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祖蔭的“甜蜜事業”
山裏山外貴州人
作者:徐海星
幹了一輩子養蜂事業,退休了也斷不了把貴州養蜂發展得更好的念頭,徐祖蔭希望讓養蜂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產業,讓蜜蜂給農民帶來幸福。
5月5日,畢節市赫章縣旅遊事業局大樓4層,原本隻有200個座位的會議室,擠滿了300多名蜂農。這有點出乎徐祖蔭的意料,他沒想到現場會來這麼多人。
大多數貴州蜂農都認識徐祖蔭,他是國內知名的蜜蜂飼養專家,研究蜜蜂已有30多年,對貴州中華蜜蜂了如指掌。2005年從貴州省農業廳退休後,他開始辦蜜蜂飼養培訓,幫助更多的農民通過養蜂脫貧致富。
“有養蜂難題隨時打電話給我”
下午2點,兩鬢斑白的徐祖蔭坐在了主席台上,身著黑色印花格子襯衫,頭戴黑色邊框眼鏡,72歲的他精神飽滿。
他準備了將近50頁的PPT演講稿,有中蜂知識的介紹、新式蜂箱的規格說明,也有常見的蜜蜂病蟲害防治技術。
“梵淨山有個75歲的老人,在家養了80多群蜂,去年收了400多斤蜜,每斤賣價在180元到200元,養蜂給他帶來了近8萬元的收入。”在培訓開始前,徐祖蔭說:“養蜂並不難,銷售也不愁。現在省內的蜂蜜都是供不應求,基本都能賣到150元一斤。”
現場聽眾人數太多,飼養技術層次不齊,徐祖蔭覺得更重要的是提起農民養蜂的興趣,而收入是最直接的刺激。
“赫章蜜源條件不錯,能產好蜂蜜。新式蜂箱不僅能提高蜂蜜產量,還方便管理。對於養蜂新手來說,常見的問題有三個方麵……”
培訓將近2小時,會場超乎想象的安靜,300多雙眼睛始終聚焦在徐祖蔭身上。
“我家裏的蜂箱經常發現綿蟲,用了很多方法都清理不幹淨,有什麼辦法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我想嚐試人工培育蜂王,有哪些技術要領?”
……
培訓結束後,蜂農們仍然問個不休。
“我建議你嚐試用新式蜂箱來養蜂,這種蜂箱方便清理,能有效解決綿蟲問題。”“人工培育王台,最主要的是適應蜂蜜的習性,要在外界蜜源條件好的時候進行……”徐祖蔭為蜂農一一解答疑問。
隨後,他把自己的電話號碼告訴大家:“以後遇到任何難題,打這個電話就能找到我,我一定會為你們想辦法解決。”
“農民能靠養蜂致富,我很高興”
徐祖蔭在貴州省獸醫研究所工作時,研究方向便是蜜蜂,積累了豐富經驗。1983年,他調任貴州省農業廳,主管全省的養蜂工作。
工作職位的改變讓他意識到要改變工作重心,將理論科研轉變成推廣養蜂技術。
在他的主持下,貴州養蜂業提出“模式化養蜂”概念,《貴州省意蜂飼養管理技術規範》和《貴州省中蜂飼養管理技術規範》相繼出台,同時在全省建立了3個蜜蜂基地,作為科學養蜂技術的典型示範。
“科學養蜂,要讓農民能真正掌握技術。”徐祖蔭製定技術規範的目的是讓蜂農遇上難題能有據可查,把科學實驗得出的結論變成實際可操作的技術要求。
從省農業廳退休後,他被特聘為貴州蜂產業研究員,繼續為各地蜂農開展蜜蜂飼養培訓。在他看來,製作技術規範也好、辦培訓班也好,都是為了推廣技術,讓養蜂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產業。
赫章的培訓課結束後,徐祖蔭又馬不停蹄的趕往納雍縣,那裏還有一群蜂農在等待著他。
兩年前,徐祖蔭曾到納雍舉辦一場培訓。如今,當地的蜂群數增加了5500群,單群蜜蜂產蜜量也有大幅提高,還出現了40多位養蜂專業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