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於平板電腦的小學科學互動課堂(1 / 3)

基於平板電腦的小學科學互動課堂

教與學

作者:梁瑞紅 周曉清

我國科學課程大綱中強調“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並且親身經曆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1]。傳統的科學教育過分強調用傳授方式講解科學的結論[2],學生們僅僅是“讀科學”而非“做科學”[3]。

隨著移動終端的普及以及移動互聯網的大規模覆蓋,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也逐漸進入基礎教育領域。以iPad為代表的平板電腦具有便攜性、移動性、交互性、靈活性、富媒體、富資源、富工具等多重特性[4],為學生“做科學”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撐。主要表現為三點:(1)為學生以“做科學”為主的探究活動提供工具支持[5];(2)基於互動平台的課堂即時反饋和評價[6];(3)提供多感官、多通道的認知刺激[7]。

《測量水的溫度》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科學課》三年級下冊的內容。本課借助iPad便攜性、移動性、交互性的優勢,以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開展大量“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活動,從技能操練到知識學習,教學逐步推進,整堂課在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平台的支撐下,不斷進行即時的教學反饋。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學生理解溫度的概念、不同溫度的水的溫度變化規律。(難點)

過程與方法:學生學會規範地操作溫度計。(重點)

教學環境

教師配備Mac和iPad,學生自帶iPad並保證每個小組至少一台,教室覆蓋了高速的無線網絡,配備了AppleTV,師生的終端可以通過無線網絡即時投射到大屏幕上。

1. 平台

本課采用香港大學自主研發的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平台iClass,提供了文字、繪圖、測試、音頻、小組互評等多種類型的活動,來增強課堂的互動和反饋,學生通過終端提交作業或作品,教師通過網頁登錄平台進行即時教學反饋。

2. 工具

3. 資源

(1)Keynote演示文稿,呈現教學重難點內容。

(2)“正確使用溫度計操作步驟”的微視頻。

教學過程

活動一:情境導入

教師出示兩杯水:一杯冰水和一杯熱水,先與學生們玩一個“猜!猜!猜!”的遊戲。教師請一名學生用手去觸摸這兩杯水的杯壁,讓大家根據這位學生自然反應出的動作和神態,來猜猜這兩杯是什麼水,並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並未用技術進行輔助,因為並不是所有的教學環節都必須使用技術。

活動二:認識溫度計並學習規範使用溫度計的方法

在科學實驗中,溫度計的使用必須遵循操作的規範性,才能測量出相對準確的水的溫度。教師利用Keynote在大屏幕出示問題,並要求學生進入iClass平台自學微視頻“正確使用溫度計操作步驟”。該微視頻由以下部分組成:(1)溫度計是由什麼構成的?(2)怎麼拿溫度計?(3)怎樣正確使用溫度計?(4)怎樣準確讀出溫度計的刻度?

設計意圖:溫度計的操作規範是一種技能的學習,短小精悍的微視頻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規範操作的意識。

技術運用:運用iClass能存儲小視頻的資料夾功能,學生可以在小組內自定步調地觀看微視頻,充分體現平板電腦能夠支持個性化學習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