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行三百年的大唐王朝滅亡後,藩鎮割據之勢愈演愈烈。北方,曆來是戰亂的重點:經過五個朝代的不斷更迭,戰火連綿,百姓飽受了戰亂離別之苦;而相對安定的南方,卻同時出現了十個並存的小王國,它們也想要一統天下——這便是曆史上的五代十國時期。

當時,北方的大部分已由後周統治,除了占據山西太原的北漢之外。後周世宗柴榮是個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善於用人,作戰勇猛,整頓吏治……力圖完成天下一統的大業,但就在他準備雄心勃勃的要實現他的宏圖偉業的時候卻不幸病倒,英年早逝。於是,他七歲的兒子——太子柴宗訓——即位稱帝,由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和宰相王溥輔佐。這趙匡胤和世宗一樣,也是個胸懷文韜武略的英雄,由於世宗的知遇之恩使他本想盡心輔佐幼主來平定天下,實現平生抱負。可讓他沒想到的是,他的弟弟光義和謀士趙普卻讓士兵在陳橋驛發動兵變,而他被“黃袍加身”推為皇帝。事已至此,他反對也無濟於事了。因此,他便順水推舟,於陳橋驛登基宣布定都汴梁,改稱東京;定國號為宋,他便是曆史上的宋太祖!但為了報答周世宗的知遇之恩,太祖下令封柴宗訓為柴王並永遠世襲爵位。

大宋建立後,太祖皇帝仍采用周世宗所定下的“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方針,一口作氣的滅了南方的幾個小國,完成了對南方的統一;與此同時,占據山西太原的北漢也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因此太祖在滅了南方小國後,連氣都沒喘就直接去攻打北漢了。太祖本想一個小小的北漢很快也就打完了,但沒想到,居然宋軍圍攻了快一個月了,還沒接近太原城。太祖皇帝由於一時氣急攻心而病倒,不過他還不忘派人到太原城去打聽看看到底是誰在替北漢守城,當探子回來稟報說:“太原守將是北漢大將軍楊業。”太祖皇帝深深感到如此良將居然不能為己所用,一口氣沒提上來,氣絕身亡了。

由於太祖皇帝的陣前駕崩,宋軍不得不回到東京,太祖的弟弟光義以杜太後曾經的臨終遺命當上了第二個皇帝,是為宋太宗。依照太祖臨終遺言,太宗皇帝對北漢大將軍楊業施以招安政策。他先派人到太原城去散布楊業將要投降宋軍的謠言,向北漢君主施行反間計;再派人去直接向楊業勸降並許諾楊業將為他提供大宋朝天下兵馬大元帥的職務和豪宅賞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