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多味生活篇(3 / 3)

演說之“聰明說”:

謝謝!今天來到北大,觸景生情。50年前當我還是一名普通學生,就曾在北大接觸到了很多的學術大師。在那個年代裏……

我們的詩詞創作就一定要遵循格律嗎?不是!

當今這麼多的理論流派,從這個角度歸納,無非就是兩種。第一種……

同學們既然對這個問題這麼感興趣,知道最近的美國學者有什麼研究結果嗎?

看到我手裏的這張鈔票嗎?它對你有什麼用呢?你可以用它來投資,可以省下來買更貴的物品,或者幹脆花掉。雖然現今這張紙對你來說買不了多少東西,但另一方麵,孩子們可以用它去買他們喜歡的東西……

妙語點睛小YIP:

充分利用時間!

演講的目的是讓聽眾不想中途離場,那你就應當掌握一些演說技巧,時間分配就是其中之一。心理學家發現,普通人的注意力一般能持續集中15分鍾左右,超過這個界限就不免產生走神、疲倦等現象。所以,你要利用這15分鍾時間,把信息量最大的語言在此期間說出來。為避免聽眾出現疲倦,在此期間活用你的風趣、表情和動作,盡可能地讓聽眾不分神,對你的畫詩中充滿興趣和期待。

有熱心人還為此做過研究。他們發現若演講時間分為三個階段的話,那麼第一個階段需要介紹60%的內容,第二個階段介紹30%的內容,第三個階段隻介紹剩下的10%,這樣做目的就是把最重要、最充實的部分放在聽眾頭腦最清醒的時候。大家可以留意,好的演說,最核心的部分在前半場基本就完成了,中後期幹什麼呢?多用身邊的例子,如你的經曆、見聞,以及一些風趣的話語來充實前麵的內容,以達到活躍氣氛、取悅聽眾的目標。至於結尾,那又是考驗你口才與情感運用水平的地方。好的演說,不僅有吸引人的開頭、充實並幽默的中間,有力的結尾也必不可少,否則會給聽眾虎頭蛇尾的感覺。像情緒激昂的排比句、詩詞等美文,都是結尾部分可以參考運用的。

13.老家來人時不可說錯的話。

不卑、不傲,你的家庭才會和睦!

還記得電視劇《激情燃燒的歲月》裏的情節嗎?從蘑菇屯來了幾個參謀長的同鄉,天天賴在城裏不走,吃、住、拿一條龍,在主人家中不講衛生,還在背後傳閑話,搞得參謀長的愛人和孩子怨聲載道,而經曆過槍林彈雨的參謀長卻無可奈何,隻能啞巴吃黃連。當然,我們也不希望看到參謀長將這幾個老家的人趕出家門,那樣並不符合他“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輝高大形象。不過這個情節到多少反映了很多人的心聲,老家來人既給人欣喜,又往往帶給主人很多的麻煩,甚至造成東道主的家庭負擔或引起家庭矛盾。

所以在老鄉登門拜訪時刻,說對話是很重要的。不僅拉近了鄉情,還能維持好自己的家庭和睦。在很多情況下,失言是由於錯誤的心態導致的,既死要麵子,不敢向老鄉說“不”,還有過分輕視對方,拿他們當“好吃懶做”看。避免這兩種極端思想,你就能很出色地處理這個“兩難問題”。

老鄉登門“不要說”:

有什麼困難盡管提,我一定能解決!

脫離實際的一種表現是“說大話,輕易承諾”。當對方向你提出或即將提出某一請求時,先冷靜下來,想想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辦事環境,再向對方做出合適的答複。不要因為對方是自己的朋友或上司就不加思索地拍胸脯:“這事包在我身上”、“沒問題,你就看我的吧!”要學會給自己留一條後路,不要將他人的事情當作繩索套在自己的脖子上。

某年春晚小品《有事兒您說話》反映的就是這種“悲慘”的人際關係。小郭為在機關單位獲得他人的“尊重”,逢人便吹自己的社交圈如何如何之廣、朋友如何如何之多,最終被單位同事和領導委以無法完成的“重任”。“有事兒您說話!”成為主人公不甘人後、卻也無可奈何的口頭禪。

在對方開口要求之前,作為主人應當在人格上平等對待老家來人。主動要求幫助別人,換作誰是對方都不好受。其次,倘若對方要求你在生活上給予物質幫助,別急著說這句話,畢竟你不知道對方的具體情況。萬一你這位老鄉的要求比較無理的話,這個台階又該如何下呢?“輕易承諾”的糟糕結果正是如此。為顧及自己的麵子,不善於合理地拒絕他人,直接造成承諾人今後行動的困難。如果沒有實現承諾,就會在別人眼中成為一個言而無信的人。君子“言必行,行必果”,千萬不要亂開“空頭支票”,這樣不僅會傷害對方,還會敗壞自己的聲譽,不利於你在社會上的發展。

給,這是給我大侄子的100塊錢,拿上買點鉛筆書包啥的。

見老家來人忙著給錢是很多人的習慣,這種行為同樣也被視作是天經地義。但倘若對方的經濟條件不比你差甚至非常優越時,這句話很可能造成你今後的尷尬。所以,說這句話前,還是要摸清一下對方的底細。

你看看你們現在都窮成啥樣了?

老鄉上門拜訪的確是件比較棘手的事,很多人對此都頭痛不已。作為既是主人又是經濟條件優越的一方,在言語上不要總是擺出一幅居高臨下的態度。也許對方在事業急需幫助的時候找到你,即便是沒有能力幫助也不要這樣用侮辱性的語言打擊對方。不僅是說話者品德的低下,也很有可能敗壞他在鄉裏的名聲。

我的公司缺幾個保安,要不你們過來跟著幹!

如果老鄉上門求助幫忙找工作怎麼辦?是不是要把那些最苦最累的活兒介紹給他們?如果對方沒有這樣要求的話,還是不要主動說出,以免傷害他們的感情。遇到這種情況,先闡明自己的難處,然後再一步一步試探對方的意圖。

給,這是幾件衣服,城裏穿著可能有點過時,你拿去吧。

這比直接給錢更加帶有歧視的味道。更可氣的是,這種行為的理由居然是“城裏有點過時”,這不僅令對方心寒,相信大部分城市居民也會對這種表達方式嗤之以鼻。

我告你,我和你們在沒關係了啊!

對方可能有意無意間帶來了一些壞習慣,或者是他們提出了一些過分的請求、說了一些比較認死理的話。如何處理這種情況呢?可以以自己的難處彙聚對方,也可以旁敲側擊地告訴對方應如何去做。這種“絕交”的話明顯不符合說話者自己“量身定做”的那種“身份”。

就咱村山頭上的那幾棵樹,投資它有啥用啊?

咱們中國人比較看重“義”,兩千年前的工資就曾說:“君子寓於義,而小人喻於利。”“義”所包含的,不僅僅是我們在電影、小說中看到的“大義凜然、一身正氣”,還包括對朋友、親人和鄉親的人情。戰國時期,齊國的孟嚐君門客數千,其中最為能幹的當屬馮諼。一天,孟嚐君叫馮諼過來,要他到自己的封地薛去收債,馮諼問道:“收完債買些什麼回來?”孟嚐君說:“你看府上缺什麼就買什麼吧。”到了薛地,馮諼於是將鄉親們召集,說:“孟嚐君叫你們來,就是要免除你們的債務。”說罷,將全部的借據拿出來,一把火燒光了。鄉親們歡呼雀躍,高呼“孟嚐君萬歲。”回到府上,孟嚐君文馮諼:“債都收回來了嗎?”馮諼說:“都收回來了,而且我還給您買了你府上沒有的東西。”孟嚐君不解,馮諼又說:“我看府上,既不缺美女,又不缺錦衣美食、古玩珍寶,唯獨缺‘義’。所以,我就借您的名義,把所有的債據全都給燒了。孟嚐君甚為不快。沒想到一年後,孟嚐君遭到國君猜忌,被免去相國一職,遂隻得回到屬地。剛一到薛地,孟嚐君就看到鄉親們扶老攜幼站在路旁,歡迎孟嚐君的到來。此時孟嚐君感慨萬千,對馮諼說:“今天,我總算看到你給我買回的‘義’了!”

今天,我們讓要看中‘義’的價值,不要讓自己的精神被赤裸裸的個人物質利益所充斥。在例句中,鄉親請求回去投資辦廠,如果有困難的話委婉地告訴對方就可以了,沒必要將自己的家鄉貶得一文不值。沒有實力回去辦廠,鄉親隻是感到遺憾;惡語中傷故鄉,則會令鄉親失望甚至氣憤,自己的信義也會蕩然無存。

春生來啦!這是我兒子,你得要叫舅爺啊!

到底誰是觀念上更守舊的那一方?老鄉尚且沒有上前確定輩分,主人就這麼迫不及待地占對方的便宜?這樣做的結果有失大雅,也不符合現代人社交的一般習慣。老禮如果對方不主動要求的話,作為城市居民就不必苛求對方了吧。

老鄉登門“聰明說”:

四哥的難處我能理解,不過我這裏暫時沒有能力一下子拿出那麼多資金來幫助他,你看我這不也得每月按揭還貸?所以,我隻能幫到這個程度,希望鄉親們見諒。

你現在在咱村主要幹點什麼生機啊?

現在城裏企業都在裁員,一般的職位估計沒有空缺。不過倒有幾個比較辛苦的崗位,不知道你們的意思如何。

春生來啦!這是我的兒子,琦琦。

咱村村口的那棵大棗樹怎麼樣啊?

我知道附近有一家野菜館,哪裏有當年咱們吃的槐花,明天帶你過去懷懷舊!

咱村還有誰在這裏發展的?留下方式建立一個關係圈,以後可以多走動一下。

妙語點睛小TIP:

人情話永遠不過時!

處理好老鄉關係是有必要的。這樣不僅可以讓自己的聲望得到提高,還可以增進彼此間的友誼,進而在將來可能的合作中相互幫助。多個朋友多條路,這麼看待老鄉關係又可以幫你處理上述問題。

當然往往的現實情況是,很多老鄉的境遇非常差,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看似對你沒有任何的合作價值,這就經常造成了一方對另一方的不平等對待。作為條件較好的一方,既然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或豐富的人際交往經驗,那麼這種問題也並非不可解,多談過去、回避未來就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

若你能感覺到對方有求於你,先不著急開口,以免因判斷失誤在情感上傷害對方,或是正中對方下懷、來個“獅子大張口”,令你猝不及防。古人的智慧是“他鄉遇故知”,明白了就是要讓你們多回憶過去,體味曾經的鄉情,讓你們的記憶之門通是敞開。這樣既實用,又合理。等你們溝通得差不多的時候,對方也許就覺得可以提出請求,心理的主動權又回到了你這裏。

在操作層麵上,拉近鄉情的方法很多,比方說分享家鄉的土特產、用方言交流、看照片,等等,以此來觸動雙方的情感、拉近距離、引起共鳴,在人際交往上又是一次勝利!

14.反駁對方時不可說錯的話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做老實人說老實話,本來就是一條為人處事的道德底線。但若一味地老師寬厚,反倒會遷就縱容別人不適當的言行。所以,麵對他人的無禮攻擊和挖苦嘲笑,我們一定要學會適當地反擊,維護自己的利益和尊嚴。反駁作為言語上的回擊,用得不好就容易造成自己的形象進一步受損,甚至有可能令雙方發生激烈的對抗。好的反駁,就需要既讓自己的尊嚴和利益得到保障,又要讓其他人看到反駁者的智慧與口才,把自己“胸中百萬兵”拿出來,防止今後類似的事情發生。

在現實生活中,難免遇到一些無理取鬧、蠻不講理的人。遇到這樣的情況,一定要據理力爭,不要一味地任其擺布。出色的反駁,就需要說話者擁有穩定的情緒、快速的反應力和出色的口才,以“驟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的氣概壓倒對方,為自己贏得尊嚴。

反駁對方最主要的是要從他的挑釁中發現漏洞。人在情緒激昂的時候難免會產生語無倫次的表現,在這個情形下,盡量讓對方先“失態”,逼他說出一些有失風度的話,這樣就可以借助他的失誤,對其蠻橫無禮的態度作以回擊。法學家王寵惠在倫敦時,有一次參加外交界的宴席。席間有位英國貴婦人問王寵惠:“聽說貴國的男女都是憑媒妁之言,雙方沒經過戀愛就結成夫妻,那多不對勁啊!像我們,都是經過長期的戀愛,彼此有深刻的了解後才結婚,這樣多美滿啊!”王寵惠笑著回答:“這好比兩壺水,我們的一壺是冷水,放在爐子上逐漸熱起來,到後來沸騰了,所以中國夫妻間的感情,起初很冷淡,而後慢慢就好起來,因此很少有離婚的事件。而你們就像一壺沸騰的水,結婚後就逐漸冷卻下來。聽說英國的離婚案件比較多,莫非就是這個原因嗎?”一時間這位貴婦人無言以對。俗話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既然對方那麼無理取鬧,那麼作為有尊嚴的你,就一定不會讓他的陰謀得逞、不會極端地恪守自己“以禮待人”的處事原則,用你最犀利的語言給予反擊吧!

反駁他人“不要說”:

你討厭!我受不了你了!

在反駁對方的無理取鬧時,自己首先要占領道理“高地”,有理、有力、有節的回擊對方。例如有一次,一位美國記者在同周恩來總理談話時,發現總理桌上放著一隻美國派克鋼筆,就帶著譏諷的口氣問:“您作為堂堂大國的總理,為何要用我國生產的鋼筆呢?”總理一聽便明白對方的言外之意,於是風趣地回答道:“哦,這是當年一位朝鮮朋友給我的,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戰利品。我覺得有收藏價值,就留下了。”出色的回擊就應當像這樣既讓對方啞口無言、幽靈自己的才華得到展示。像標題中的這種失去情緒的反駁方式,就會讓對方覺得你無話可說、他人感到你理屈詞窮。類似的話還包括“你有病是吧?”、“你煩不煩人啊”、“你是人嗎?”等這些既說不出道理、又不讓對方感到羞愧、卻令自己顯得無言以對的話。

我不和你們這些學生談論什麼原則!

筆者見過這樣的一次言語交鋒:在學校圖書館內,圖書管理員因為一點事情和借書的學生發生口角。管理員仗著自己“大權在握”,故意拿高姿態話語來壓學生。學生很會說話,指著管理員背後牆上的《圖書館管理守則》向這位管理員提出質疑。管理員當即無話可說,喃喃的說了一句:“我不和你們這些學生談論什麼原則!反正你們……”

先不必說這位管理員的業務水平如何,他的人際溝通能力首先就不是這位學生的對手。對方一擊中的,作為回應方就要趕快轉移交鋒點,不要在那個“原則”問題上糾纏不清,否則就會令自己愈發不利。這樣反駁對方,更顯出自己理屈詞窮。

為什麼隻找我的不是啊?他不也一樣和你那樣說話嗎?

當別人就自己的一些事情提出刁難時,要就事論事地反駁對方,不要一下子捎上其他人。很多人都喜歡這樣說,認為這種方式能令對方立即感到理虧,但在整個的人際交往活動中,這樣的對比容易破壞自己的人際關係,即便是在此時爭得了勝利的“喜悅”,但對說話者將來的生活會造成不利影響。

你等著!

典型的無話可說、嚇唬對方的“豪言壯語”,我們生活中在市井場所時常能見到如是話語,其效果大家不說便知。

在反駁對方時,有時可以利用對方挑釁的思維邏輯進行反唇相譏。莊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橋上遊玩。莊子曰:“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劇作家肖伯納的新劇上演,他給丘吉爾寄去兩張戲票,並寫上:“誠摯的希望您能與朋友一起前來觀看我的戲劇,如果您還有朋友的話。”丘吉爾一看,毫不客氣地回複:“對不起,劇作家先生,上演當日我公務纏身無法前往,請再寄兩張隔日戲票,如果您的作品還能夠上演的話。”

你們XX人咋都這樣啊?

反駁大忌!對方有什麼言語上的不當,就事論事或是適當地對其作以攻擊都是可以的,但千萬不要將它所屬的某一群體加以否定,這樣反而會造成他成為道德的代表,陷自己與非常不利的境地。

你回去看書去!

對方有荒謬的言論,作為義正言辭的一方就應當即指出其弊病所在,越果斷、越犀利越有說服力。這樣說對方,給人感覺自己也是不學無術之輩,拿不出什麼充分的理由,隻好用這樣類似“逃避”的話為自己爭得麵子。實際上,這樣反而會讓對方愈發猖狂。

你爸媽是怎麼教你的?

反駁對方的無恥猖狂,就應當將火力集中在他的身上,令其無法回答。問候對方的父母,本來就不是一件十分光彩的事,這樣還令自己原來的道德“高地”淪陷,使說話者的風度和氣度盡失。

咱們劉總都是這麼說的,你為什麼還老是跟我強?

每當有人在言語交鋒中感到無言以對、理屈詞窮的時候,就有可能拿出一些所謂的“權威”來壓對方,這是一種很幼稚、勢利的表現。在言語衝突中占理就要以理服人,如果對方一直胡攪蠻纏下去的話總會失態的。這樣突然拿出某位領導的話,會讓大家覺得自己缺乏主見甚至是趨炎附勢,十分不利於自己的人際關係培養。

反駁他人“聰明說”:

不錯,你剛才是說了……。但你能否認……嗎?

對不起,事情不是這樣的!

請問又有幾個人能向你說的那樣為人處事呢?

同樣是碩士畢業,怎麼你說話的水平和其他人的差距就這麼大呢?

既然你的觀點都被冠以“絕對正確”的美名,我的一點意見又為何不能代表我們班的主流觀點呢?

既然你說我喜歡玩遊戲就是不學無術,那你成天抱著漫畫看又從何解釋呢?

你說我混蛋?對不起,我不如混蛋,混蛋比我會罵人!

你這樣的罵人方法我倒是頭一次聽,很新穎,我無言以對,你在這方麵很有天賦,我自歎不如!

妙語點睛小TIP:

幽默是反駁對方的最好武器

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在議會發表言論時,由於政見不合與當時的議員阿斯特發生爭吵。作為女士,又是上層人物,議員本應端莊穩健,但她當時竟氣急敗壞地挑釁說:“我受不了你了!如果我是你的妻子,我就給你一瓶毒藥!”

丘吉爾聽罷,馬上反唇相譏:“如果我是你的丈夫,我就馬上把那瓶毒藥喝掉!”

誰都看得出來,丘吉爾在這場爭辯中占了上風。本來對方“大兵壓境”,又如泰山壓頂一樣撲殺過來,但丘吉爾借著對方的言詞,因勢就下,用幽默以四兩撥的千斤,立刻讓對方感到羞愧。德國詩人海涅反駁對方挑釁也是此妙招的經典之作:

有個商人過來挑釁猶太詩人海涅:“你知道嗎?我剛才看報紙,發現有個島上居然沒有猶太人和驢子!”

海涅從容回答道:“原來是這樣啊!那如果把咱們兩個送到那個島上後,想必就能填補這個空白了!”

就算是兩個大國之間的談判,在遇到對方的無禮諷刺時,幽默同樣奏效:

1959年,美國副總統尼克鬆訪問蘇聯。恰巧前不久,美國國會一項有關被奴役國家的決議。在雙方談判的過程中,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就激烈地抨擊了這個決議,並憤怒地朝美方代表喊道:“你們這項決議臭不可聞,簡直就像馬屎一樣!沒有任何東西比它還要臭!”

這時尼克鬆不緊不慢,由於他先前看過赫魯曉夫的背景材料,知道他少年時曾經當過豬倌。所以尼克鬆對赫魯曉夫說:“其實,它再臭也沒有豬糞臭。”

尼克鬆的反駁不僅有力,而且不失風度,在外交場合維護了本國尊嚴。正是如此,幽默反駁對方不在於氣勢恢宏,不在於義正言辭,而是依靠的反駁人機敏的反應力和高超的智慧。在兩個人唇槍舌劍的較量中,幽默起到的作用就不僅僅是讓對方無言以對,他更是令自己的口才得到充分的展示。對待生活中那些窮凶極惡之徒,不可不謂是一把利劍。

15.化解糾紛時不可說錯的話

調解工作不難做!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有時能碰到同學、鄰居、親友或同事之間因為矛盾而相互爭吵甚至大打出手的情況。作為同一個圈子的人,需要有人站出來製止他們的這種行為,需要有調解人用高超的語言技巧和豐富的生活經驗讓爭吵雙方迅速“停火”,但是,調停人的角色往往不好做,一不小心,因為自己的不當言論,就有可能把自己卷入到矛盾的漩渦中去,甚至會讓爭吵雙方“統一戰線”,將矛頭對準自己。

事實上,正在衝突或爭吵的雙方,由於情緒激昂、怒氣方剛,往往由於出麵調解的人持有緊張、戒備乃至對立的情緒,因此對他人的調解介入有著抗拒之心。所以,要化解衝突與糾紛首先要用語言化解他們的防備之心,使自己能介入到雙方衝突中去。

對於調解人來說,首先需要言辭真誠懇切。對於衝突雙方,先要用溫和的語言表達自己不希望看到他們衝突的意願,向他們展示自己希望幫助雙方化解糾紛的誠意。作為調解人,語氣不能太硬,不能指責某一方的行為,這樣就不會讓衝突繼續惡化或自己成為衝突的一方。

第二,調解人在語言上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在合適的時機對雙方各讚一麵。在調解糾紛時,為了讓雙方接受一個“外來人”的介入,就需要讓他們覺得你不是來相助某一方、擴大矛盾的。調解人再介入之前,對雙方的立場觀點先予以複核和讚同,避免讓其中的一方把自己放在對立麵上。

最關鍵的,就是需要調解人一碗水端平,公平、公正、客觀地處理矛盾。一定要了解情況,不要盲目勸架。在言語上,需要調解人客觀公正、分析合理、批評中肯。最好是把雙方的交鋒點歸結為一種客觀的、不可抗原因,這樣就會令雙方對對方的怒氣大為減弱。其實,做一個成功的調解人,也並不是特別的困難。隻要秉著一種公正無私的態度、具備洞察真相的能力,再加上一些語言上的技巧就足夠了。

調解矛盾“不要說”:

大人不記小人過……

在充當調解人的過程中,這句“求饒”的話千萬不要說出來。可能調解人在勸架過程中一著急,沒有認真思考自己的語言就脫口而出,這樣會令衝突的一方甚至雙方都對勸架人產生厭惡感,認為這種介入無非是站在某一方的立場上,不利於整個事件的平息。成功的調解,應當是在不損害任何一方的人格尊嚴的基礎上得以完成,沒有人願意聽到勸架人稱對方為“大人”,自己卻被視作“小人”。

你看看,你和他較什麼勁?

這和第一種情況有點類似。調解人在責備某一方,而為此更為動怒的卻是另一方。調解者在勸架過程中本意應當是好的,但沒有在言語上對衝突雙方一視同仁,言外之意就是“你這麼優秀,和他那樣的人爭吵的確掉價”。弄不好,另一方的火氣會更大,並將衝突範圍擴大到調解人身上。

就看在我的麵子上,你們別鬧了行不行?

如果調解人不是衝突雙方的知己好友或上司領導時,這樣的話會顯得非常沒有效果。盡管比起前兩種勸架方式,這樣說不會令雙方感到怒火驟增,但卻往往令調解人顏麵盡失。爭吵中的對立方,情緒失控、怒目相持,對外界的幹涉經商時無動於衷,調解人的“麵子”也不例外。如果雙方正在氣頭上,這樣去勸架,可能會招致某一方甚至雙方“你的麵子值幾個錢?”的惡語,令自己的尊嚴受到嚴重傷害。

你們兩個給我馬上停下,下去每人寫一份檢討!

小孩子之間經常發生矛盾,有時候從大人的角度真的很難理解。小孩打架,家長、老師有義務承擔“矛盾調解人”的角色,讓孩子們迅速平息怒火、和好如初。孩子往往很調皮,情緒波動也比較大,也許剛才還抱打一團的衝突方,過一天之後又成為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在他們衝突時,就算給他們講道理,也不采納。其實,我們推導出的結論,自有一個心理路徑,孩子也有。無論孩子的行為有多不合理,他都有一個自己的理由和認識。所以要利用他們的這種年齡特征,從“平息怒火”上大做文章。

舉一個模棱兩可的例子,一個8歲的孩子正在專心致誌地拚圖,另一個男孩從旁邊經過,他的腿碰到桌子,並連帶把那個孩子花了很長時間完成的拚圖碰散了,這時兩個人便扭打一團。

如果老師或家長不分青紅皂白地訓斥雙方,並用罰站、寫檢討、克扣零花錢等方式迫使雙方停手,那麼他們必然將這種“懲罰”歸咎於對方身上,這是孩子最直接的一種反應。所以這樣做,就更容易激發他們對對方的不滿,總會再次找到機會再打一場。

以前發生矛盾都沒有吵起來,怎麼今天為這麼一件小事幹上了?

這就是說話人不客觀的勸架方式了。兩個人既然能為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發生爭執,那就說明他們在平日裏就對對方非常不滿。本來矛盾雙方就心中窩火,勸架人一句“以前發生矛盾”更是火上加油般讓兩個人更為生氣。勸架不成、反倒打氣,讓原本的好意適得其反。

你們兩個先不要對罵,先去幹活!

單位職員發生口角衝突,作為領導應當及時製止。一方麵領導的權威更容易讓衝突雙方停止言語對抗,另一方麵也是對辦公室氣氛和公司整體利益的著想。但若使用強製命令是的話語強迫對方坐下來,不但不能好好工作,反而讓兩個人覺得自己“在領導麵前丟了麵子”,因此更加忌恨對方。所以單位上司在遇到這種情況時,要注意自己的語言把握、盡量利用自己在單位中的“幽默特權”來讓兩個人消除怒火。比方說一些“公司嚴禁大聲喧嘩,吵架請不要出聲!”等詼諧之語給雙方降溫。

沒見過你們這樣不懂事的員工!

領導在見到員工吵架,最需要做的就是讓雙方的情緒穩定,而不是靠增加兩個人的怒氣來暫時平息衝突。若是通過這種方式讓員工結束爭吵,勢必令他們對自己的上司感到不滿。尤其是在這種情形發生在其他員工麵前的時候,當時雙方的自尊就會進一步被勸架人給摧毀。所以,為了避免他們將不滿情緒帶到工作當中,就盡量使用安撫或讚美的方式令他們平息怒火。調解人所作的,不僅是要讓衝突停止,還要消除衝突的根源。

你們遇到這種事情就吵起來?看看去年小趙和小郭之間出了那麼大的矛盾都沒有惡語相向。

遇到有人發生衝突,作為熟人應當上前予以製止。可能調解人對周圍的人即情況比較熟悉,所以在列舉事實時不可謂不“信手拈來”,但他的人際溝通能力就另當別論了。無論是勸架也好、正常溝通也罷,在與對方交談時切忌將其他人的“不良記錄”拿出來作以對比。這樣,就可以避免自己“傳閑話”、“哪壺不開提哪壺”的拙劣表現,還可以避免引起其他人對自己的不滿。

調解矛盾“聰明說”:

等等!事情不是你們說的那樣,我當時在場,是這樣的……

你們兩個平時都是挺理性的,不要因為這件小事影響你們的形象。

你們在試驗操作過程中都沒有犯錯,是那天試驗室的一個試管破裂了,跟你們的操作沒有關係!

你是一個女生,要注意自己的形象。還有你,一個男子漢,要多遷就對方一下。

你們兩個快停下,不然我叫你們的女朋友過來看了!

趕快把手裏的東西放下,那是我的,挺貴的!

辦公室內不要喧嘩,要吵架的話發短信!

妙語點睛小TIP:

用幽默緩和氣氛

矛盾雙方在爭論的時候,很容易將事件的矛盾上升為對對方人格的敵對與仇視,造成一種互不相讓的緊張氣氛,雙方都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總想在爭吵中占得上風、取得優勢。這種相互對抗的心理經常是脫離了事情本身,甚至是為了爭鬥而爭鬥。所以在這種情境下,調解人若能說一些幽默的話語,就能夠有效地緩解氣氛、減少雙方所受的心理壓力,讓下一步的調解工作更為容易。

小林、小範和小胡是住在一起的室友,她們平時關係非常好。有一天,小林和小範因為上街購物試衣服而發生不愉快,回來後仍帶著怨氣。吃完晚飯,又恰巧小林不小心將牛奶灑在了小範的睡衣上,兩個人便開始爭吵,小胡在旁邊怎麼勸說也不能製止雙方。衝突規模越來越大,兩個女孩開始刷性子,各自拿著對方的挎包開始威脅。一個說:“你放下,不然我往裏邊撒牛奶了!”另一個不依不饒,也說道:“你敢?你看我望你的包裏潑橙汁了!”就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小胡突然大喊:“千萬別這樣!咱家的牛奶和橙汁好像都過期了!”一聽這話,剛才還橫眉冷對的兩個姑娘不禁撲哧一笑,雙雙放下了手中的東西。

其實,在很多時候,兩個人爭執不下並不是因為他們真要堅持自己的想法,隻是因為他們沒有台階下,想方設法要壓倒對手。如果用幽默的話語讓雙方保全臉麵,衝突就自然化解了。

16.和名人在一起時不可說錯的話

與星溝通,用心溝通!

遇到名人並不是天方夜譚,我們有很多的機會能夠與那些平日隻出現在電視上的熟悉麵孔麵對麵的交談。當你遇見名人時,有兩種選擇:你可以自己對自己說“你太平庸了,不應打擾他”,但這隻意味著你太怕羞;另一種是你興致勃勃地靠近他和他說點什麼。如果你能熟練地運用一些令人高興的語言,名人也會被你所吸引。

怎樣接近名人自然而盡情地表達你對他的敬佩之情,這樣你便能和任何名人交談。通常,即使人們不喜歡某位名人,但為了能一飽眼福,仍愛對名人說些阿諛奉承的話。但你最好與眾人不同,不要滔滔不絕,好話別說得太多,那樣即使你笑容可掬,也會傷他的麵子。同時,你還應避免使用一些空洞、溢美之詞。不要有害羞畏怯的心情,隻要真正表現你內心的意思,你就能與任何名人開口說話。有些人對名人隻是一味的說些奉承話及空洞話,這樣是不能使對方愉快的。如果你真城的,那你就把深烙在內心的印象,說給他聽,他會深深感到愉快,但所用的措詞和說話的態度都要得體。你可以把他視為以為有血有肉的人來對待,對他提出一些能夠表達感情的問題,不要把他視為超人。他也實實在在像任何人一樣的,敵不過疲倦,也承受不住傷害。他們可能比你更脆弱,而且與你一樣害羞。不要認為他的人格真的就如他借以出名的職業一樣。他向公眾所投射的信心、睿智、仁慈、滑稽或性感等影像,實際上往往是杜撰的。

當你同時應付兩為名流時,不要隻顧你所景仰的一位,而置另一位於不理,這會使他們兩位都不自在。你應該說,遇見兩位,真是使人興奮,如果你想和他們繼續交談,那麼你必須保證話題是他們二位都能參與意見的。換句話說,你要確保三人之後,你仍想不起有關他的任何事跡,你也不能對他有所疏忽。你必須一視同仁的,表現同樣的熱情和友善。

不喜歡說話的名流,包括外貌滑稽突出而似乎容易親近的戲劇演員在內,他們在舞台上已經笑到了極限,因此,在真實生活中是再也無法幽默的。作家、詩人、畫家、音樂家等等,從事創作性工作的人,雖不大喜歡說話,但這些人往往對政治乃至宗教,都有廣泛的興趣。他們在社交場合也許不活躍,不自在,但他們有啟發人們思想的獨見之處,你和他們說話,必須耐心,不要輕易動怒,也不要太熱切,要溫和、冷靜和體貼,就像應付任何敏感的人一樣。

各人往往比尋常人作更多的奉獻,而且也有私人的嗜好。當你準備去拜訪某位名流時,你可以預先作點談話內容的準備,如果他是位知名度高的名人,那麼,你可以向有關方麵的人去打聽。比如他被邀來本地做演講,而你想與他結實,那你即可向邀他來的單位或個人,索取有關他的資料,他們不會拒絕你索取資料的心意。

和名人在一起之“不要說”:

嘿,這不是華仔嗎?大家快過來看!

我們與大人物接近,更重要的就是不要忽略了他們也是人,對待他們,完全要像對待平常人一樣,他們也有歡樂,有悲傷,有缺點,有痛恨,有驚恐,是和平常人一樣有感情,他們並不是上帝或神的傀儡,他們並不因為有了地位就不再是人,他們是和我們一樣的,這即是你和他們接觸最堅實的基礎。他們在什麼時候都不是神或上帝,不需要在任何時間都被頂禮膜拜。在公眾場合碰到名人時,最好不要大聲將朋友喊過來一看“參觀”,更不要直呼他們的綽號。

您最近去哪兒了?怎麼這麼久沒有在電視上看到您?

褪了色的名人,也就是過時的名人,最好采取迂回的戰術,也即是通過第三者來了解他的問題。說話者的開場白應當是積極的,像是“這些日子以來你是如何打發的呀”,或“我們很久沒有見你在公眾場合露麵,你去哪兒了?”或“這麼長時間不在舞台露麵,覺不覺得無聊呢?”這些話等於當頭潑他一盆涼水。消極的開場白,要盡量避免,這無論如何也無法使他表達的真情了。這樣接下去的話,都會成了廢話。

您的孩子在學校裏早戀嗎?

在多數情形下,與名人談孩子是不會錯的,你可以問對方有幾個孩子,多大了,他們現在住在哪兒,以及孩子讀的學校好不好,學習成績好嗎?如果你也當爸爸或媽媽,那麼,你就更具備和他們談孩子的資格了。你可以告訴他們,你的孩子已經長大了,或是和對方的孩子同齡,你也可以向他們表達,你對孩子蓄長發的感覺,或孩子喜歡收集小動物等等。且話題不要扯得太遠,要適可而止。更不要把所以的隱秘都抖出來。

最近發生的“炮轟周星馳”事件,您對此有何看法?

名人不是聖賢,他們和我們一樣需要回避敏感問題。想想我們在學校、在單位是如何回避同行之間的是非的?沒錯,在絕大部分情況下,公眾人物是不喜歡談及圈內的是是非非的,這樣做一是不至於得罪同行,二是不會給公眾留下消極的印象。即便是說話者提出這樣的問題,名人能做的,就是微微一笑,用熟練的套話將問題一筆帶過,然後大步流星地離你而去。像要繼續溝通?恐怕沒有那個希望了。

作為一名火炬手,您希望火炬接力那天的安保措施得到加強嗎?

筆者曾在電視上看到過這樣的一個情形:北京奧運會之前火炬傳遞來到香港,頭一棒火炬手時大名鼎鼎的“歌神”張學友。在火炬手名單公布之後,有好事香港娛樂記者向張學友問道:“作為一名火炬手,您希望火炬接力那天的安保措施得到加強嗎?”這明顯就是帶有強烈政治意義的一個問題,因為誰都知道在此前的海外傳遞中,火炬手遇到了一些政治性的幹擾事件。作為“久經沙場”的老手,張學友的回答倒十分簡潔:“我覺得不會出現大的問題,因為這裏是香港。”話音一落就在保安的護送下乘車而去,沒有再回答任何一個問題。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和名人打交道,不要一開始就詢問對方一些非常敏感的問題,政治性的尤為突出。因為往往名人不知道說話者的背景,所以你能得到的,並不是你所希望的那樣“有新意、有見地”的答案,而對方與你的談話興趣也會戛然而止。

你是否有過長達一年時間接不到片約的經曆?

誰都還怕被別人揭短,名人更是如此,他們往往是最看重自己社會形象的一類人,總是希望把自己出眾的一麵展示給公眾。至於自己那些不堪回首的經曆,一般情況下是不願意向別人道出的。就像是我們被扣獎金、考試不及格也不願意讓別人知道一樣。所以在和名人交談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措辭,不要將自己已知的那些東西用一般疑問句問出。即便是想知道,也可以花一種委婉的說法,如“您是否有過事業上的挫折期?”等。

和名人在一起之“聰明說”:

學友大哥,您好!我是你的歌迷,今天有幸能在這裏碰到你,不知可否能與你合影留念?

您既然是一位享譽全球的生物學家,為什麼你的兒子在學校裏讀了曆史學呢?是您家裏的氛圍熏陶嗎?

您是否有過事業上的挫折期?

陳佩斯老師,您好!事隔多年,您那“吃麵條”的形象還是如此深入人心!

你有沒有想過在火炬傳遞當天給我們帶來比較有創意的船體方式?

您在相聲界屬於科班出身,對相聲藝術有比較深的研究。我有個問題一直搞不明白,就是你們在台下交流的時候,還使用那些相聲特有的行話嗎?

你寫了這麼多部著作,最滿意哪一部?

您是名門之後,然而現在又從事者與父輩完全不同的行當。你覺得家庭的背景對現在的你是一種幫助呢還是一種負擔?

妙語點睛小TIP:

越是大牌,越平易近人!

往往人們有一種錯覺,就是名人的架子特別大,對待普通人常常需要保安隔在中間。其實,明星也分為不同的情況,一般來說剛出道的新星和最近麻煩事不斷的名人往往不喜歡和普通群眾熱情交談。前者是由於他們知名度不大、需要別人特有的尊重和敬畏來滿足自己的心理,而後者是盡量避免自己的麻煩事“節外生枝”。與此相反,那些“大紅大紫、前途光明”的名人,其實在和一般人的交談中,大多是比較親切、比較隨和的。畢竟,名人也和一般人一樣,有著自己的獨立空間,有著各種情緒和感情。他們並不希望自己的全部生活都照耀在鎂光燈下,日常的人際溝通也是他們所希望的,就好比是窮人盼著吃肉、而大款經常找些“野菜館”、“粥屋”來改善生活道理一樣。除此之外,名人在私下活動中不擺架子的原因是他們非常注重自己的公眾形象,不希望自己給社會留下“孤傲”、“自負”、“耍大牌”的不良形象,所以即便是他們不願意和對方交談,臉上一般還是會帶著笑容委婉地加以拒絕。所以在和他們交談時,最好不要將自己人為地看低,要像在一般的社交場所那樣和他們交談,把自己的才華和智慧表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