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創新:開啟教育改革新模式
本期策劃
作者:王曉波
2012年11月,北京市門頭溝區教委與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開展戰略合作,在全係統引進並實踐“運用思維規律 提升師生學習力”項目。針對項目啟動以來開展的協同創新實踐,以及由此開啟的門頭溝教育新模式,本刊專訪了門頭溝區教委主任李永生。
記 者:門頭溝區在什麼樣的背景下推進“運用思維規律 提升師生學習力”項目實踐,進行了怎樣的頂層設計與係統安排?
李永生:門頭溝區為了實現讓老百姓的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的迫切願望,把引進優質教育資源作為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重要策略,通過“四個引進”,即引進名校、引進名校長名師、引進優質教科研項目、引進先進的教育理念,著力擴大優質教育規模,同時促進引進資源本土化。我們認為,用最前沿的教育科研項目引領區域教育內涵發展,轉變幹部教師觀念,提升教師素質是一條有效的捷徑。在這樣的背景下,門頭溝區教委與高校合作,將一批國內外前沿的教育科研成果引進門頭溝區實踐落地。近三年來,共引進了23個項目,其中北師大最前沿的教育科研成果“運用思維規律 提升師生學習力”項目是覆蓋麵最大的。引進這個項目意在充分研究人的思維規律的基礎上,將思維規律與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效地結合起來,通過思維導圖等工具,提高課堂效率,從而提升師生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麵發展。
項目實施以來,全區中小學實驗校在各級專家的指導下,把思維規律與課堂教學進行了有機整合,探索尊重思維規律下的師生教與學的規律,通過大量的培訓提升師生理念,解決推進過程中的問題;通過上百節實驗課的研討,逐步提煉課堂教學模式,探索運用思維規律提升師生學習力的途徑和方法,逐步將認知規律轉化為可操作的方法,促進課堂教學改革。通過兩年的努力,師生的學習力從定量及定性的測量上,均有明顯的提升變化,課堂效率大幅提升,師生的綜合能力全麵發展。
記 者:結合區域實際以及項目的實施情況,門頭溝區進行了哪些創新性的實踐研究?
李永生:項目實施以來,我們進一步整合和運用國內外思維能力研究成果,指導中小學教學改革實踐,進行了以下實踐研究。
1. 立足實際 頂層設計
戰略合作:為促進區域教育內涵發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升教育質量,適應區域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形勢和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門頭溝區教委與北師大開展戰略合作,引進並實踐“運用思維規律 提升師生學習力”項目。此項目旨在將認知規律轉化為可操作的方法,作用於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改進,最終達到促進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目的。
頂層設計: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規範項目推進。確立項目總目標和具體目標,並確立了三年三個階段步驟:從認知到認同-從認同到實踐-從實踐到提升。
2. 培訓引領 紮實推進
遵循從幹部到教師-從骨幹到全員-從理念到示範-從通識到學科的規律,確保認知-認同-實踐的順利進行。到目前為止,項目組按部就班實施推進,曆經四個學期,先後落實了全區全體教學管理幹部通識培訓、全區教師通識培訓、各示範校和實驗校骨幹教師專項培訓,累計培訓近70課時內容。項目組兩年內在各校示範教學累計近60課時;深入各校講座、培訓約30次;聽、評、指導教學逾200課時。
3. 區域推進 形成特色
形成具有門頭溝特色的有效的管理機製、研修模式和教育教學方法。
(1)探索出麵向思維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和方法
①麵向思維能力培養的新型教案格式和評價機製
學生的思維能力是自主解決問題的結果,而不是理解、明白以及練習的結果,學生明白後隻能得到知識,一味地練習隻能得到技能。思維能力培養主要是學生通過主動探究、自主解決問題得到提升的。學生付出越多,獲得也越多。教師的任務就是通過問題設計和課堂活動促進學生的思考,而不是替代學生思考。因此,目前門頭溝所采用的教案和評價突破了常規模式,教案主要是以問題為核心,圍繞問題設計與選擇問題解決的啟發策略;在評價機製上注重學生的探究過程以及啟發策略。
②有效可行的探究式課堂教學方式和針對教學內容的探究問題設計方法
研究者普遍認同探究是學習的最好方式,然而又都由於探究教學耗時太多以及目標發散而棄之不用。與講授不同,探究教學的主動權在學生,探究過程的推動要順從學生的認知規律,而不是講解的邏輯,因此探究的結果有時難以把握。項目組通過對問題設計的限定解決了這個難題,即知識目標是解決問題的必要條件,要解決問題就必須發現知識和方法,或者解決問題的過程蘊含著目標知識。這樣,教師根據探究結果,利用質詢就可以讓學生自己發現知識和方法。
(2)構建出體現區域特色的教師研修模式
①專家示範引領的隨堂實訓教師培訓模式
不同於以往的教師培訓,我們的教師研修模式不再是教育專家做報告,然後教師授課專家點評,而是結合學徒式教學和常規的培訓方式,項目組專家先進行課堂示範和評課,然後與教師一起設計,進行同課異構,最後讓教師獨立設計和授課。這種方式不但可以讓教師有抓手,可模仿,而且可以潛移默化地升華教師的教學理念。
②專家引領的層次化區域教育教學培訓模式
專家畢竟是少數,不能一對一地針對每一位教師進行培訓,也不可能給每所學校、每個班上課。但是,如何發揮專家的引領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