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成長為自己的樣子——給殘酷世界的溫暖規劃(4)(2 / 2)

我覺得這個故事的真相遠遠比“黑心販子”讓我震驚。在這個故事中,沒有誰是真正的受益者,我們所有人都是輸家。我們用無價的器官換取了有價的金錢,但是用有價的金錢,我們又能換回別人無價的健康。麵對這樣的置換,我們真的無能為力嗎?為什麼社會把這些人逼到了這樣的絕境?如果我是他,我還能夠用什麼其他的方式去解決?

富士康九連跳

一直到今天早上,富士康已經有9個我們的同齡人,鮮活的生命(我在校稿的時候,人數已經高達12個)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在類似集中營的宿舍一躍而下,隻有在自殺的瞬間,他們才覺得自己還活著。也隻有在這一瞬間,我們才清醒,原來除了“打工仔”這幾個可以籠統概括上億人的標簽,他們每一個人都是有血有肉,需要夢想、幸福的,而不僅僅是時薪。

把眼光再拉遠一點,我們能看到這個工廠所在地東莞,也恰好是全國色情場所最大的集中地。這兩者之間是不是有一種潛在的關聯?如果一個女子非要在以生命為代價的工廠和以尊嚴為代價的色情場所之間選擇,她是寧願跳下,還是寧願躺下?

德文版《老子》的譯者,德國作家赫爾曼·黑塞寫的名著《在輪下》裏說:“麵對呼嘯而至的時代車輪,我們必須加速奔跑,有時會力不從心,有時會浮躁焦慮,但必須適應,它可以輕易地將每一個落伍的個體遠遠拋下,甚至碾作塵土,且不償命。”

在輪下,我們能做些什麼?

在整個寫作過程中,我努力把控自己的文筆,不讓自己對世界有太多的抱怨,不讓我成為一個挑剔的公平論者或者憤青,不把我們今天生活得不幸福快樂的原因,歸咎於曆史、社會不夠美好,而更多把重點放在我們的內心模式。

但是成為一個自我掌控、幸福的人,並不意味著就要兩眼一抹黑。調整心情,天天傻樂,那是一種罪惡。我們這個世界,就是今天身處的這個社會,真的可以通過你我的努力,再好一些。

麵對時代的車輪,你做過些什麼?抱怨、哀歎,還是自憐?這個車輪是聾子,他聽不到你的抱怨,那就先讓自己跑起來!所以我在這本書裏麵,我寫到很多活出自己驕傲的人:比如“禪師”、“lily”、“快樂的出租車司機”、“Kaplan”、“文案天後李欣頻”。

但是如果你能夠在車輪下跑得再快一點,請一定回去,拉拉那些快要失足在車輪下麵的人。我用更加尊敬的筆墨描寫這些人,比如:“口罩男”、“洗腳工劉麗”、“美版俞敏洪”、“曉”……並不需要偉人,我們這些平凡的小人物,一樣可以用自己的生命,為這個世界做些什麼。慢慢地,慢慢地改變這個車輪的方向,請你一定記得。

佛教的一個核心觀念是“慈悲”,隻有先“慈愛”,才能去“悲”,而所有的愛,從愛你自己開始,然後愛才會從內心滿溢出來,流向那些沒有愛的地方,變成對世界痛入骨髓的“悲”。很多宗教的教義都講同一個道理,比如基督教的“福杯滿溢”——所有這些智慧,都告訴你:先好好地愛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然後慢慢地愛更多的人。

哲學家羅素(Russell)說:“Three passions, 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 have governed my life: the longing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三種激情,簡單但非常強烈,支配著我的一生,那就是對愛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對人類苦難無可承受的悲憫。)

正是先讓自己感到愛與智慧,你才會深深感到那種痛入骨髓的悲憫,你才能在這種悲憫之後,在你憤怒過、譏諷生命以後,很希望能做點什麼。

我則把這個希望寄托在新精英。這個機構還很小,路才剛剛開始,甚至隻有幾個腳印。但是我希望更多人成長為自己的樣子,更多人在被命運劃定的路線上埋頭行走時,被思維之牆擠在生命的狹小胡同裏麵的時候,能夠停下來思考,然後打破生命的局限之牆,然後抬步離開那條別人設定的“光彩大道”,走向屬於自己的生命之路,在世界上留下屬於自己的痕跡。

凡走過的必有痕跡。我有的時候想,這本書就是我留下的一點痕跡——我努力拆掉那些思維的牆,希望在殘酷世界裏麵開辟出一點光。但願後麵的人能看到這個不算規整的豁口,欣然進入,前行、成長,成長為自己的樣子!

古典

2010年6月20日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