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教育的本質與基礎教育未來(1 / 3)

教育的本質與基礎教育未來

本期策劃

作者:崔光佐

創新型人才是可以培養的嗎?有人認為創造性思維是先天的,有人認為是後天習得的,大家眾說紛紜,爭執不下。如何培養創新型人才?各個學科都在進行嚐試,也有很多著作,但缺乏有效的措施。

什麼是創新型人才?創新型人才的核心要素是什麼?如何培養創新型人才?對於這些問題,人們在認識上存在分歧,在實施上少有可信服的案例。雖然國內外教育家和心理學家做了很多研究,但是在創新力本質的認識上仍沒有達成一致。

當今的教育遵循教育學原理,教育學起源於西方,其基礎是心理學和哲學。所謂科學教育隻是符合心理學原理,然而,心理學不是萬能的,有些現象是心理學無法解釋的,對於那些心理學還沒有搞清楚的現象,如何進行有效的教育呢?另外,心理學的解釋是人為之物,這些解釋一旦發生偏差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很多教育現象,如創新能力、意誌品質等,都是個體擁有的,每個個體都各不相同,心理學難以給出充分的解釋,教育又該如何處理呢?

教育究竟是什麼?教育應該遵循何種途徑?

教育的本質

教育是人類社會特有的一種現象,是有意識的活動,是特殊的傳遞經驗的形式和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為目標的社會活動。社會活動與人類改造自然的活動相比,二者的施予對象和活動結果具有明顯的區別。而教育活動與一般的社會活動相比,有著不同的活動目的:前者的目的在於促進施予對象(被教育者)的發展,而後者的目的在於滿足施予者本人的利益。

因此,教育的本質屬性在於教育的目的性,更具體地說,就是教育者按照預期的目標培養被教育者。然而,教育究竟要培養什麼樣的人呢?

從中國的發展曆史看,自黃帝以來,史書上所記載和頌揚的多是那些德和才兼備的人物。從中國的教育曆史看,夏朝已經建立了麵向官方的教育製度,西周以“六藝”為教育目標,漢代以後以儒家文化為主導,清末又引入了西方近代教育,近代蔡元培先生提出了“五育並舉”的健全人格教育方針,以及當前奉行的“德智體美”全麵發展教育方針。從大的方麵看,自古以來的教育目標都可以分成兩方麵:做事和做人。

從西方的教育曆史看,其教育目標仍然是“學會做人”和“學會做事”。蘇格拉底認為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培養道德,要“學會做人”,另外還要教人智慧,明辨是非,正確做事。亞裏士多德認為人具有理性,不同於動物,高於動物,用理性引導限製指導欲望,人就上升成為人。發展人的理性,使人超越動物的水平,上升為真正的人,這是教育,特別是德育的任務,而理性靈魂則表現為思維和認識。雖然中世紀大學開始形成時較為偏重知識教學,然而到近代,西方的教育家和哲學家們也逐漸將教育融入教學。關於教育目標所涉及的內容,康德也認為教育要包括三個方麵的內容:技能性的、明智性的和道德性的,其中技能相當於通常的知識和技能,明智性的內容是指運用技能解決問題,即思維能力。

因此,從古今中外的教育曆史看,教育的本質在於教育的目的性,而教育的目的是使被教育者獲得為人之德和做事之道。

現代教育係統

1. 教育研究與教育實施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德才兼備的人,然而這種目的如何才能達成呢?

教育是改變人的活動,是一個非常複雜而又不確定的係統,然而教育卻又常常被賦予太多的責任,有的來自國家層麵,有的來自家庭層麵。而且,教育往往會被賦予重大而又確定性的責任。例如,限定時間內培養出某個行業所需要的人才,於是如何使教育變成一個可控的、確定的過程便成為人們的夢想,一些人專門研究如何通過可控的手段和途徑達成特定的教育目標,這就是教育研究,這樣的研究逐漸發展成一個學科,成為教育科學。

通過多年的發展,現代的教育係統已經分成了兩個相對獨立的係統:教育研究和教育實施,雖然看起來二者有關係,但實際上是相互獨立的。

教育研究和教育實踐分開的優點是,教育研究人員可以專門進行教學設計的探討,而不需要真正去上課;而一線教師可以專門上課,通過不定期的接受教師培訓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雖然這樣的分工可以使得教育研究人員和教學實施人員分別專注於各自的工作,使得各自的工作更加富有成效;然而,這種成效是依賴於各自的評價係統的,研究人員可能取得高校認可的研究成果,但是對於教育實施未必有效;而中小學教師可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然而他們未必是按照研究人員的成果實施的,甚至未必和研究成果一致。雖然目前教師培訓已經成為我國教育的基本國策,如國培計劃等,然而這種培訓中知識是通過教師的言語傳遞的,教師通過言語報告將自己的研究成果講給一線教師。這樣的培訓存在兩點疑問:一是,高校教師的研究成果未必是有效的,傳遞的未必是有效真理;二是,即使是有效真理,經言語傳輸的又能得到什麼呢?

2. 教育的層次係統

前麵的分析表明,目前的教育學科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係統,係統中的子模塊之間形成了圖2的層次關係,即始於理想的人這一教育目的,到教育結果產生,即產生被教育的人之間形成了多級的層次關係。

一個教育係統大致可以分為五個模塊,分別是教育目的、教育目標、課程設計、教學設計、教育實施。這五個模塊中,教育目的和教育實施模塊麵向的對象是人,即教育目的是“培養……的人”,而教育實施也是教師和被教育的對象之間直接發生的社會活動,這種社會活動直接影響教育的結果,即教育目的的達成,也就是產生被教育的人。

中小學教育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