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網絡教研為突破口促進教師素質提升(1 / 3)

以網絡教研為突破口促進教師素質提升

大視野

作者:趙保全

2012年,教育部提出“三通兩平台”建設,山西省晉中市壽陽縣中小學全部建起了寬帶教育城域網絡。70人以上學校教學班全部配備班班通設備,依托晉中教育網資源平台,實現了壽陽縣教師人人有空間,校校有資源,為教師素質和教學能力提高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同時,壽陽縣借助互聯網的優勢,以網絡教研為突破口,以案例、課例研究為載體,以教學行為反思為核心,大膽探索網絡環境下實施教研的有效措施與途徑,開創了全縣教研教改的新局麵。

統籌規劃,高標定位,乘勢而上

壽陽縣利用廣大教師積極應用遠教設備和資源的熱情,緊抓契機,投入600餘萬元開通了教育城域網,相繼配套、完善了中小學校的信息技術裝備,構建了覆蓋城鄉的現代遠程教育支持服務體係,全縣中小學校實現了“校校通”。學校的教育方式得到了拓展,校際資源實現了共享。2012年,新建415間多媒體教室、86間計算機教室、31個電子備課室,建成了覆蓋全縣的教育城域網,中小學校實現了“班班通”,在各類教育培訓、教學研究和教研成果應用推廣等方麵利用城域網平台開展了多方位的應用。計算機、多媒體、互聯網在現代教學中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2013年,我們又投資200萬元為全縣鄉鎮中心以上的學校配備了視頻教研設施,構建了網絡互動教育公共服務平台,全麵提高壽陽縣遠程視頻互動教學、教學研修、教師培訓、教育視頻資源共享等公共服務能力。

以遠教資源為基礎,不斷加強數字化新課程教學資源建設。積極引進成熟的課程資源、影視資源、互動學習資源等優秀教育資源,並進行加工改造。有針對性地征集、開發、加工整理出適合教與學的網絡資源,在保證思想性、科學性、教育性、適用性和安全性的基礎上,將現有教學資源按學習主題進行挖掘提煉和重新組合。經過近十年的不懈努力,以晉中市教育課程資源網為依托,以本地教育城域網為樞紐,打造了基本滿足以信息化教學、資源應用與管理、教學成果發布、教學研討、信息交流為核心的網絡教育平台。

加強管理,強化培訓,著力構建網絡教研的保障機製

為了使網絡教研活動持久、健康發展,我們先後製定出台了《關於加強校園網絡建設服務教育教學工作的意見》《壽陽縣網絡教研實施方案》《關於成立壽陽縣名師工作室實施方案》《壽陽縣網絡教研考核方案》等規章製度,從組織領導、骨幹師資力量的配備方麵予以保證和加強,明確了網絡教研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模式、組織領導和相關要求。通過激勵、培訓、引領等機製,提高師資隊伍的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水平,保障網絡教研工作常態、健康、有序地開展。

一是激勵約束機製。我們的網絡教研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經曆了一個由教育局行政推動到教師自願參與的過程。首先,全縣統一培訓,明確時間,實名注冊,開展教研,對教師參與網絡教研的情況進行通報。其次,在活動過程中,不定時發布針對本次活動的通知,要求教師在指定時間內反饋信息,這樣就避免了隻登錄平台不參與活動的現象。再次,從基層教師上傳到平台的教學設計、主講或指導的課例中評選優秀教學設計或優質課,並及時全縣通報,促進教師通過網絡發表作品,參與教研。第四,教育局、各中小學校層層製定評估管理辦法,納入《目標管理考核評估》體係,評估結果作為評選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名師、名校和名校長的重要條件。通過上述措施,教師們逐漸體會到網絡給工作、學習帶來的便利和實惠,更多的教師自願參與到網絡教研工作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