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學先進、走正道(1)(3 / 3)

走到今天,在地產市場上有所發展,最主要是堅持了正氣。

馮侖認為,萬通在社會經濟急劇轉型時期,在不規則的空間裏能夠發展到現在並非偶然,而是出奇製勝的結果,其中創新、變通等大的戰略安排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現在法治環境規範了,萬通提出守正出奇的理念,圍繞一個“正”字做文章,在非專業化領域做到專業化,在專業化空間精細化,在精細化空間做市場網絡。隨著法治化進程的不斷發展,隻要在規範空間內做,拙就可以變為巧。

在“守正出奇”這一企業文化的正確引導下,萬通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馮侖因此站到了行業的頂峰,成為中國內地房地產業巨頭之一。也正是因為這一企業文化,萬通在發展過程中才能避開許多陷阱,在許多同行倒下時一直堅持到現在。

馮侖認為“順天應人”是萬通一以貫之的處世態度,簡而言之,就是要認清形勢,按照規律辦事。他在《萬通曆史陳列館新館開館文稿》中講道,“順天應人”是萬通一以貫之的處世態度。萬通必須符合中國社會進步,具體地說就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事業這一大趨勢,就是萬通的天和勢。在處理具體事務中,萬通人必須稔熟“應乎人情”的道理,做事入情入理,前半夜想想別人,後半夜想想自己,方圓處事,真誠待人。

馮侖在《義利相和、守正出奇》中也強調了“順天應人”的重要性:

要明白一個道理,心平才能氣和,氣和才能人順,人順才能做事。比如說,要成為全球最有錢的人幾乎不可能,成為中國最有錢的公司,我也沒有這個欲望。我有限的欲望是把萬通辦成一個很掙錢的公司,一個讓員工感到愉快的公司。當年海南最多時有15000家房地產公司,現在繼續做房地產的十家都不到,而當時大家的目標都很大。我覺得要心平,就是把欲望控製在一個自己能夠駕馭的領域內。不要在“大”上跟人較勁兒,要在“好”上較勁兒,在“愉快”上較勁兒。企業贏利,員工愉快,政府也高興。以感恩的心態來做,欲望就會得到控製。萬通的感恩日就是解決這個問題,讓我們能夠正確處理股東、政府、員工和客戶這四方麵的關係。隻要能做到給股東以回報,給政府交稅,給客戶最好的產品和服務,給員工明確的回報和更好的福利,這就盡到責任了。

可以說,萬通正是在“順天應人”戰略的指導下,才能夠處理好各方麵的關係,不斷地向前發展。

反省:萬通的生存密碼

“反省會”在萬通經曆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反省公司管理,這成了員工的一個牢騷會;第二個階段,集中在公司高層對發展戰略的反省;第三個階段,從2000年起,轉變為“前瞻式”反省,即站在未來反省萬通的現在。——摘自《萬通全書2001》

馮侖在多個場合提過“毋忘在莒”這個成語。這個成語出自《呂氏春秋·直諫》“使公毋忘出奔於莒也”,所述故事,大體如下:

齊國君臣在一起飲酒,酒酣之時,桓公得意地對鮑叔牙說:“為什麼不起來為我祝酒呀?”鮑叔牙就端起酒杯向桓公敬酒說:“希望你不要忘記逃亡在莒國時提心吊膽、愁困落魄的那段日子。”又向管仲敬酒說:“希望你不要忘記了在魯國做囚徒的日子。”還向甯戚敬酒說:“希望你不要忘記了當初在車下喂牛的時光。”幾句話使齊桓公等人猛然警醒,桓公離開坐席感謝說:“我和大夫們絕不會忘記先生的話,這樣齊國的江山才能長治久安啊!”

“毋忘在莒”後來便演變為成語,意思就是不要忘記過去的艱難或恥辱。

馮侖認為,無論企業如何發展壯大,無論何時何地,創業的艱辛,做人的準則,企業所肩負的社會責任都不能被忘記。這就是我們要艱苦奮鬥、刻苦忍耐、不斷進步。這正是“毋忘在莒”這個成語所體現出來的精神。

馮侖曾在文章中呼籲萬通人無論在什麼時候都不要忘記“毋忘在莒”的精神:

萬通最值得珍視的東西,不是已賺到手的利潤,而是“毋忘在莒”的座右銘。萬通是一個年輕的企業,還很稚嫩,還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麵臨國際國內更為複雜的環境,我們應當愈加謙虛謹慎,向一切公司學習,向所有“先進”看齊,繼續發揚“毋忘在莒”的精神,兢兢業業,務實進取,再接再厲,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