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多味生活篇(1 / 3)

1.與父母溝通時不可說錯的話

與父母溝通之“不要說”:

讓你的家庭更和睦!

父母對每個人來講,蘊含著不同的意義。從孩提時代的言聽計從,到青春期的叛逆與逃避,再到成家立業之後的慈眉善目和語重心長,父母在人的一生承載著太多的親情。在你逐漸走向社會、成為這個家中最顯赫的人時,別忘了在你的身後,還有一個屬於你的家庭、關愛你的雙親,他們同樣需要你的理解、你的溝通。

雙親漸老,但他們豐富的人生閱曆、生活經驗造就了他們這個時期的年齡特征。盡管一般父母很難接受新鮮事物,但他們的光榮曆史卻是他們引以為豪的。作為子女,在同老人溝通時,要多談及一些他們的成就和經驗,並且要把家庭放在工作之前,讓父母感受家的溫馨。

您知道啥呀?

從青少年起,你可能不止一次地這樣質問父母的見識。的確,在接受新鮮事物上,你比他們更有發言權,但最好不要這樣對他們說這句話。雙方在遇到一些爭執時,不要像小孩子這樣發脾氣來傷害他們的自尊。相信已經成熟的你,知道怎樣穩妥地處理矛盾、怎樣說服他們。

過去的很多東西,現在看起來都顯得不合時宜。

每一個人都有自認為得意的事情,這事情本身究竟有多大價值我們暫且不論,在對方看來卻認為是一件值得終身紀念的事。說話人在有意無意彈擊倒這些事物的時候,隻要順著對方的情緒將他所懷念的東西誇獎一番,就會令其異常高興。對於老人來講,最光輝的日子莫過於過去、莫過於自己曾經事業上的輝煌。你可能堅定地認為你的觀點正確,堅信“長江後浪推前浪”,但沒必要說出這樣“詆毀”過去的話,令你的父母感到失落。在家庭生活中,什麼設備先進、什麼理念新潮,可以直接說出來,不要像這樣一棒子把過去的一切都掃進垃圾堆。

媽,我倆現在都這麼忙,沒有很多時間來看您,這是一萬塊錢,您先拿著。

在你成家立業之後,可能因為工作原因減少了與父母團聚的機會,相信他們應該能夠理解。但人都有苦衷,不要把你的怨言全部表述出來,讓老人產生失望感。而且,將孝敬父母的錢物放在這裏,給他們一種你有意補償的味道,盡管能是他們有一些欣慰,但無形中又加重了他們的孤獨感。

您看您,這麼舊的沙發還坐著,趕明兒給您辦一套新的過來,把這舊的弄出去。

你知道這個沙發有什麼曆史嗎?你知道父親書櫃裏的軍用水壺又有什麼故事在裏麵嗎?想給家裏添置新家具、新器械,直接詢問老人就可以了,不必在他們麵前將舊物品說得一無是用。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你的一片好心也許就觸動了他們的情感。

現在單位的人,過年過節誰管你這老領導?

盡管這是不爭的社會事實,但還是不要拿來刺激老人的好。退休之後的人心裏會產生極大的失落感,做兒女的應當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而不能火上澆油般這樣奚落他們。

單位讓您退休,你就在家裏看看書、養養花什麼的,別再操那份閑心了。

對於剛從機關退下來的人來說,心中存有失落心理的絕不在少數,盡管我們不能再為他們創造出一塊類似的工作環境,但完全有能力避免說一些讓他們感到自己“老而無用”的言辭。在退休後的一段時間內,適當地提提單位的事情還是有助於你和父母溝通的。

吳強女朋友的工作,是吳強他爸爸給安排的,聽說收入還不錯。

父母都疼愛自己的孩子,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切實感受到自己對他們的愛。當然,不是什麼物質條件父母都能提供,做兒女的都能明白這一點。但在說這句話的時候,無形之中拿自己和別人的父親做了一番比較,讓他有了一種處於下風的感覺。

他們家有一股小市民的習氣。

較真的另一種表現是過分實誠,不會回避問題或“說謊”。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回避一些棘手的問題不但不是膽小心虛的表現,這恰恰反映了說話者的智慧,即懂得避免失言、造成不必要的結果。

在戀愛階段,父母總會詢問對方的一些情況。如果對方或對方家庭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時,不要馬上向自己的父母一五一十地全部說出來,該掩飾的需要說話者用語言打圓場。有個例子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當某妙齡少女看上一位毛頭小夥時,家裏人也許會反對。但終究執拗不過寶貝女兒,隻得接受這一婚事。翌日,小夥偕女友回去見自己父母。日落女兒歸來,家裏人問:

“你在他家吃得怎麼樣?”

“咳,別提了,他家的那個廚藝太誇張了,我是捏著鼻子吃下去的!”

這就是典型的大實話失言型例子。既然愛對方,那就盡量避免在自己家說對方的劣勢,編造一些善意的謊言也是有必要的,至少不會令自己的父母過分擔心自己的將來生活:

“還不錯,一般的家常菜,和咱們家差不多。”

這樣說就令對方寬心了很多。既然不是核心問題,有什麼必要過分較真呢?

這孩子太淘了,爸您別管,我來教育。

可能你在乎父親的精力能否管好你的調皮兒子,本意沒有錯。不過直接說“爸您別管”四個字恐怕就會讓老人另有所想了:“你這麼大都是我帶的,我還管不住一個孫子?”老人熱心為你辦事,既是有意為你分擔,又是想抓住機會展示自我,這樣的措辭會令他感到不愉快。

我把我那房子抵押了出去,貸了這麼多錢,準備今年再賺一把。

比起你的血氣方剛,老人更希望你的家庭、你的事業穩定,希望你能夠平安地做你的工作。在外邊闖蕩,難免會有風險,但這些東西最好不要讓父母知道,以免他們過於擔心牽掛。在和父母交談時,如果沒有告訴的必要的話,還是堅持“報喜不報憂”吧。

與父母溝通“聰明說”:

你過去在車間裏的一些手藝,現在的很多工人都比不上!

媽,我倆抽空過來看看您,順便帶了些新下的豆子。

爸,我琢磨著給家裏添一套新沙發,上星期我在家具市場看好一套,準備周末帶您過去看看。

剛在樓道裏碰見司機小李,他急著出車,讓我給您帶個好,說過些日子來看您。

您還不知道吧?您單位今年一口氣招了22個大學生。

爸,孩子在您這待了一個多星期,我和他媽也挺想他的,想把他接回去過周末。

今年我的基金和股票收入加起來,差不多能還清咱這房貸了。

妙語點睛小TIP:

多讚美,少頂嘴!

父母喜歡和孩子談心的原因之一在於,他們希望從後輩那裏聽到一些讚美的話,以顯得自己不是那麼老,或者說自己還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由於所處時代不同,兩代人的價值觀念有了很大的區別,再加上年輕人喜歡在談話中展示自我,這就難免在交流過程中失言,使父母傷心,產生一種莫名其妙的無用感。久而久之,老人的親情自然欠佳,孤僻、古怪的性格由此產生。

所以為了避免這些不必要的家庭煩惱,作為年輕人,盡可能抽出時間來陪父母聊聊天,聽聽他們過去的“動人事跡”,並給予一些言辭上的讚美。父母一生中的亮點那麼多,一定會有機會讓他們開心的。

的確,父母在很多事情上會有一些不盡人情的地方,但最好不要當麵頂嘴。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很多,言辭上的衝突能避免則避免。反正,最後做事情的還是你自己,為什麼一定要和爹媽在這上麵糾纏不清呢?

2.教育孩子時不可說錯的話

給孩子一個寬鬆的受教育環境

為人父母,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無不希望盡自己所能為孩子提供合適的教育環境。教育孩子不僅是學校的職責,家庭也是孩子教育中重要的環節。當你的子女漸漸長大、開始明白一些事理的時候,你的教育方式就更應該得到改進。

現在的孩子,普遍接受新興事物的能力比較強,呈現出比較個性、張揚甚至略帶叛逆的性格。因此,傳統的很多教育方式需要作一些調整,這就包括家長和孩子的說話方式。俗話說“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對孩子嚴厲一些也是家長的一片苦心。但在說話的時候,家長還是要考慮你的措辭對孩子將來發展的影響,你並不是為了教育而去教育對方。適當的和孩子交交朋友,可以有效地增進彼此的溝通。

教育孩子“不要說”:

不行!

孩子的要求,往往很天真、很隨意,作為家長當然不能過分的溺愛孩子,但用如此強硬的措辭回拒對方,很有可能讓孩子心裏感到十分難過,並將這種經曆牢牢記在心中。拒絕對方,也需要語言的技巧,即讓自己的目標實現,也不要產生一些烈的負麵效果。

陳老師的兒子諾諾今年十一歲了,十分調皮、聰明。有一天,諾諾在家看電視,看到電視劇裏的夫妻因為財產大打出手,於是就好奇地問:“爸爸,咱們家的錢是你管還是媽媽管啊?”

陳老師的愛人聽了這話,臉色一下子變了,剛要說“小孩子不要管這些!”時,陳老師突然笑咪咪地說:“諾諾,爸爸告訴你的話,你能替爸爸媽媽保守這個秘密嗎?”

“能!”諾諾堅定地回答道。

“爸爸也能。”陳老師微笑著回答到。

我養你多辛苦,供你吃供你穿,你還不知道感恩,真沒良心。

父母動輒在孩子麵前顯露自己的辛苦,想博取孩子的感恩同情之心,卻忽略了孩子們真實的內心感受,這樣的話說多了,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囉嗦和不可理喻,得到相反的結果。

傻瓜,沒用的東西,你簡直是個廢物!

如果家長總是罵孩子傻瓜、笨蛋、廢物,孩子永遠也找不到“好孩子”的感覺。而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一旦他相信了,他會一輩子背著“廢物”的標簽,留下沉重的心理陰影。“傻、呆、笨、壞”,在孩子心中是最嚴厲的判決,他們的心靈世界也會變得一片灰暗。

翅膀長硬了啊,敢頂嘴了,我再也不管你了,隨你的便好了!

這些話對於孩子的成長沒有任何幫助,反而讓孩子覺得自己和父母是對立的。父母對孩子感到失望的同時,孩子對父母也很失望。相互之間不能理解和關愛,過激的言語隻能火上澆油。

你做這樣的事,真讓我感到丟臉!

父母把麵子看的比孩子重要,孩子會難過,覺得父母不關心自己;孩子以為自己做了讓父母丟臉的事是非常嚴重的情況,會產生自卑感,在父母麵前抬不起頭來,對其成長是不利的,不利於其自信心的建立。

我沒有時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成長過程中,孩子非常需要父母的陪伴、幫助和鼓勵。如果父母總是以忙為借口,讓孩子自己麵對成長過程中的問題,他會感到孤獨,也有可能交到不好的朋友而走上歧途,到發現的時候就晚了。培養孩子獨立的精神固然不錯,但不要忽略了孩子需要父母全心全意的愛。

你真討厭!

孩子犯錯是必然,淘氣是孩子的天性,對他們的一些過分行為加以製止是教育的一個方麵。但在說話的時候,盡量少用“你”這個字,它聽起來更像你有意和孩子拉開距離、對他的人格進行評價的味道。在孩子犯了錯時,就事論事地指出他的錯誤即可。

給你說了都快一百遍了,你怎麼就是不聽?

孩子最煩什麼?恐怕家長的嘮叨肯定會高票當選。做事情要有“度”,說話也不例外。我們在與他人溝通的時候,對自己話語“度”的把握就能反映說話者的口才和溝通能力。良好的溝通者應懂得什麼叫做克製、忍而不發,說起話來喋喋不休往往會適得其反。比如,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過多的就孩子的錯誤嘮叨不停。嘮叨聲盡管帶著父母的一片愛心,但反複的就一件事情喋喋不休,勢必令孩子感覺“你的水平不過爾爾”。況且,反複地嘮叨,還會引起孩子的叛逆心理。在嘮叨聲中長大的孩子,應對嘮叨的本領就越強。聽多了沒完沒了的批評指責,會讓孩子們豎起心理防護牆、在這種言語“風暴”中練就一身的“抗擊打能力”。越是嘮叨,他們越不聽話、越是我行我素。孩子從內心中開始抗拒家長,造成家長和孩子間關係的不穩定。久而久之,不僅你的威信全無,你的“金玉良言”也會被他們當成耳旁風。

敢偷著跑出去玩不做作業,回來我打折你腿!

放棄家長的權威,改變控製孩子的意願,盡可能避免使用“粗暴型”的教育方式來改變孩子。典型的舊式教育方法,動輒使用家庭暴力對孩子威脅,不僅傷害孩子的靈性和膽量,還有可能引起他們的心理扭曲。即調查,相當一部分少年犯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與他們從小接受的這種“棍棒教育”分不開。久而久之,孩子在忍辱負重的過程中,對家庭、社會的不滿就會爆發。尊重孩子,在態度上一朋友相待,走進孩子才能很好地了解孩子的感受和思想。

兒子,好好考,這次考試都上90分爸爸帶你去香港玩!

從“棍棒教育”一下子走到了另一個極端。物質刺激相信很多家長都在使用,目的是督促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圖成長。這種說話方式不僅暴露家長“暴發戶”的心理特征,對孩子的全麵成長也不利。可能在短期家長的教育目的可以用金錢刺激達到,但可能會給孩子養成“惟金錢論”的價值觀。

(當眾)你咋現在越來越窩囊地扶不上牆?

在一些特殊的場合,說話者要注意自己語言的分寸,不要將對方置於死地。這些場合主要包括辯論賽、談判、教育批評下屬或孩子以及法庭等嚴肅場合。因為在這些情境內,說話者的最終地勢實現自己的特殊利益,他們不是為了說話而交流的。因此,當家長在批評孩子的時候也要適當注意這個問題,以免出現這樣的錯誤:

“期末考試不上前20名,假期就別想出門!”

這種教育方式就很不符合現在的孩子獨立、個性的性格特征。況且這種威逼孩子的措辭也會給孩子很大的心理壓力,影響到他正常的學習心態,因此有可能產生適得其反的結果。

對孩子的尊嚴,家長有必要得以維護。孩子犯了錯誤,盡量不要在他人麵前尤其是數人麵前奚落孩子。這種說法,會極大的傷害孩子的自尊,令他們在這些人麵前抬不起頭來,甚至引起他對你的仇視。所以說在交談中,把話說得太絕就好像是不停地給車胎打氣,最終的結果就是車胎爆炸。說話就是這樣,給對方一個台階下,於人於己都是很大的回旋餘地。很多人都愛麵子,誰都希望自己被尊重、被重視。因此在人際溝通中,說話者在為自己爭得麵子的同時,不要忘了也給對方應有的尊嚴,不要將聽者逼到死胡同,令其翻身不得。要知道,能言善辯不是強詞奪理,將對方在言語上趕盡殺絕、不肯給對方留有台階的人,在今後的激烈環境中,勢必也會遭到同一種遭遇。

你這個學還上不上啦?

“度”的把握還要求說話者對說話內容的仔細斟酌,不要將一些本來很精確的話說得過頭。孩子成績不好,是令很多家長頭痛的事。要關注孩子的成長過程,幫助他們分析原因,給予適當的指導,而不是平時放任不管,犯了錯誤又一味數落責罵。對於孩子犯的錯誤,家長要就事論事,犯什麼錯就批評什麼,如果說得太多的話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因為一次考試失利就拿孩子的整個前途作威脅、令其對學習開始重視並不是最好的方法。它的弊端在於,嚴重的挫傷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信心,認為自己的潛質就此為止。這句話就存在著明顯的“過度”意味。無論是批評也好、讚揚也罷,說話者應當就事論事,不要將以往的陳芝麻爛穀子一並抖摟出來。這樣不僅不會達到說話者預期的效果,反而有可能引起聽者的強烈不滿。

你看看你劉叔叔給劉偉花了多少錢?我在你身上又掏了多少?你的成績怎麼還是不如劉偉?

和孩子算賬要注意方式。你的目的是讓你的孩子和優等生一樣,那麼直接拿他倆的學習習慣說事即可,不用摻合一堆容易引起孩子反感的內容進來。你的目的到底是教育孩子像別人一樣學習,還是想要減少你的教育投入?

(當眾)我這個孩子啊,根本就不是讀書的料。將來攢點錢,讓他做點小生意去吧。

給孩子不要隨便下評論,這樣會挫傷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膽識。很多成功的人士少年時前的比較笨拙,誰能想到10歲的那個呆頭呆腦的愛因斯坦將來是個大科學家呢?所以,父母挖苦孩子,會讓他們形成一種自己很笨很無能的感覺,這對他們的自信培養極為不利。

在學校,好好聽老師的話,老師說什麼就是什麼,記住了嗎?

聽老師話沒錯,這是家長應當囑咐孩子的話。但是不是老師的所有話都要聽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老師也有做錯的時候,孩子如果能指出老師的錯誤,就證明他很有可塑性。人為地在家中給孩子製造權威,不利於他的思維活躍。

教育孩子“聰明說”:

你再弄爸爸可生氣了!

你聽清楚,這句話媽媽隻說一遍!

偷著出去玩,不寫作業,想當最後一名啦?

好好考試,成績不錯老師就會更喜歡你,同學也會更羨慕你。

知道劉偉為什麼比你學習好嗎?你看他拿錢都買書了,再看看你的零花錢都買什麼了?

亮亮,學習是你最好的出路,咱爭取考個好學校,最後對你的發展更有幫助,你的同學也會羨慕你。

寶貝,今天媽媽好辛苦,來幫媽媽按摩一下,好嗎?

親愛的,這次做錯了不要緊,重要的是吸取教訓,下次不要犯同樣的錯誤,媽媽相信你一定可以的。

別急別急,咱們慢慢說,你對這件事是怎麼看的呢?

哈哈,這件事沒什麼大不了的,我像你這個年紀的時候也做過哦,隻是後來明白了這樣做不大妥當,所以你明白錯了就好。

妙語點睛小TIP:

就事論事,別做“半狼母親”

日本教育家鈴木鎮一說,日本有很多母親屬於“半狼母親”,她們像狼一樣,隻注意孩子的吃好穿暖,而不注意給孩子精神食糧和精神交流。現在中國也有許多“半狼母親”,隻是給孩子物質上的富足,而忽略了與孩子之間精神交流。忽略孩子的心聲,把孩子天真的幻想和聖潔的理想看作不可理喻的事情,視為“不務正業”,這正是許多中國母親的通病。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朋友,需要愛,需要關心和肯定,更加需要視野的擴大和心靈的豐滿。在這個過程中,書固然重要,但這些都與平時母親跟孩子之間的言語交流分不開,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的情感和內心世界,不要用急躁暴戾的語言,不要帶著情緒,或許你會為孩子的許多想法而驕傲和吃驚呢!

孩子難免犯錯,做家長的當然希望他們把這些毛病都改掉。孩子在犯錯中長大,任何時候都需要接納、幫助、引導孩子。批評要就事論事,不要陳穀子爛芝麻一起抖摟。一些教育專家認為,孩子的教育實質是“糾錯教育”,就是讓他們再一次次犯錯的過程中被接納、引導和幫助,最終走向正軌。在糾錯的過程中,父母應當就事論事,不要一股腦地把以前或將來可能發生的錯誤全部說出。對待他們的錯誤,給予適當地引導,寬容、耐心地教育他們成長。孩子的錯,有則改之。

沒必要一遍又一遍地奚落他,更不要對孩子的人格進行負麵評價。

3.與老朋友相處不可說錯的話

推心置腹,以誠相待

朋友的價值可不僅僅是你們相聚時的談笑風生和把酒言歡,朋友更為可貴之處在於當你遇到困難時向你伸出的援助之手和在你心灰意冷之際對你的心靈撫慰。作為老朋友,你們之間就更有共同語言、更懂得如何與之溝通、了解對方的心理走勢。盡管如此,老友間也並非什麼字眼都可以出現,《老友記》裏的六位朋友之間不也常常因為失言而心中不愉快嗎?盡管在你們之間說錯話的破壞力與其它情景相比更小,但仍需要注意。

與老朋友之“不要說”:

考研失敗沒有什麼,找工作比較好。你看現在的碩士,一點都不值錢,又沒有工作經驗,單位還是喜歡用本科生。

朋友遭遇失敗,你可以上前進行言語安慰,也可以默不作聲地在今後的時間裏對他給予幫助。言語安慰應當在實事求是,不要肆意誇大你說話的內容,讓對方一聽就知道是“善意的謊言”。盡管對方能夠接受你的好意,但在對其心靈的安慰上卻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進展。

太可惜了。我想起我的寵物狗毛毛死的時候,我一個星期都難過地沒有出門。

當我們的朋友遭遇不幸時,我們的言語往往不夠得體,總是說出他們不願意聽到的話,用對方的傷心事對其進行“再度打擊”就是典型一例。朋友心愛的寵物不幸死去,安慰一下也是可以的,畢竟很多人和寵物之間的感情十分深厚。但最好不要將自己以前類似的經曆講給朋友聽,那樣弄不好甚至會適得其反,增加對方的心理痛苦。況且,你也未必就能夠真正的抓住對方的想法,也許他的難過和你以前的難過截然不同。

輸給他們不要緊,下一場咱倆給他們喝倒彩去。

對友情深,輸了比賽當然是一件讓人很不快樂的事情。在彼此之間的勸慰上,盡量說一些勵誌的語言,一些過分的想法和念頭此時不要和他人說。盡管大家能夠理解你當時的情緒,但你畢竟還是將自己“邪惡”的一麵展示給了對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你的朋友的道德觀正確的話,你們的關係還是會有影響的。

聽剛子說你上禮拜本兒被警察給扣了?

有才子歸納道:“逢人不說他人過,說話不揭他人短;揭人短遭人恨,補人台受人敬。”刻意揭人之短是一種惡劣的行徑,無意揭短也會造成不良結果。不當麵揭短是人際交流的一個基本的常識,朋友間也不例外。況且,這樣的說法更是牽扯到第三者,讓對方心裏埋怨那個人的嘴不嚴。於你、於對方、於第三者都不好。與人交往是一種學問,要想與自己的朋友更好地相處,就要時時刻刻他他人著想,盡量體諒對方,維護朋友的自尊,千萬不要隨意地揭短。

看你一天玩的這些東西,真沒品味。

不要笑話或譏諷別人的興趣愛好。朋友的喜好不管你看得順不順眼,隻要藥給與言語上的尊重,不能隨意貶低甚至上升到所謂“品味”層麵上。多寥寥兩個人的共同愛好、除去玩玩都很好。這樣拿朋友的“品味”做文章,長此以往,你們的關係將會出現裂痕。

你怎麼還和他一起合作啊?那人人品真不咋地!

看到好友和自己討厭的人一起聊天或娛樂,的確是一件比較令人心痛的事。但你要想到,別人的生活你沒有權利幹涉,況且這樣說那個人的壞話,隻會加重朋友對你的不良印象。也許在這場“朋友爭奪戰”中,你的幼稚、武斷和粗魯會將朋友推向“敵對陣營”。

你上次幫我介紹的那份工作,我感覺不是很理想。

對朋友的幫助應當心存感激,如果對方的幫助沒有對自己造成很大的傷害的話,盡量不要挑三揀四。俗話說“世事難預料”,朋友幫你也是出於一片好心,他對結果的預測也不能百分之百準確。所以如果有不合適的地方,自己另想解決方法就可以了。

手機拿出來,讓弟兄們分享分享你的短信!

每個人都有隱私,都有隻屬於自己的那一片天空,即便是作為至交好友,也不能強迫對方將自己的隱私拿出來與朋友分享,更不要當著其他人的麵說這樣的話,這樣做容易令朋友陷入難堪。

哈哈,這個笑話真的不錯,不過我在上個月的雜誌上已經看過了!

小李和小王是一對相當不錯的好朋友,他倆在一個單位上班,經常除去吃飯、郊遊。一天中午,幾個同事在辦公室裏聊天,為了讓大家更盡興,小李講了一個非常不錯的笑話,逗得大家捧腹大笑氣氛十分歡樂。這時小王突然說:“哈哈,這個笑話真是不錯,不過我在上個月的雜誌上已經看過了!”

此時我們應當能夠多少感到小李的感受。一般說來,人們對於自尊往往有不容侵犯的意識,因此一個人的自尊受到攻擊,即便事後對方給予道歉,恐怕也無法彌補雙方原有的關係。學會尊重對方,不要因為他是朋友就在公眾場合不注意他的麵子。設身處地的為朋友想想,你們的友誼才能得到不斷增進。

與老朋友相處“聰明說”:

這一次失敗不要緊,盡管考驗是一條很不錯的出路,但決不是最後體條出路。機會還有很多,你還可以爭取。

輸了沒關係,等今後有時間再好好地和他們打一場!

你最近好像心情不是很好?

你上次給我介紹的那份工作,我幹了一個月覺得挺好。不過最近我又找到一份待遇更高的職位,可能會放棄你介紹的那份。

哈哈,這個笑話真逗,你是從哪聽到的?

妙語點睛小TIP:

體諒是處理朋友見問題的最好手段!

相互體諒是雙方友誼的橋梁。古人言道:“同師曰朋,同誌曰友。”朋友之間,貌似總是共鳴大於分歧、謙讓大於爭執。然而,現在的人越來越強調個性,好勝心極強,有時候把事做的很“絕”。表明自己的正確或勝利才罷手。果如此,就很容易傷害朋友的感情。既然真誠理解是友誼的紐帶,是成為知己朋友的情感基礎,我們不必把它看得過於高深。理解就是在你的身邊,理解就是在每天瑣碎的日常生活當中,而我們能做的,隻是在人際交往中,設身處地地為朋友多著想。

其實,生活本來就充滿了價值差異,這是人與人之間產生矛盾和隔閡的根源。與自己的好友交往時,就要給對方多一些理解,多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想問題。當你們的交談出現“岔路”時,經量多思考一下自己的語言。語速慢點沒關係,最好讓自己說出去的話不會影響到對方的心情,避免“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的局麵發生。保持你們的“同感”,減小分歧,讓你們的友誼堅不可摧!

5.與新朋友相處不可說錯的話

深化你們的友誼!

你喜歡結交朋友嗎?朋友的意義不言自喻,相信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己在這個世界上多幾個知己,哪怕你們隻是在某一個領域有著共同的語言。聊天本身就是這樣,就是對自身資源的一次挖掘,並與對方進行溝通。麵對著新認識的朋友,你可能急需將自己的最好一麵展示給對方、強迫自己用最熱情的方式與之相處。但要記住,作為新結交的朋友,你們之間畢竟還有很多的不了解,一些不合時宜、矯揉造作或是過分親密的話還是不要說更好。這樣,你們的相處就會越來越愉快,彼此了解對方的機會也會增多,你們的友誼也將得到深化。

與新朋友之“不要說”:

晚上你怎麼這麼早就睡?陪我聊聊天嘛!

人各有其情,各有其性。言辭表達的內容與方式必須因人而異,符合接受對象的脾氣、性格,才有可能產生“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效果。

性格外向的人易於“喜形於色”,性格內向的人多半“沉默寡言”。同性格外向的人談話,你可以侃侃而談;同性格內向的人談話,則應注意循循善誘。日常生活、公關活動等各方麵的交談也要注意這一點。剛認識的朋友,盡量不要強迫對方與自己溝通。畢竟,你們隻是停留在“一見如故”的層麵上,興致才會使你們繼續交流下去。這樣占用對方的休息時間,讓他對你的良好印象打了折扣,恐怕會造成你們將來的距離越來越遠。

你還用這個牌子的洗麵奶啊?我給你說個更好的!

小亮在研究生考試中考入了北京的一所名校,自己非常高興。開學後,他發現周圍的同學本科經曆都在外地,隻有自己的大學四年是在北京度過的,因此覺得自己特別有自豪感,好像是這個班的“萬事通”,沒事就給宿舍夥伴說北京哪條街有什麼好的飯館、哪個地方有個不錯的動漫店等等。一開始別人還能夠耐下心來傾聽,可到了後來,其他人就漸漸地對小亮這種說話風格感到厭煩,以後即便有不懂的地方,寧願自己查電腦、問門衛大爺,也不想和小亮進行溝通。

對於新認識的朋友,不要總是在對方麵前做出一副“萬事通”的樣子。也許他比你還要見多識廣、信息靈通,你這樣對人“普及常識”仿佛有欺負對方初來乍到、孤陋寡聞的嫌疑。做人要謙虛,當別人需要你的幫助時,需要你熱心幫助。不要主動地給他人答疑解惑,這樣對對方壓不夠尊重。

你的性格和我另一個哥們特像,足以說明咱倆可以交朋友!

稱讚對方的性格,直接讚揚性格中的優點就可以了,不要把新朋友和老朋友作對比,就好像不要誇你的妻子長得漂亮、越看越像自己的大學班花一樣。人都有私心,都希望自己的優點在別人心目中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在誇耀對方時,應當注意這個問題。

你還不知道我的英文名吧?我叫Allen。

急於把自己的一切資料一下子裝進對方的腦子,是有些人在交友過程中的習慣。可能有的新朋友會體會到你的熱情,但有的人對這樣的做法就比較反感了。況且,直接、主動介紹自己的英文名,在很多人看來都是情商不足的表現……

你說的這個一點都不對。其實我認為……

朋友的觀點不正確或存在可疑之處,及時地說出、糾正是認真、負責的表現,但一定要注意表述方式。對於新朋友,你的語氣委婉程度需要控製在對方可接受的範圍內,你們的溝通不是真理的辯論,而是朋友間的問題探討。對方大部分人來講,都不會希望新交的這個朋友是個“火藥桶”脾氣。

你剛來到這個單位,作為朋友,我給你說哪些人可以結交,哪些人不可以。

給新來朋友介紹這個環境是你們加深了解的方式之一,但對於他人間具體的人際關係,說的時候就需要謹慎小心了。對方也有洞察力,也會從日常的生活中感到你說的這些內容。這樣直白地告訴對方,會顯得自己喜歡“拉扯是非”,降低了新朋友對自己的好感。“長舌婦”既可能是說話者對自己的說話習慣不加約束,也有可能是說話人以傳別人閑話為樂趣。後者的這種習慣極其令人厭惡,他們以這種方式來發泄情感,本身其實是一種病態的心理,當“不傳閑話不自在”成為某人的性格特征時,那麼他的人際關係就將逐步惡化,自己也逐漸為人唾棄。

哦,我以為你知道呢。

在詢問新朋友一些問題、而對方又恰好不知道時,說聲“謝謝”還是有必要的,至少不要把上麵的這句話表達出來。盡管說話人可能是無意而發,但對方則能從這句不是抱怨卻聽似抱怨的表述中感到些許譏諷之意。

與新朋友相處之“聰明說”:

你現在有時間嗎?不忙的話出來到茶館裏聊聊天怎麼樣?我知道有一家的茶藝非常不錯。

你的性格很開朗,很適合一起出去玩。

你的這個觀點我倒是頭一次聽說,嗯……很有新意。不過我的觀點是這樣的……

到了這個新單位要注意觀察,有的話不要隨便說。

妙語點睛小TIP:

不要讓你們的好感隻停留在第一印象!

能夠成為新朋友,你們留給對方的第一印象想必很不錯。不過要從新朋友發展成為好朋友,僅僅由第一印象是遠遠不夠的。

第一印象往往由共同的興趣愛好引起。當你們因為這個原因成為新朋友時,最好還是不斷加強在這方麵的溝通,進而發現對方的其他特點。不要一下子就與之進行“全方位接觸”,這樣可能會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比如說,你們因為喜歡同一支樂隊而成為新朋友,然而你卻將自己喜愛的球隊也告訴了對方,又恰巧這支球隊是對方所厭惡的。這樣,你們之間的溝通興趣就大為減弱,關係就很難進一步發展。

社交高手在和新朋友相處時,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對對方性格和愛好的揣摩上。這樣,就有助於他們之間進一步的交往。通過不斷的談話,就可以將自己性格中那些會引起對方好感的部分不斷表現出來,兩個人的關係也就慢慢加深。你是這樣做的嗎?既然你有能力給對方利益一個不錯的第一印象,那麼就讓你的優點不斷展示給對方吧!

6.在飯局上不可說錯的話

吃得開心,說得愉快!

中華文化,以吃為大。“吃”我們生活中的地位遠遠超過了美食的界限,它是人們進行社交活動、彼此增進了解的場合之一。很多人碰到這樣的情形:經常應酬,要麼不會說話,不知道說什麼,怕說多了不妥,不好掌握分寸,氣氛往往弄得很沉悶,最後還是由上司打圓場;要麼酒後胡言,引來眾怒一片。所以說,在飯局上避免失言,對你的個人發展有著很大的借鑒意義。

餐桌禮儀是幫助我們避免飯局失言的主要工具。一般來看,時下中餐的禮儀受到西餐影響很大,很多禮儀都是舶來之物。但約定俗成,我們還是有必要養成這些習慣,長幼之序、點餐規矩、敬酒禮節等都需要我們遵守。但也不必過於拘謹,這樣有可能造成聚餐氣氛尷尬。所以,你的口才要在餐桌禮儀之上發揮,並適當地投他人所好,讓你的飯局成為你社交的舞台!

飯局之“不要說”:

又是吃飯啊?下次換個地方聚會吧。

老朋友之間的飯局,往往有人就會疏忽對方的感受。直接這樣發問,會使飯局的發起者感到不愉快,認為你道出了其他人的心聲,感覺自己的組織徒勞無功不說,還給大家帶來麻煩。其實誰都不容易,換了你,你能組織一場比他更好的聚會嗎?將心比心,相信這樣的問題可以輕鬆避免。

這家館子很不地道!

還是和前麵的問題有類似之處。這個說法既傷害了組織者的情感,又讓其他參與者覺得你很挑剔。即便是因為種種原因,餐廳沒有服務好你們,這樣的話在他人麵前還是有些缺少城府,把一些小利益看得太重。

大家點菜吧!順便說一下,我不能吃辣!

飯局就是鍛煉你適應群體生活的場合之一。不像在家或和親友出去吃飯,你的口味還是順從大家比較好。一桌子菜肴,肯定有合你胃口的,沒有必要再點菜之前就把自己的忌口說出來。在很多情況下,飯局並不是為了吃飯而吃飯,它更多的是展示你人格魅力的舞台。

才喝這麼點就暈?你也太沒用了!

酒桌上往往會勸酒,有的人就喜歡把酒桌當作展示自己“豐富社會經曆”的戰場,想方設法地讓對方多喝。餐桌禮儀的一個原則是酒“敬而不勸”。在現代文明社會,喝酒應當隨量、適可而止,每個人對酒精的適應力不同,強行用言語逼迫他人飲酒,既傷害了對方的身體,又損害了自己的形象。尤其是對同桌女士們而言,估計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你的“酒鬼”形象是改不過來了……

你抽這煙?來,嚐嚐我這個。

這種話對老朋友說說無妨,但在飯局中(尤其是公務應酬中),對不是很熟悉的人士還是盡量不要炫耀自己的生活習慣多麼高貴,不僅讓對方感到難堪,也無助於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

你這服務員怎麼這樣沒眼色啊?

有人說:“誰都可以得罪,唯獨餐廳服務員萬萬惹不得,否則她會給你的飯菜裏做手腳。”這句話雖然誇張,但卻不無道理:你這樣嗬斥服務員,讓她帶著情緒圍在你們身邊,服務質量照樣上不去,吃虧的還是你們。更為重要的是,你在嗬斥的過程中,明顯的暴露了你欺軟、蠻橫的性格,這對你的餐桌社交絕不是好事。

你幹什麼去?不是說了嗎,這桌算我的!

你想掏錢請客,自己悄悄過去就行了,沒有必要大聲喊出來。也許對方沒有想去結賬,隻是去趟洗手間,被你這樣一嗓子反而搞得很沒麵子。所以這種措辭於人、於己都沒有好處。

你逼我喝?好,今天豁出去了,看咱倆誰怕誰?

前麵說了敬酒時的不良言語,現在再來看看應對敬酒的失態之言。對於對方的敬酒,能喝則飲,不能則婉言謝絕,沒有什麼丟麵子。這樣對別人說話,倒給全桌人你有意擺架子,有爭強好勝的火藥味在裏麵,顯得說話者很失風度。

飯局之“聰明說”:

這家館子?我來過這裏,他們的口味蝦很不錯,你怎麼這麼會挑地方呢?

大家點菜吧,順便說說你們的忌口,讓服務員記下來。

張處,我敬您一杯,能喝多少喝多少,咱們點到即止。

酒不在多,意思到即可,這杯,我幹!

妙語點睛小TIP:

幽默是解決一切尷尬問題的良藥!

當你麵對這沉悶的飯局卻感歎沒有一副好口才時,最好不要沒話找話、單刀直入地說一些不該說的話。在這種場合,往往幽默就是最好的氣氛調節器。比方說一個小笑話、你最近的一段搞笑的見聞、最近上映的電影以及公司老板(你要確保老板或其爪牙不在)等等。生活中的很多素材,都是可以引入到飯局中用以調節氣氛的。話不再多,傳神則靈。等大家的手腳放開,你就是這個飯局的拯救者!

幽默的另一大好處在於,倘若你不幸在席間說了不該說的話,可以馬上用假笑或者語氣變化一抹而過,聽者也不會覺得你很過分,甚至感覺到你是有意在反諷以博大家一笑。例如前文“你抽這煙?來,嚐嚐我這個”這句話,完全可以加上“我這煙裏能嘬出羊肉串味”帶過去,對方不但不會生氣,反而會愉快的笑納你的風味香煙。

6.遇見長輩時不可說錯的話

不必拘謹,更不要自負。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