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年前,人類就已利用象征圖形或符號來溝通彼此的意念和思想,如在各種平麵物體上刻畫各種記號:畫圓圈表示太陽,畫弧形表示月亮等,這些後來逐步演變成標誌。
1.中國傳統標誌
(1)結繩記事
結繩記事是文字發明前,人們所使用的一種記事方法,即在一條繩子上打結,用以記事,反映原始社會客觀經濟活動及其數量關係的記錄方式,近現代有些少數民族仍在采用結繩的方式來記錄客觀活動。標誌就是從這種記號形式中開始的。
(2)印章
中國的雕刻文字,最古老的有甲骨文、鍾鼎文、石鼓文等,凡在金銅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稱“金石”。印章即包括在“金石”裏。印章在春秋時已出現,戰國時代已普遍使用。起初隻是作為商業上交流貨物時的憑證。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印章範圍擴大為證明當權者權益的法物,為當權者掌握。
(3)封泥
封泥又叫做“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遺跡──蓋有古代印章的幹燥堅硬的泥團,是一種保留下來的珍貴實物。由於原印是陰文,鈐在泥上便成了陽文,封泥的使用自戰國直至漢魏。晉以後紙張、絹帛逐漸代替了竹木簡書信的來往,改用紅色或其他顏色的印色印在書牘上,才有可能不使用封泥。後世的篆刻家從這些珍貴的封泥拓片中得到借鑒,用以入印,從而擴大了篆刻藝術取法的範圍。
(4)幌子
幌子,又名“望子”,是我國古代店鋪用來招引顧客的布招,也就是用布綴於竿頭,懸在店門口,作為商業的標誌。幌子在北宋的汴京就已經出現了。我國的幌子最初是在酒店使用,後來隨著商業經濟的日益繁榮,各種店鋪都在自己的鋪麵前懸掛一種表示自己商店特征的標誌,隨著長期使用,逐漸發展成為社會公認的商業標誌。
2.外國標誌的發展
(1)外國古代標誌
歐洲中世紀興起了徽章的設計。那時有專門的工匠是為王公貴族設計他們戰士們所戴盔甲上的盾形徽記,它的作用是辨別敵人與友軍。後來徽章越來越普及,曆經千年,成為傳統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12世紀以後,西歐的商業發達起來,在普遍使用商標的過程中,又把製造業標誌和商業標誌區分開來。13世紀歐洲盛行一種商人印記,當時商業行會把它用來監督、區別行會或公司成員,某些行業中把印記登記成冊,加以法律上的保護,實力雄厚的商人,相繼使用獨家專用的標誌,這種商人印記,直到“工業革命”以前,在貿易上比生產製造者標誌顯得更為重要。
18世紀以後,歐洲的經濟漸趨發達,各種行會組織逐漸壯大起來,紡織、釀酒、燈具和金屬製作等行會組織,都根據他們的需要分別製定和使用不同的行會標誌。隨著各種商品生產的增多,商業貿易的發達,商標的使用價值有了顯著的提高,同時在技術上也不斷得到改進。最早的水印商標出現於1282年意大利波洛尼亞出產的紙張上。近代西方國家許多大學的校徽也是標誌中極具特色的一種類型。
(2)外國現代標誌
現代商標是一種符號,人們通過它來辨明商品出處。從這方麵來講,它是歐洲中世紀商人印記的變體。根據各個國家的美學傳統,各國標誌的風格也各不相同。德國標誌傾向於運用直線、幾何形,在規律化中表現工整均齊,它具有冷靜、嚴肅之感,繼承了哥特式的藝術風格,並受到當時科學技術的影響,從而體現了遒勁、堅實、崇高和森嚴的氣質。而法國標誌延續了羅馬式和羅可可式的藝術風格,並受到革新思想和文學藝術發達的影響,傾向運動多變,有活潑輕快、自然奔放之趣和柔和、典雅、在不規則中求均齊平衡的浪漫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