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創造”從這裏啟航

北京教育公共服務平台建設

作者:高勇

為深化基礎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借助信息化手段促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積極謀劃搭建北京教育公共服務平台。本刊近期關注了北京數字學校、在線教育服務項目等市級層麵的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情況。在區級層麵,教育公共服務平台的搭建同樣重要。

北京市東城區近日舉辦了一場三維創意設計作品答辯及展示活動。據北京市東城區教委信息化工作辦公室楊清主任介紹,此次活動依托信息化設備在東城區各學校做了視頻直播,為老師和學生們的交流搭建平台。此前,東城區教委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和教研部門聯合起來,與中教科、小教科、采購部門、財務部門統籌合作,為想參與課程教學的老師做培訓,提供課程指導和設備支持。今後,東城區將每年舉辦一次全區學生三維創意設計作品答辯及展示活動,為優秀的學生和團隊提供區級層麵的交流、曆練舞台。

一次精彩的“三維創意設計作品答辯及展示活動”

2015年4月3日,北京市東城區教委及東城區教育研修學院在北京市第五十中學分校舉辦了“東城區首屆中小學三維創意設計作品答辯及展示活動”。在活動中,東城區各中小學學生結合自身學習與實踐活動特點及生活實際,積極探索、勇於創新,運用現代技術手段設計和創作作品,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最佳展現。

本次活動分為小學組和中學組,所有參加的團隊都要在講台上介紹自己的三維創意設計作品,並回答評委老師提出的關於創意和製作方麵的問題。現場的展示台上擺滿了來自各個學校的學生作品。這些作品種類豐富、造型各異,有校園模型、教學教具、傳統家具、遊樂設施、卡通人物、軍事模型、無人飛行器等,靈感和創意大多來自於學生們身邊的生活和學習,來自於學生對未來的暢想。體育館路小學的學生們用3D打印機製作了最受小學生歡迎的悠悠球,現場為大家帶來了一段表演秀。五十中學分校的學生們不僅開發出了便於教師課堂使用的新教具,還帶來了一段無人飛行器的精彩表演。二十四中學的學生們結合磁懸浮知識設計出的“會跳舞的女孩存錢罐”深受在場學生們的喜愛。類似於上述的作品在展示活動中比比皆是,各校學生們的展示及答辯贏得了在場評委、專家、領導和老師的陣陣掌聲。

本次“三維創意設計作品答辯及展示活動”是課程實施過程中多元化評價方式的一個重要體現。多學科相互融合的綜合性學習方式,決定了我們必然要采用“答辯”的形式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全麵、客觀的評估。學生能力的培養是課程實施及考核方式變革的核心。我們要在“答辯及展示”環節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學生經曆了從自主設計學習到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最終將作品在校級層麵進行答辯展示,優秀學生或學習團隊也將在區級的平台上進行更深層次的展示、交流和曆練。

讓學生跟上世界技術發展的步伐

北京市東城區教委在實施教育精品特色發展戰略的目標下,按照全麵育人的理念,注重對中小學學生全麵能力與技能的培養與提升。“三維創意設計”課程的建立,從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角度出發,打破了傳統課程體係中小學、初中、高中三學段的界限,形成了統一規劃、分段設計、服務學生認知階段發展的新理念。在實施過程中,“三維創意設計”課程是以多學科知識的綜合應用為載體,積極探索各學科教師的相互合作機製,共同為學生建構一種利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創意設計作品中綜合性任務的環境。“三維創意設計”課程不僅僅是提升學生三維設計能力的平台,更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激發學生學習動力與探索知識奧秘的實踐平台。

在2008年北京市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引領下,北京市的各所中學在高中階段均開設了一門新的課程——通用技術。這門課程注重學生創造潛能的開發,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作為一名高中通用技術學科教研員,我一直都在探索一條提升高中學生技術素養的道路。

課程開設穩定後,為了再度提升授課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我們在每學期定期組織學科教師進行常態化教學研究的基礎上,還組織教師進行了專題性的研究展示課,及“以問題解決為出發點”的專項科研課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