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 精密度試驗 精密吸取2.3.2項下提取的川芎樣品溶液10 μL,連續進樣8次,測得上述5種藥效成分的峰麵積RSD均小於2%,表明儀器具有良好的精密度。
2.4.3 重複性試驗 取同一批川芎樣品6份,按2.3.2項下方法製備樣品溶液,吸取10 μL注入液相色譜儀,結果顯示上述5種藥效成分峰麵積的RSD分別為1.8%,0.90%,0.30%,0.44%,1.1%,表明超聲法提取重複性良好。
2.4.4 穩定性試驗 取同一樣品溶液,室溫放置,並分別於0,1,2,4,12,24,48 h進行測定,結果顯示上述5種藥效成分峰麵積RSD均小於1.6%,表明樣品溶液在48 h內穩定。
2.4.5 回收率試驗 精密稱取已知含量的樣品0.5 g,共6份,精密稱定並加入阿魏酸0.46 mg、洋川芎內酯(I,H和A)和槁本內酯各0.5 mg,按2.3.2項下方法製備樣品,加樣回收率按如下公式計算:回收率(%)= (測得量-樣品中量) /加入量×100。 結果顯示上述5種藥效成分的平均加樣回收率,分別為103.1%,94.44%,96.61%,97.55%和95.22%。
2.5樣品測定
分別取不同采收期的川芎樣品,按2.3.2項下方法製備樣品溶液,按2.1項下色譜條件測定,利用已建立的標準曲線計算樣品中的阿魏酸、洋川芎內酯I、洋川芎內酯H、洋川芎內酯A和槁本內酯含量。
10次采收期樣品的平均阿魏酸質量分數為2.51 mg·g-1,在260 d時采收的樣品質量分數最高,為2.94 mg·g-1,比平均含量高17.1%,顯著高於除255 d之外的其他8個采收時期,與255 d采收的川芎阿魏酸含量差異在0.05水平時不顯著,在245,285,290 d采收的阿魏酸含量最低,分別比平均含量低21.8%,4.1%,12.1%,而最高含量比最低含量高出了42.7%。洋川芎內酯Ⅰ的平均質量分數為0.58 mg·g-1,270 d時采收的樣品質量分數最高,達0.70 mg·g-1,比平均含量高20.69%,顯著高於其他各采收期的含量,290 d 采收時的洋川芎內酯Ⅰ質量分數最低,僅0.44 mg·g-1,比270 d時采收的樣品含量低59.1%。245,260 d時采收的樣品洋川芎內酯H質量分數最高,分別為2.19,2.15 mg·g-1,在α=0.05水平時與其他各采收期的樣品含量差異顯著,除245 d采收的樣品外,隨著采收期推遲其含量呈先增加後降低的現象,290 d 采收時的洋川芎內酯H質量分數最低,僅1.25 mg·g-1,比260 d 采收的樣品含量低67.8%。洋川芎內酯A和槁本內酯的質量分數均在260 d采收時最高,分別為15.21,31.35 mg·g-1,與其他各采收期樣品的含量差異顯著,290 d 采收時其含量均最低,分別比最高含量低63.0%,35.0%。
隨著采收期的推遲,川芎藥材中5種主要藥效成分的含量呈先增加後減小的變化趨勢,其含量與采收期均呈二次或三次函數關係,並建立了相關的數學模型。通過上述5種藥效成分的含量與采收期的數學模型可知,早收和晚收均不利於提高川芎藥材的品質,255~270 d期間采收川芎藥材的阿魏酸、洋川芎內酯I和槁本內酯的含量最高,250~260 d期間采收川芎藥材的洋川芎內酯H和洋川芎內酯A的含量最高。綜合上述5種主要藥效成分含量和實際生產情況的角度來分析,260~265 d為最佳采收時期,此時川芎生長最旺盛,隨後開始逐漸衰老,藥效成分的含量慢慢降低。
3討論
3.1HPLC同時測定川芎5種藥效成分含量的方法
中藥材的質量評價正向快速、高效、樣品前處理簡單、高重複性、低成本、容易操作的方向發展。HPLC是中藥材及中藥飲片品質評價常用的方法,在川芎上常被用於構建指紋圖譜[5-6,13-16]來評價不同產地和不同品種的藥材的品質,但一般沒有具體藥效成分的含量;也有一些測定阿魏酸、川芎嗪、揮發油、香草醛、內酯類等單一成分或其中2~4種成分測定方法方麵的報道[4-12],由於同時測定的成分少,測定的效率不高,至今鮮見同時測定阿魏酸、洋川芎內酯I、洋川芎內酯H、洋川芎內酯A和槁本內酯等多種成分方麵的研究。
同時對色譜溶劑(乙腈和甲醇)與不同濃度的乙酸和水組成的流動體係(甲醇-水、甲醇-乙酸、乙腈-水、乙腈-乙酸和甲醇-乙腈-乙酸等)、柱溫(25,30,35,40,45 ℃)和流速(0.7,0.8,0.9,1.0,1.1,1.2 mL·min-1)等單變量(因素)試驗,優化出了HPLC同時測定阿魏酸、洋川芎內酯I、洋川芎內酯H、洋川芎內酯A和槁本內酯含量,即選用流動相為0~5 min,乙腈-甲醇-1%冰醋酸(20∶40∶40),5~30 min,乙腈-甲醇-1%冰乙酸(60~100∶0∶40~0),流速l mL·min-1,檢測波長0~4.3 min,321 nm,4.31~30 min,275 nm,柱溫35 ℃,進樣體積10 μL。本文通過對測定方法的考察,建立了高重複性、快速的川芎藥材中主要藥效成分含量的測定方法且線性、精密度、重複性和回收率均良好,洗脫時間僅為30 min同時測定川芎藥材中5種重要的藥效成分,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也降低了測定成本,且所測定樣品的藥效成分含量與之前報道的結果一致[5,7-8,16,22-24],所以本測定方法可以全麵應用於川芎藥材的品質評價。
3.2采收期對川芎5種藥效成分含量的影響
川芎的品質不僅因產地[10]、品種而異,也受耕作方式[25]、施肥技術[22-24]等生產技術的影響。蔣桂華[17]、饒凡[18]等研究認為采收期對川芎的品質也有較大影響,但前者研究的時期是5月20日及其前後10 d共3個時期,且結果在年度和地點不盡一致;而後者研究的時間從頭年12月至次年6月,時間間隔過大,對生產上主要采收時間(5月上旬至中旬)分析不夠。本文采用單因素隨機區組試驗方法,從4月15日(245 d)起每5天采收1次直至5月30日(290 d)止,共10個采收期,采用上述建立的方法,分析了都江堰產區(海拔600 m左右)每個采收期樣品的阿魏酸、洋川芎內酯I、洋川芎內酯H、洋川芎內酯A和槁本內酯共5種藥效成分的含量,並建立了其與采收期的回歸關係,發現采收期對這5種成分均有顯著影響,隨著采收期的推遲,5種藥效成分的含量均呈現先增後減的趨勢,采收過早過晚都會降低各藥效成分的含量,綜合考慮阿魏酸、洋川芎內酯I、洋川芎內酯H、洋川芎內酯A和槁本內酯的含量,確定最佳采收期為4月30日(260 d)至5月5日(265 d)。
[參考文獻]
[1] 中國藥典. 一部[S]. 2010:38.
[2] 常新亮,馬雲保,張雪梅,等. 川芎化學成分研究[J]. 中國中藥雜誌,2007,32(15):1533.
[3] 曹建敏,王宗花,丁明玉. 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同時測定川芎中的四種內酯類化合物[J]. 色譜,2005(9):531.
[4] 金月,李江. RP-HPLC法測定川芎藥材中阿魏酸的含量[J]. 西北藥學雜誌,2010,25(2):85.
[5] 劉小麗,石麗,李華. 川芎藥材HPLC指紋圖譜及阿魏酸測定研究[J]. 中成藥,2011,33(8):1289.
[6] 劉洋,石任兵,劉斌,等. 川芎藥材化學成分HPLC指紋圖譜研究[J]. 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6,29(5):335.
[7] 呂光華,程世瓊,陳金泉,等. HPLC測定川芎藥材和飲片中遊離阿魏酸和總阿魏酸的含量及其質量評價指標[J]. 中國中藥雜誌,2010,35(2):194.
[8] 王妙聞,張藝,張靜,等. HPLC測定川芎中的總阿魏酸[J]. 華西藥學雜誌,2008,23(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