老朋友們。
無論新舊與否,朋友是一生的財富。想念舊友純屬人之常情,但轉校生的身份和言語環境決定了此句慎用。當在新環境裏遇到某些不順時,例如球賽失利、考試不理想、留下做值日等時,說這句話時要格外注意,它也許會讓新同學認為你用過去的留戀來彌補對現狀的不滿……
你應該……
你隻是一個轉校生,和新同學的人際關係遠沒有你以前的朋友那般親密,所以一些老朋友間的習慣說法要改改啦。倘若給他人提起建議,不妨套用英文中的虛擬語氣If I were you,這可以讓周圍同學覺得你很善於交際。
轉校生之“聰明說”:
咱們班上次運動會怎麼樣?
你可以教教我這種玩法嗎?
學校周圍哪家飯館的菜做得不錯?
老師,這道題我還有另外一種解題思路。
咱們學校的籃球水平普遍不錯!
謝謝,這場比賽我的狀態的確比較好。
實在不好意思,我和幾個朋友已經約好出去了,要不咱們下個周末吧!
如果換是我的話,我可能會……
妙語點睛小TIP:
如果你想和他們一樣
牢記住自己的身份,你在現階段隻是一個轉校生,自己的每一句話不能像和以前的朋友那樣隨意,想要盡快地融入到新環境對於一個轉校生來說並非難事,但要保證自己的每一句話不招致他人的絲毫偏見也非輕鬆之舉。你是否真的在心裏將過去的學校和現在的學習環境作了細致的比較?究竟你更喜愛哪一個?這些問題恐怕都是轉校生麵臨交際困難的源頭。放寬心態吧,學校之間即便是有差異,它往往體現在環境的風格上,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一個集體都會有它可愛的一麵。如果你真的對過去的老師、同學乃至校舍內心割舍不下的話,還是不要在新的環境裏發泄吧。正如我的措辭:如果我是你的話,我會將過去的美好記憶珍藏在心裏,然後努力地經營現在的交際圈。充分利用現在的學習時間,將自己的每一句話視作增進對他人好感的機會,比如“這次運動會我想參加……”、“老師剛才講的我不太理解,你能給我解釋一下嗎?”等。總之,不要將自己視作異類,你和新同學是一樣的。讓你的每一句話充滿積極融入的味道,相信你會從容應對一切的陌生,相信善於交往的你!
3.同學間化幹戈為玉帛:你能否放下你那所謂的尊嚴?
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我們常常會有意無意做一些錯事,傷害了彼此間的情誼,也會因此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俗話說:“冤家宜解不宜結。”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呢?就是要學會道歉,需要向對方表達出內心深處真誠的歉意,這樣才能求得別人真正的原諒。
同學之間相處時間很長,彼此間難免發生些不必要的矛盾。盡管不否認在生活當中確實有一些心理問題的“怪人”,但我們相信大部分同學間矛盾還是源於彼此間的一些觀念衝突,人和人之間本來就存在差異,你又何必強迫他人在生活中處處和你保持一致呢?退一步海闊天空,一般說來,在校園裏那些青春爛漫的歲月裏,隻要你能夠放下所謂的“尊嚴”,改掉“死要麵子活受罪”的毛病,用自己的真誠去化解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同學間還是可以做到相逢一笑泯“恩仇”的。道歉,是一種美德。道歉不僅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情,真誠的道歉更能體現出一個人良好的人品和修養。你難道願意看到在以後的校園生活中你和他形同路人的情形嗎?況且,成功的道歉使你能夠在同學中留下“豁達”、“健康”的積極印象,何樂而不為呢?
化幹戈為玉帛之“不要說”:
我爸爸讓我給你來道歉。
真誠是與人溝通的魅力源泉,沒有真誠,對方也就難以對你推心置腹。誰都知道戰國時期“將相合”的故事。藺相如在外交場合為趙國贏得尊嚴,被趙王視作國家的棟梁,滿朝文武皆讚同,惟有將軍廉頗不服氣。在平日裏對藺相如橫眉怒目,甚至還默許自己的門客在大街上欺辱藺相如的家丁。有人看不過,就對相國說:“當日在澠池之會上,您對著凶殘的秦王尚且不畏懼,為什麼近日卻對廉將軍如此低三下氣呢?”藺相如說:“秦國之所以不敢進犯,就是因為我們趙國有我和廉將軍。倘若我們兩個不合,勢必有一天讓秦國看到有機可乘、再舉進犯。”此話傳到廉頗耳裏後,頓時讓將軍羞愧萬分,隨即赤膊上身、背負荊條到藺相如府上謝罪。自此兩人重歸於好,使得秦國多年不敢相犯。對他人道歉,要的就是自己的誠意。沒有誠意,就算是兩個人表麵和好,心中一定還是齷齪不斷。從這個故事當中可以看到,兩個人和好最重要的是雙方內心的真正包容,要想得到對方的誠意,首先就應當在內心說服自己去理解與你有矛盾的同學。即便是你真覺得你在這個問題上更加占理,這種說法還是不要出現為妙,他會讓對方覺得你是在外力強迫下放下的麵子,這樣你得到的也是對方心照不宣的虛假和好。
我給你道歉,你看怎麼辦?
語氣如此強硬,要談判?人人都可能做錯事,做錯事就要道歉,而真誠的道歉就更易於讓對方接受。道歉要有誠意,能夠坦率地說:“對不起,我錯了,請原諒!”隻有態度誠懇人們才會接受你的道歉。如果隻是迫不得已、敷衍了事,那麼道歉就不會起到好的作用。一位學者曾經說過:“在我的記憶當中,母親對我講過,在向人道歉的時候態度一定要真誠。”的確,兩個有過矛盾的人在溝通過程中多少會帶有一些抹不開麵子的味道,但這樣如此直白地玩“打排球”肯定不會給你倆在關係重塑問題上帶來任何好處。況且,你無非想得到的是對方的原諒,但即便成功,也僅限於言語而已。
上次咱倆都有責任。
大度、忍耐是一個人應具備的高尚品德。唐朝時期的宰相、名將婁師德為人寬厚,深沉有度量,即使冒犯他也不計較。婁師德的弟弟被任命為任代州(今山西代縣)刺史,將要赴任時,婁師德問他:“我沒有什麼才能,卻占著著宰相的位置。現在你又被任命為一州的長官,我們兄弟倆得到的榮耀寵愛實在是太多了,這容易引起他人的嫉妒,你用什麼辦法避免禍害呢?”他弟弟就跪下說道:“從今往後,如果有人向我臉上吐唾沫,我就自己擦幹唾沫,不跟他們衝撞。這樣大概可以不讓哥哥擔憂了吧?”不料,婁師德聽後卻說:“你這樣做更加叫我擔憂!別人唾了你的臉,是因為生你的氣,你擦了唾沫,這違反了他人的意願,隻能加重他人的憤怒。應該這樣,他人朝你臉上吐唾沫,你不要擦,讓它自己風幹,並且還要笑著接受他人的唾沫。”“唾麵自幹”這個成語便來自這裏。其實,這並不說婁師德者個人性格懦弱,大丈夫當然能屈能伸。在他掌管邊疆事務的三十年內,和外族多次發生戰爭,常有勝績。這樣的勇氣和魄力,決不是一個軟弱之輩所能具備的。
生活當中,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兩個人的矛盾雙方都會有責任。但人際溝通不是“秋後算賬”,“避重就輕”還是有必要的,一下子揭露問題的實質並不聰明。“吃小虧占大便宜”,如此看來,在同學之間發生矛盾後,就需要我們有“唾麵自幹”的氣度和忍耐力,把過去的擔子多往自己這邊攬攬。即讓對方感到你的人格,又讓自己的口碑在同學當中傳揚開來。
同學一場我不想弄得太沒意思。
向對方真誠道歉,不僅可以化解矛盾,而且還能促進雙方心理上的溝通,緩解彼此間的關係。真誠地向別人道歉,是一個人的明智之舉。這就意味著,他要改正自己的錯誤。但是,道歉一定要注意方式,態度一定要誠懇,語氣一定要真誠,否則就起不到道歉的效果,甚至會“火上澆油”般繼續惡化雙方的關係。
你和與你有矛盾的同學進行溝通的目的是什麼?相信明白事理的你不會將它定格在矛盾不再惡化的最低標準上。如不出意外,這種給人下話的措辭隻會給你們本來就已經十分脆弱的人際關係雪上加霜。
其實我感覺上次我還是更占理一些。
還是算賬式溝通法,這對兩個人的關係複合沒有任何積極的意義。相反,它會給對方“你還是對他有成見”的味道。
大人不記小人過,我看咱倆就別再鬧騰了。
過年的時候,小劉到老領導家去拜年。一進門,老領導非常熱情,連忙招呼小劉入座。小劉也非常激動,一時不知道說什麼好,於是就開始說客套話:“老領導,過年了,我給您拜年,希望我的到來能令您感到‘蓬蓽生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