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中國有著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這是社會對長輩智慧和經驗的肯定。但作為年輕人,或多或少地因為長輩談話羅嗦、陳舊、愛較真而不喜歡與他們進行言語溝通。因此,我們需要更多地從對方角度來靠問題,進而展開相互間的交流。與任何人交談都需要你適度掌握對方的心理,長輩也不例外。我們在生活當中隨時隨地都有可能與資曆老、經驗豐富的老師傅、老首長或者老師打交道,他們都曾經有過自己人生當中的閃亮點,都有著很豐富的人生閱曆和工作經驗。與他們溝通,要懂得如何去讚美他們的功績,是當把自己往低處放,不要以年輕人的價值觀或生活方式來過分要求他們。一般說來,長輩對以下幾個話題比較感興趣。第一,長輩過去的光輝曆史,如談談對方年輕時獲得的榮譽、他們曾經去過的地方、經曆過的曆史事件。第二,長輩容易感懷的內容,如他們曾經在學堂讀書時唱過的歌、讀過的書等內容。第三,長輩比較關心的話題,如老年人的衣食住行、興趣愛好等。最後,使長輩比較關心的人物,如他們曾經的老首長、老上級、老戰友等。
有這樣的一個故事:在一次修辭學會的年會上,學會負責人第一個作學術報告。他在開場白中說:“先讓我這個老猴耍一耍,然後你們中猴、小猴耍。我老猴肯定耍不過你們中猴、小猴。不過總得帶個頭吧!”代表們聽了覺得有意思。報告人年近古稀,又是修辭學會的會長,資格老,與會中青年代表都很熟悉。他把自己比做老猴,把別人比做中猴、小猴既恰當,又風趣。真是“莊諧雜出,四座皆春”。如果一位脫穎而出的年輕人也說類似的話,比方說:“我是一個小猴,先讓我來耍一耍,然後你們中猴、老猴耍。”聽的人就會很是反感。
所以,與前輩講話,自謙、禮貌、慎言和人情是主要的幾種交流方式。畢竟,長者的閱曆比你要豐富,你在交談過程中更要象一個學習者那樣,這樣長輩就會樂於給你傳遞更多的信息。同時,長者的身心狀況也是值得注意的方麵,不要什麼大實話都往外透,應當懂得有張有弛,讓你們的談話更順利。
與長輩交談之“不要說”:
啊?原來您當年沒有參與水庫的建造工程啊?
多讚美長輩是打開你們溝通之門的鑰匙,但不要把一些你對對方不切實際的期望直接表述給他。這會讓對方覺得自己在晚輩心中的形象不是那麼理想,你們的交流可能會受到衝擊。所以,讚美長者,一定要確定你的話一定屬實。
就是,大夫也說你這病挺麻煩的。
正直、直率是高尚的做人風格,這是毋庸置疑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每一句話都要一針見血。往往,不恰當的直言是一種消極和否定的語言暗示,不是令人抵觸反感,就是令人顧慮重重、增加心理壓力。畢竟,說話更像是一門藝術,需要說話者有張有弛。在一些不必要、不關鍵的問題上過分較真,就有可能引起說話者的“失言”。過分的嚴謹很容易造成對話的失色,甚至有可能令對方心情很受傷。所以,適當地“撒謊”也能夠反映一個人的溝通能力,要切記這裏不是讓人搞欺詐,而是要讓說話者以大局為重,善意地說出一些“謊話,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善意的謊言在生活中十分有必要。在和長者談論他的健康狀況時,對方難免透露一些自己的疾病,此時最好不要隨便地拿出醫學證據來附和對方,這會使長輩對自己的身體更加失去信心。盡量避免談論病情,適當地說一些令對方感到輕鬆、安慰的話就非常有必要,這會使對方感到欣慰,如:
“您的危險期已經過去,現在就需要靜養。”
即使是對方仍在做化療、吸氧氣或動手術,這種說法仍然具有積極意義。不是醫療專家,說什麼關於病情的詳細資料都無濟於事,那樣反而有可能擾亂病人的心緒。相反,善意的謊言卻能令對方寬心,有助於拉進彼此間的距離。
你的老公……
年輕人的一些稱謂在同長者交談中慎用。比如“老公”、“老婆”等詞彙,就不適合稱呼長輩的配偶。這不僅是禮貌的體現,同時也是你對詞彙把握能力的檢驗。
我在這個單位感覺釋放不出什麼能量。
晚輩需自謙。在同長輩談到自己的工作、學習心得時,要把自己的出眾能力有意掩飾,將工作中的不足更多地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長輩都是過來人,他們懂得環境對個性的影響,這些都不用直接說出來,你的苦衷他們都能明白。這樣辛辣的措辭,反而會給他們一種你很吹毛求疵的感覺。
現在單位裏的新領導班子很有魄力,辦起事來雷厲風行、一絲不苟。
和長者交談需慎言,特別是和單位的老領導談話時,就要少拿他們和新領導作比較。盡管這些都是客觀事實,但聽者可能從你嘴裏感到他們在任時有領導不力的意思,心情很可能受到影響。
老師,我這裏有幾篇論文樣本,您幫我看看都能往哪裏發表。
年輕人血氣方剛,有出生牛犢不怕虎的闖蕩精神,這是好事,但這種氣魄還是不要隻是在嘴皮子上體現。你覺得你的學術成果頗豐,可以畢其功於一役,一下子在你的行當打出名氣,但老師可能會覺得你太過浮躁、心高氣傲,這無疑增加了他對你工作成果的評價標準,無疑對你的工作不利。
與長輩交談“聰明說”:
哦,原來這座斜拉橋使您設計的啊?不錯!
大夫說,其實您的病需要好好的調養,多參加一些室外運動可以減輕病痛。
那您的愛人……
工作了這麼長時間,我感覺我的能力明顯有些跟不上其他同事。
單位新領導的做法目前還看不出什麼結果,我們隻管慢慢幹就行了。
老師,我這裏有一篇論文的樣稿,您幫我看看還需要做哪些修改,我想等成稿後試著往期刊上投。
妙語點睛小TIP:
把握自己,深藏不露。
長輩的閱曆足以當你的老師,與他們交談不僅要遵守一般的禮貌,同時要注意自己的出言。從對方的心理來看,他們喜歡與謙遜、穩重的後輩溝通,希望能從這種交流中讓自己的價值得到體現。所以在這種場合,讚美長輩未必可取,但謙遜的心態確實必不可少的。
交談時,對自己的成績要多說一些不足但可以改進的地方,在語氣中流露出誠懇、期待高人指點的味道。既顯得自己有工作熱情、抱負,又讓對方覺得你很看重他的經驗,他這樣才會希望多和你探討一些話題。盡管我們知道自己的路要靠個人的拚搏,但作為一種社交技巧,在長輩麵前適當地低低頭還是有必要的。
7.與晚輩交流時不可說錯的話
熟練業績,精通人際。
與晚輩交談,同樣需要你的謙虛。這種謙虛更多的是體現在你對晚輩的能力和經驗的認可當中,並且應當注意不要刻意地在言談中炫耀自己的見識或是調侃對方的年幼無知。大家既然麵對麵交談,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沒有必要充“老資格”對晚輩指手畫腳。你的經驗和能力,倘若對他們起到借鑒意義即可,大可不必過分那當你自己的輝煌說事。出自之外,作為長輩還要在語言上更像一位長者,言談中透露著沉穩、智慧的感覺,不要在說自己過去經驗的時候扯到他人的是非,也不要拿不同的晚輩作對比。
與晚輩交流之“不要說”:
你看你們不知道吧。
士別三日定當刮目相看,長輩在和完備交流的過程中容易陷入到一種“定勢思維”,認為對方的實際水平和過去差不多,諒他們如何補充也不過是如此而已。這種心態需要改正,年輕人的工作精力、創造力和接收信息能力都可以彌補他們的經驗不足,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群體的人都可以優勢互補。老是拿老眼光看人待物,不符合一位穩重、智慧的長者形象。
我當年……
過分強調自己的過去是長輩同晚輩交談時容易犯的錯誤。對某項專業技術、學術或者生活常識,直接闡述你的觀點即可,過多地炫耀這些內容背後自己的那些故事不僅浪費時間、詞不達意,而且會引起對方的心理不滿。
你看我以前的那些手下,現在一個個都……
可能作為長輩你有“恨鐵不成鋼”的心態,但還是不要拿自己不同的晚輩作對比,這和你不希望別人拿你同其他你的同事相比一個道理。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這樣露骨地批評晚輩不可取。對人不對事、直接指出他們的業務錯誤就可以了。
你們必須……
在很多環境中,命令式的語氣和你的資曆毫不相幹,它更多地體現一種職務差別,如團長之於營長、經理之於職員等。也許你把你的職務特權帶到了正常的人際交談中,這種例子不是沒有,如軍官父親對自己的孩子也很嚴厲。但錯誤能避免則避免,盡管你這樣說,對方也會照辦,但你的形象卻很有可能受到衝擊。
你看X主任和X科長,兩個人以前關係不好,經過一段時期的共事,現在關係融洽多了。
背後議論別人的是非可不是什麼聰明的溝通方式。可能你覺得你的這些見識會給後輩們以啟迪作用,但這無形中讓聽者覺得你又是沉穩。可能他想和你溝通更多,但最後還是緘默不語,恐怕還是擔心你那張廣播大嘴吧。
你們將來到了重要場合,像我這樣用英文和人交談,他們肯定會對你刮目相看。
給晚輩提出一些建議,直接說出你的觀點就可以了,用不著往自己臉上貼金,說一些“像我怎樣怎樣”之類的話。萬一晚輩真像你那樣卻得到適得其反效果,你的臉麵又往哪兒擱呢?
與晚輩交談“聰明說”:
我的一個方法是……你們可能知道,那就是……
過去車間師傅們經常用這種工藝,我也學了一些。
我在這個單位呆了這麼多年,知道同事間的關係太僵對你的發展很不利。
在一些國際會議中,多說英文、多用西文專業術語很有優勢,往往你們的機會就蘊含在這裏麵。
妙語點睛小TIP:
放低自己,讓溝通更溫和!
作為長者的你,一般不會特別擔心自己的社交能力,豐富的經驗和閱曆足可以讓你在與晚輩的交流中展示風采。但也不排除你在這種交流中出現“昏招”的可能,這些失言往往由你的“長者心態”所導致。在談話中,或多或少地將對方的水平看低是常有之事。所以,心態的調整使你避免試驗的關鍵。
比如,在你和某晚輩交談時,不要刻意的在心中製造你們年齡的差距,要把所有的頭腦都用在談話本身上,就象是你和一個同齡人交談一樣,禮節、措詞都給予同齡人的標準,這樣你的風度就展示出來,一些過分的話就不會從你的嘴裏蹦出來。相反,如果你一如既往的認定對方的小資曆,那在言語中就比較難以避免失言。相信閱曆豐富的你,一定會和晚輩有愉快的溝通!
8.接受采訪時不可說錯的話
用口才打動觀眾!
回答記者向來是令人生畏的,因為記者作為社會的喉舌,一向有無冕之王的稱號。他們在問話時,經常觸及被采訪者的神經。但是,被采訪者卻不能知無不答,不能情緒失控,不能支支吾吾。一次采訪如果要取得成功,一定是被采訪者言語利落、反應敏捷、妙語橫生綜合作用的結果。
站在攝像機前並不是明星大腕的專利,你也有機會向電視機前的觀眾一展你的風采。很多的訪談類節目、電視采訪、電視購物都會給尋常百姓講話的機會,但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他們往往用酸澀、緊張、詞不達意的話語回答記者的問題,這就極大的影響了他們的觀點說服力。既然上媒體,就要一鼓作氣,拿出自己的最佳狀態應對鏡頭,讓觀眾不在你談話的時候換頻道。時下眾多草根搖身一變成大腕,你也會有他們那樣的潛質!
麥克風前“不要說”:
對不起,我略顯緊張。
鏡頭前最忌諱的就是這個。連一點信心都沒有,你的觀點又怎能打動觀眾呢?記得某電視台采訪一位大學教授,就市場管理問題進行討論。開始教授洋洋灑灑、口若懸河,但越到後邊隨著主持人問題的不斷深入,教授明顯感到“氣力不支”,竟說出“對不起,我有點緊張。”的話語,整個節目虎頭蛇尾,讓觀眾失去興趣。初次接受采訪緊張都有可能,但不要將你的這種心態直接暴露給觀眾,更不要自己坦白承認。
比方說,我這雙XX牌的鞋子,已經穿了10年了,依然光亮如初。
如果不是為某鞋品牌做廣告的話,你這樣說,也不知電視台該向你還是想你腳上鞋子的生產廠商索取廣告費。不僅顯得自己在鏡頭前“有勇無謀”,還把自己的上鏡機會推到懸崖邊:導演可能會考慮你這段掐還是不掐……
對不起,你說的這些現象我沒有聽說過。
訪談類節目如遇到尷尬問題,幽默、打擦邊球都是脫身的方法,這樣直言回拒主持人影響形象不說,還挫傷了主持人與你的下一步互動,整個節目水平受到衝擊。
你是哪家電視台的記者啊?
當被問到一些棘手的問題時,可以回答,可以逃避,但不要反問提問者。因為在攝像機前你是主角,麵前有很多眼睛在盯你看。直接這樣回答,給人一種你在擺架勢準備爭吵的樣子,有失風度。這種情形,其實是說話者人際溝通經驗不足的表現,即不會回避問題或“說謊”。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回避一些棘手的問題不但不是膽小心虛的表現,這恰恰反映了說話者的智慧,即懂得避免失言、造成不必要的結果。
如有一次在某記者招待會上,有記者問香港影星周潤發對其某部作品的感想。作為身經百戰的“老戲骨”,周潤發是這樣的回答的:
“你剛提到的這部電影,我記得沒有在大陸地區發行吧?”
“是的,”記者回答,“就是讓您發表一下感想。”
“那你是怎麼知道我的這部作品的?”
“我看過。”
周潤發笑了笑,說:“哦,是盜版啊!你說我對盜版現象能有什麼感想呢?”
這就是回避問題的好處,不僅體現出自己的幽默,還避免說出一些兩難的話。
你的這個問題提得有些不合時宜。
之於對方的尖銳問題,你可以評價它“很突然”、“很有新意”等。任何的貶義詞彙都有與之意思相近的褒義詞,如“詭異”和“巧妙”、“唐突”和“及時”等。在電視采訪中,出於對他人的禮貌和對自己風度的考慮,能用褒義詞就盡量的誇獎對方一番,盡管你知道這是“明褒實貶”……
我對XXX的做法很不滿意!
在電視上發表語言評論時,不要把話說得太死、太絕,盡量讓自己的語言溫和中庸一點。因為這樣說一方麵你可能會有無數的反對者在電視機前覺得你很幼稚,另一方麵也不利於節目的往下進行。最近某電視台就某一社會熱點問題進行討論,某嘉賓侃侃而談,觀點犀利、尖銳而且偏激,一度引起和他人爭吵,讓談話類節目失去本來的麵目,該嘉賓的口碑也受到衝擊。
比方說像老百姓……
身居高位的人絕不會說出這樣讓自己“脫離群眾”的話,盡管他們才是最有資格說出的人。在麵對鏡頭的時候,最好時刻記住自己的身份,避免在言語上脫離電視機前看著你的父老鄉親。否則,不僅小報記者會拿你的這句話大做文章,觀眾也會對你感到失望。
接受采訪“聰明說”:
盡管XXX的做法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持,但我仍認為這裏麵有欠妥之處。
比方說像很多市民,現在……
你提的這個問題很有新意。
你說的這個現象,我不是很熟悉,所以很難做出中肯的評價。
妙語點睛小TIP:
其實,你的語言應對話筒綽綽有餘!
上媒體都要經曆從無到有的過程,誰都不是天生的雄辯家。你可能說:“我又不是電視人物,哪來的那麼多上鏡機會?”沒錯,這種經驗你可能存在劣勢,但你也可以通過你的腦和嘴彌補這個不足。想想看,那麼多的電視采訪,有相當一部分被采訪者的語言都是那麼平和與生活化,他們能做到,你也一定行。
這樣想目的還是為了克服緊張,它是造成很多失敗采訪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你還要克製自己的情緒,因為這會影響到你的公眾形象。加上現在網絡如此普及、“人肉搜索”這麼厲害,你一定不想成為公眾的眾矢之的。所以,把握住說話的“度”,是你向他人展示優雅、智慧以及健談等個性的關鍵所在。
回答記者的問題,是你向觀眾展示風采的渠道。在這種場合,風度翩翩、應對自如,不僅使自己留下良好的印象,也能提升你所代表的組織的聲望。所以,如果您有機會站在麥克風或攝像機前,時刻提醒自己:采訪並不恐怖,隻需要一些機智、一些技巧、還有一些基礎知識,你就能做出滿意、得體、出色的采訪。
10.(空)法庭上不可說錯的話
11.和外賓相處時不可說錯的話
像外交家那樣說話!
在大街上看到不同膚色的外國友人已屢見不鮮,我們也有更多的機會同他們交流、溝通。盡管現在的世界被冠以“全球化”之名,但不同文化背景造就的人們,生活方式、起居習慣和說話思維還是略有不同。觸犯禁忌經常是說話人的知識儲備不足造成的。對對方的生活習俗不了解,隨意地以自己文化的說話方式與之交談就有可能產生這個麻煩。尤其是在與外賓交談時,這種錯誤就應值得避免。稍不注意,就可能令對方費解。雖然他們知道你的一些所謂“失言”純屬無意之過,但這些言語錯誤能改則改。否則,就很難與他們進行更為深層次的交談。
周總理曾經言道:“外事無小事,事事需請示。”我們在日常工作中與外國友人交談,盡管不會像這樣如此謹慎、嚴密,但作為東道主,我們還是應該向他們展示中國人的禮貌、機敏和智慧。就像外交家一樣,在同來自五洲四海的友人交談中盡顯你的風姿。
和外賓相處隻“不要說”:
對不起,我有些緊張。
輕鬆瀟灑的態度對人際溝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說話者如果太緊張,對方看著也難受,更不要說進行更深的交流了。不卑不亢,使涉外禮儀的一項基本原則。它的主要要求是:每一個人在參與國際交往時,都要意識到自己在外國人眼裏,代表的是自己的國家、自己的民族。與外賓交談,大方即可,不必過於拘謹,更不要說這樣的話。你的心裏要有一條底線:你和他盡管語言、膚色、文化背景不同,但你們的人格是平等的,就像是你和一個普通街頭路人一樣。這樣直言不諱地告訴他你的心裏感受,無異於令你的地位矮了三分,對方也覺得與你交談無趣。所以,說話者的言行應當從容得體,堂堂正正。在外國人麵前既不應該表現得畏懼自卑、低三下四,也不要自大狂傲、放肆囂張。
對不起,我英語不好。
如果你擔心自己的英文水平不能和他正常交流甚至被對方瞧不起的話,去看看非洲人和拉美人的英語口語能力吧。作為非英語國家的人士,英語水平不高是正常現象,英美人士不會在日常生活中特別在意你的發音。日常生活不是英語考試,不必用完美主義來苛求自己,能說多少說多少,把自己的大意表達清楚即可。
您會用筷子嗎?
這個問題本沒有什麼,很多外國人士也不會在意。但對於一些長年生活在中國的外賓來說,這個問題就多少有些不可理解了。況且中餐在世界現在這麼普及,會用筷子的人越來越多。試想你在美國街頭,有人問你:“你知道麼是麥當勞嗎?”你的心情又如何?
謝謝您的款待,您烹飪的菜肴太像法國菜啦!
外國友人親自下廚款待你,一定要注意別拿他的手藝亂比較。還是換位思考一下:當你用一上午時間做出一桌湖南菜,一個外國人品嚐過後對你說“你的菜太像韓國料理啦”,估計你的心裏也不會很好受。當誇讚對方的手藝時,簡單的形容詞即可。
你真像個XX國人!
也許我們經常在生活中這樣說:“小劉,你真像個東北漢子!”、“王姐,你的皮膚和江浙人士幾乎一樣啊!”大部分情況下,我們不會有什麼心理陰影,但對於外國人來講,隨便形容對方像XX國人就不一定是友好的語氣啦。可能你說他很時尚,像個法國人,他會覺得你在說他懶散;你想恭維他認真、嚴謹,像個德國人,他可能會覺得你在嘲笑他死板。總之,對比的話還是少說為妙。
你在威斯康辛大學做教授和你來中國當專家哪個收入更高?
不隨便詢問收入情況,是外事交談的基本禮節之一。當然如果你和對方關係特別鐵的話,這種問題呀不是不可以問。但在一般情況下,關於收入的問題還是不要(尤其是公共場合)提及。
去年的美國大選,你的一票投給了誰?
盡管不能要求我們每個人都像外交家那樣熟諳各種文化的基本禮儀,但對於那些主要文明的禁忌,我們還是需要簡單了解一下的。像與外賓交談時少談論政治、不要拿他們與另外的國家相比較、不要對他們的宗教信仰評判是非等。不同的文化有著不同的禁忌,在沒有確認的情況下,不要因為自己的好奇心導致失言。政治話題同樣是與外賓交談中的禁忌之一,除非你們是在討論、研究政治或你們的關係非常親密。隨著社交範圍的不斷擴大,我們的交際對象也將會有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區、不同階層的人,要適應交際的廣泛性,就要考慮不同文化背景下說話的特點,使我們說出來的話與特定的文化背景協調一致。
如對西方客人時,多談談藝術、體育或生活百味都是不錯之選,不要像在出租車裏和“的哥”那樣與對方就“911”事件聊個不停。如果你非想知道對方的政治立場,那就多談一些社會、法律的話題比較好,至少從他的表述中能夠判斷對方的政治立場,直白地提出可能會造成對方的反感。
外事交談“聰明說”:
Mandy,你的這副耳環真可愛!
除了筷子,中國江浙一帶的人在吃螃蟹的時候喜歡用一些金屬器械,非常精美、實用。
你的廚藝真不錯!
你學漢語真勤奮!
你在威斯康辛大學的工作環境怎麼樣?比方說,校園風光、建築特色和那裏的學術氛圍等。
針對我們中國的一些社會問題,我想問一下:在美國,公民福利主要從何而來?
妙語點睛小TIP:
細心觀察,投其所好。
和外國友人交談,最大的障礙並不是你的英語水平,而是你的談話內容。換位思考一下,你是更願意和一個擁有播音員普通話水平但滿嘴信口開河的人交流,還是更願意與一個普通話不標準、但很有真知灼見的人探討問題呢?外國人談話也注重交流的內容。所以在交談開始,通過簡短的問候,大致判斷對方的性格,從而更好地把握你的語言。比方說,假如對方在與你的問候中不苟言笑、正襟危坐,你在談論正事的時候就更多地言簡意賅、開門見山。如果對方很幽默、健談,就可以適當地在談話中間插入一些小花絮,如小笑話、時尚、體育等。這樣,就更能有助於你們的溝通,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9.畢業多年後同學聚會上不可說錯的話
這麼多年,你,還是那麼聰明!
同學關係是非常純潔的,有可能發展為長久、牢固的友誼。在曾經的校園時代,人們年輕奔放、熱情灑脫,對人生和未來充滿浪漫的理想,並在同學相處當中形成相似的價值觀。曾幾何時,彼此在一起熱烈地爭論和探討,每個人的內心世界都袒露在別人麵前。加之同學間朝夕相處,彼此對對方的性格、脾氣、愛好和興趣等能夠深入了解。
畢業多年同學再次相聚,即聯係了感情,又重溫了當年同學們的校園快樂時光。多年不見,很多人當然有了很大的變化,這其中就有可能包括了你。不管怎樣,一些美好的回憶、校園內外的八卦、近期的時鮮信息仍是增進你們友誼的不錯話題,但時隔多年,仍應當注意一些措辭說法。
可能有人覺得在這個場合的都是同學、是老友,自己可以完全放開手腳,盡情地與同學們交流,一掃在單位的那種拘謹狀態。即體驗了同窗重溫,有放縱了自己。殊不知,同學的聚會其實也是社交場合,也要避免說一些傷害別人感情或讓自己丟麵子的錯話。相比於商務應酬,這個地方當然輕鬆了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包括兩類,一是不要過分炫耀自己現在的成就,二是不要隨意的開別人的玩笑。做到這些,相信你在畢業多年後同學聚會上,依舊能夠展示你智慧、通曉事理的一麵。
同學聚會“不要說”:
我現在的公司……
炫耀主要分為有意炫耀和無意炫耀兩種。前一種更為惡劣,但比較容易避免;後一種雖然殺傷力弱,但出現率較高。在社交場合或私人生活當中,即便是經驗豐富之人,也常常因為高興、激動等情緒影響說出不經意間炫耀自己的話來。試比較兩組對話:
“你現在幹什麼呢?”“我現在弄房地產呢!你呢?”“我還在老家種地呢。”
“我現在還在老家種地呢。”“哦,我現在弄房地產呢!”
同樣的客觀事實,給雙方的感受就是不一樣。前一種表述情況,“種田者”感到的是時過境遷的哀歎和己不如人的無可奈何。而後一種表述情況中,“種田者”的體會就不隻是對雙方境遇的感慨,至少他還能從對方的話中體味到高高在上的優越感。而作為“房地產開發商”,前一種表述方式更能體現他的素養和風度。其實,同學聚會的目的主要有三:聯絡感情、重溫舊夢以及加深彼此間在事業上的合作。對於第三點來說,同學間在工作上相互扶持是好事,它避免了社會上的一些庸俗的繁文縟節。但當別人沒有問及你事業進展程度的時候,最好不要主動地說出你的成就多麼輝煌,更不要主動當麵提出你有意扶持對方。當你發現對方的事業遇到困難、想伸出援助之手時,留下聯係方式慢慢談就可以了。
小萍當年和亮子可有過一段。
年少對愛情的看法和此時你們的愛情觀很有可能不同,甚至有完全相反的可能。曾經的愛情更多的是體驗感覺,而現在的情感則摻雜了很多的其他因素。也許那兩個人曾經有過戀愛,如果他們沒有走到一起的話,在大家麵前慎言他們的感情問題,已有不能完全了解他們的心思。也許有人現在很後悔當年的那份衝動,你這樣一說,是勾起他們的美好回憶呢,還是間接地諷刺他們呢?
想象我當年的高考可是全校第一,現在卻……
好漢不提當年勇。你的成績很優秀,但畢竟是過去,這樣憑空提起自己的學業給人一種吹噓之感。也許後半句的強烈對比讓說話者覺得自己是在玩謙虛,但這恰恰襯托出你有意讓對方記住前半句的意圖,更沒麵子。
上個月我在人民大會堂吃的國宴上,就有這道菜。
炫耀在交談中更多的是帶來負麵效果,說話者不僅不會因為炫耀而令對方羨慕,反而使自己的形象受損,給對方一種缺乏涵養、城府和社會經驗的印象。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炫耀”不僅限於對優越生活水平的描述,有時對自己的性格、經曆或興趣愛好過分地宣揚也是一種炫耀。在他人沒有問及的時候,說話者仍有可能不經意炫耀自己的一些“光輝事跡”。如:
“哦,這個玩藝我在巴黎旅遊的時候見過!”
“哦,這個玩藝我見過!”
很明顯,前一種方式就很容易招致他人的反感。別人沒有問及,故意將自己的“自豪”經曆拿出來“分享”,隻能憑添他人的厭惡。在例句中的這種情境下,你知道這道菜,直接給大家說你吃過並簡要介紹下就可以了,說出那麼一個修飾狀語會讓大家感覺你“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味道,說菜是假,炫耀自己的傳奇經曆是真。畢業多年,大夥都不是小孩子,都有一定的人生閱曆,誰會特別羨慕你的那頓“國宴”呢?
都是同學,有什麼放不開的,多喝,咱今天一醉方休!
飯局上“敬而不勸”的禮節在任何場合都適用。時隔多年,你們已經是頗有身份的人,不再是光著膀子湊在小飯館整箱整箱喝啤酒的青年。出於對同學的情誼,主動端起酒杯向他們致敬是情感的流露,但喝不喝、喝多少酒是人家自己的事了,這樣粗魯地給別人規定酒量不免失態。
寶文可是咱班當年的政治課代表,大家以後對國際形勢有什麼不解就問他!
這句話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問題,隻是你話中涉及到的這位同學心中會有不舒服的感覺。過分地恭維往往不會令對方的開心,開玩笑、誇獎同學要懂得技巧,不要讓對方臉紅即可。
吃完這頓飯,咱誰都不要走,找個玩的地方好好地過個通宵!
多年不見的老同學相聚,理應玩得痛快、玩得開心。你是這個信念的堅定支持者,但別人就未必讚同你的觀點了。也許很多人已有家室,也許很多人的工作非常繁忙,也許很多人的身體狀況需要他們有充足的休息。這樣未經大家的同意你就說出這樣讓其他人不好下台的話,未免會給同學會帶來不愉快。
該死的戶籍製度!
01級本科法學專業的同學事隔多年之後相聚了!大家多年不見,一個個心情非常激動,恨不得把一肚子的心裏話都趕緊說出來。吃飯的時候,有人問小李:“你現在北京幹什麼工作?”小李隨口說道:“咳,還能幹什麼?還不是給那些黑心老板打工?收入一般,就是累死人,經常加班。”對方又問:“解決戶口嗎?”一聽這個,小李仿佛來了興致,抱怨說:“哪有啊?能給錢就不錯了!不過也是,戶口不在這裏,將來對自己換工作、子女上學多少是個問題。這該死的戶籍製度!”此話一出,其他幾個同學也隨聲附和道:“對對對,這戶口問題確實挺麻煩的,我們那兒的省城人員流動已經非常自由了……”這時,細心的同學發現小玲頭低下了,原來她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北京女孩,剛才的幾句話讓他感到很不舒服。
同學相聚,盡管我們能暢所欲言,沒有那些在單位中的種種束縛,但也要注意不要在言語中無意傷害一部分人。最好的辦法是在入座後、喝酒前,問清楚都誰會來,腦中先把自己想要說的話仔細斟酌一番,看看有哪些不宜說出。這樣,就能保證聚會自始至終都非常愉快。
同學相聚“聰明說”:
小亮,今天難得一聚,咱們吃好玩好,工作上的事情下來再談,你把你的聯係方式告訴我吧。
同學多年不見變化這麼大,現在你的個人問題解決得如何啊?
還記得當年咱班主任的兒子嗎?最近結婚了!
哦,這道菜我吃過,錫箔裏是蒸好的魚肉,挺不錯的。
我敬大家一杯,慶祝我們多年之後再次相聚。意思都在酒裏,大家隨量!
寶文現在還對時事政治那麼感興趣嗎?最近在看什麼報紙或雜誌?
難得今天大家相會,我建議能留下來的再換個地方玩個通宵,有時需離開的留下聯係方式,我們今後常聚!
妙語點睛小TIP:
多談過去自己幹的糗事!
同學相會,很可能你們的性格、興趣有了一些變化,所以用過去的老眼光、老方法來與之交流未免滯後。在這種情境下,需多用能夠引起大家共鳴的笑料來活躍氣氛。
自己和席中某些人過去的一些糗事可以拿過來用,你曾經和誰上山偷過桃、下水摸過魚都是可以拿過來用的。不僅引起了他們的回憶,還增進了彼此的感情,認為你還經常想起同學。相比之下,主動地談一些現在的境遇和將來的計劃,可能會使有些人感到自卑。由此可見,追憶過去是活躍氣氛、避免失言的主要方法。不過在回憶過去的時候,那些傷害某人感情、引起他人“悲慘”回憶的素材,還是不說為妙,多拿自己的“事跡”打動別人吧!
10.演講時不可說錯的話。
你的語言,你的掌聲!
丘吉爾曾經說道:“你能麵對多少人,未來就有多大的成就。”當你在講堂或電視機前看到那些聲音洪亮、表情豐富、口若懸河的演講者們精彩的表現時,你是否有內心當中羨慕他們的口才、心理素質以及閱讀場麵的能力?如果是的話,不要覺得它遙不可及,演講的水平和你的生活閱曆有著密切的關係。經曆的事情多了,你就會覺得有更多的話可以在公眾場合與聽眾分享。你的班級、單位和一些社會活動都能為你提供演講的場合。無論長短如何,都是你口才的展示機會。
但在演講過程中,也要注意避免說一些錯話。可能這些話不會傷害任何人的感情,但卻嚴重的影響了演講的質量。你的話說得幹幹淨淨,觀眾卻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跟著你的思路往下走,甚至出現了厭倦或提前退場的情況。所以在演講過程中避免失言,即使對對方情感的尊重,有時基於對演講效果的考慮。
相信你在理解這些內容之後,會對你的演講思路作一番評估。什麼話說出來會影響聽眾的興趣,什麼樣的措辭才能最好地吸引他們,都是一個成功的演講者明白的。給觀眾一次精彩的演說,換回屬於你的掌聲!
演講時分“不要說”:
感謝XX,感謝XXX,感謝XXX協會舉辦的此次活動,感謝XXX公司對此次活動的大力讚助……
演講的關鍵之一在於好的開頭。民國時期,科學家竺可楨在浙江大學任校長,深受師生的愛戴。一天,在聯歡會的節目單上,有“校長訓話”。竺可楨一看,感到在聯歡會上來個“訓話”,實在不妙。於是,他在講話時說:“同學們,‘訓’字從言從川,是信口開河也。”大家聽了,哄堂大笑,氣氛一下熱烈起來。成功的演說有很多開頭方式,例如引入名言、講故事、自己對這個環境的印象甚至借助音樂、短片等,這些開頭方式目的就是要吸引聽眾,讓他們能夠從剛進大廳的浮躁中馬上安靜下來。“言不在多,達意則靈”。無論在什麼場合,說話要語不煩精,簡潔有力,使人不減興味,“說話隻要足夠簡短,任何說話都不會是完全糟糕透頂的”。不少演講大師惜語如金,言簡意賅,成為“善辯者寡言”的典型。而所列舉的這種開頭,不僅沒有活力、沒有色彩,一大堆的“感謝”反而容易引起觀眾的反感。畢竟他們是來聽演講的,不是專門跑來聽你為這些單位個人歌功頌德的。
你們……
演講者要讓觀眾跟著自己的思路走,就要用情感拉近彼此的距離。你在演講的過程中,不是通過訓斥、盤問觀眾來闡述道理,而是要讓他們在輕鬆、幽默的環境中接受你的觀點。太多的“你們”無形中拉大了你與聽眾的距離,給他們一種你在勸說的味道,令演說寡然無味。
學術界總共有十五種理論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第一……
演講和上課的區別在於後者主要目標是讓學生接受知識,前者則要讓聽眾接受你的觀點。所以,太幹澀、枯燥的學術術語和理論很可能使演講乏味。所謂“演說就是講故事,就是通過吸引人的故事來說明觀點。”即便是純粹的學術演講,演講者也要盡可能的精煉這些理論,用平和、通俗的話表述出來,這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我們廠,一年的純利潤就達到XX億,這取決於領導層的遠見卓識和職工們的不懈工作……
演講中不時不能這樣說,但這會令你的演說有做廣告之嫌。況且在任何公眾場合說話,自誇自擂都不是聰明的選擇。之所謂“謙虛”是一種美德,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就曾說“謙虛使藏於土中甜美的根,所有崇高的美德都有此發芽成長。”我國也有“滿招損,謙受益”的至理名言。在社交場合,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氛圍,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謙虛,才能給公眾留下良好的印象。
在這一領域,美國的著名學者XXX在1985年的XXX理論,奠定了該學科的基礎。
站在講台上的是你,你需要讓觀眾聆聽你的真知灼見。引入他人的語言或學術成果並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氣,不要帶著一種特別仰慕或欽佩的味道去說。否則,聽眾會感到你是一個信息的轉述者,並沒有自己的觀點。既然他們都這樣認為,你還有什麼必要站在這裏呢?
……你們看我這樣講行不行?這樣也許就不會很枯燥了。
在演講過程中,演說人自始至終都是主角,整個場麵需要你來調控。該怎麼說,是你的準備工作和在台上的隨機應變,聽眾是你需要說服的對象。作為演講者,就要對自己的題目有特別的偏愛,否則就別想讓聽眾相信你。既然你都意識到自己的演說枯燥,那就盡可能地說一些生動的話來彌補,千萬不要把主動權送給觀眾。你自己對演說都沒有信心,還希望說服聽眾嗎?
呃,還有十分鍾,我就先不講了,你們看有什麼問題,我如實解答。
場上的時間分配,你心中應該有數。如果太快,可以補充一些相關材料、花絮或個人看法等,這樣直接要求聽眾提問題顯得你的演說邏輯不嚴密。再說,這種事情一般是主持人來做,你隻管負責演說即可。另外,這樣演講顯得結尾非常沒有震撼力,沒有給觀眾一種回味無窮的感覺。一般結尾包含了演說的結論和總綱。演說完畢的時候,有時聽眾會不會對前麵的內容作清晰整理。這時就需要演講者用自己的思路,為聽眾歸納你所講的內容。這十分鍾時間,就不要白白浪費了。
在我講話的時候,請你們將手機調成震動或關機,就算是配合我好不好?
還是僭越職權的例子。會場秩序是由主持人或其他相關人員來維持,他們都是為你的演說成功服務,沒必要把這些活勸都攬在自己的懷裏。即讓主持人不舒服,也無形中形成了你與聽眾之間的隔閡。其實,好的演講,即便是台下坐著數千聽眾,演講者也能令整個會場鴉雀無聲。如果台下有了各種噪聲,作為演講者應當想想自己口才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