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中小學教育信息化應用現狀及啟示
大視野
作者:王同聚
【摘 要】台灣資訊教育既繼承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教育理念,又吸收了西方民主和科學創新的教育思想,海峽兩岸既具有相似的東方文化氛圍和教育發展曆史,又具有教育的差異。本文針對台灣地區中小學教育信息化應用現狀進行了考察和分析,走訪了12所學校,深入課堂與學校和師生進行了深度溝通和交流,探討了海峽兩岸資訊科技在教育中的信息互通和智慧共享,為促進海峽兩岸教育文化交流與合作,學習借鑒台灣在教育信息化應用方麵的先進理念與操作模式,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台灣;教育信息化;資訊技術;科技教育;啟示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1-7384(2015)05-0073-04
2014年10月,筆者有幸作為廣東省中小學新一輪“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名教師培養對象赴台灣進行為期15天的台灣教育現狀考察交流訪學活動。訪學考察期間,隨廣東赴台訪學團繞島一周,行程1600多公裏,走遍了除基隆市之外的台灣所有市縣,參訪了12所學校,入班觀課72節,聽了4次高端講座,通過粵台兩岸教師教學探索、名師對話、訪談交流和實地考察,實現了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和智慧的啟迪。每一天都有震撼、驚喜和收獲,這次台灣之行可稱為是一次全方位的教育之旅、文化之旅、交流之旅、磨練之旅、友誼之旅和感恩之旅。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和科技教育工作者,在隨團參訪之際,我針對台灣地區中小學教育信息化應用現狀進行了重點考察和分析,探討了海峽兩岸信息科技在教育中的互通性和共享性,為促進海峽兩岸教育文化交流與合作,學習借鑒台灣在教育信息化應用方麵的先進理念與操作模式,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此次考察交流訪學活動像一扇窗戶,為海峽兩岸中小學教育信息化應用的信息互通和智慧共享打開了一片新天地。
台灣地區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發展曆史回顧
台灣地區稱教育信息化為資訊教育。為推進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台灣地區專門成立了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領導機構,製定了資訊教育戰略規劃和白皮書,並在重點計劃和施政報告中大力推進資訊教育。1982年,台灣地區設立“資訊教育推動小組”,開始有計劃推進資訊教育;2013年1月,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合並電子計算機中心等機構成立資訊及科技教育司;截至2013年,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共有19份施政報告中強化資訊教育,內容涉及推動資訊教育、信息化建設、數字化公平、雲端學習等[1]。由此可見,台灣地區非常重視教育信息化發展和應用。
台灣地區中小學教育信息化應用現狀
1. 台灣地區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現狀
台灣地區稱信息技術為資訊科技。台灣九年一貫階段資訊科技課程是讓學生能將資訊科技運用於生活與學習,強調資訊科技要麵向“應用”;而高中資訊科技課程則著重由應用導入學理層麵,強調資訊科技的“科學”內涵[2]。台灣地區於2008年1月新修訂的高中資訊科技課程綱要包括必修模塊“資訊科技概論”和選修模塊“資訊科學”。“資訊科技概論”計2-4學分,內容包括:資訊科學導論、計算機硬件、計算機軟件、計算機網絡、計算機解決問題和資訊科技與人類社會的關係等。選修模塊“資訊科學”又包括“基礎程序設計”1-2學分、“進階程序設計”2學分和“資訊科學與應用專題”1-4學分,每所學校可以根據師資力量、教學設備和辦學特色等選擇開課計劃和教學內容。以高雄市立瑞祥高中為例,該校在高一開設“資訊科技概論”必修科目,課程目標是讓學生掌握資訊科學基礎知識,並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高二、高三開設選修科目,內容包括 “Visual Basic程式設計範本”“C/C++程式設計範本”“Scratch程式與遊戲設計範例教本”、“PhotoImpact影像設計範本”“App Inventor2手機程式設計手冊”等多種教學內容供學生選修學習。另外,天主教高雄市明誠高級中學(私立學校)選修科目還開設了“Googel Sketchup 3D建模設計”“3D打印機的應用”和“電腦機器人製作”等課程。課程目標是為學生提供深入探索資訊科學相關領域的機會和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資訊科技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 台灣地區中小學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情況
台灣中小學辦學的硬件設施配備齊全,無紙化辦公已開始推行第二代校務係統。教師電子白板應用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在網絡資源應用方麵,台北市擁有“品德教育網”“教育人口網”“教學益教網”“線上資料庫”“數字氣象網”“數字遠程天文台”等網絡資源。台北市教育資訊的未來規劃提出“校校是e創學校,班班是未來教室”的宏大構想。台北市中小學正在推行“行動學習電子書包”方案[3]。如台北市成功高級中學共有71個班(隻招男生),每間教室和功能室都配備多媒體平台,校園有線、無線網絡全覆蓋,配備了1100台平板電腦用於一個年級進行電子書包教學實驗,所有學科教師都能運用多媒體平台上課等。教師教研交流一般采用Facebook(臉書)、Line(連我,類似微信)等平台,教師課堂教學一般采用魔燈(Moodle)平台,問卷調查采用Google class平台等作為輔助教學工具。各學科教師把網絡係統的對話作為一種開放式的教學形式,網絡教研通過網絡社區進行,如很多教師加入了台北的翻轉課堂社群。教學資源一般集中放在雲端共享,供師生隨時下載分享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