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魔星降世,白龍升天(1 / 3)

詩曰:

趙家天子多風流,盛世宣和錦衣足。

哪曉不周山傾倒,九州戰火民塗炭。

梁山一百單八將,江南方臘稱教宗。

北國狼子窺天下,西野狼煙扶輕搖。

試問誰能扭乾坤,白玉無雙任逍遙。

話說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佑三年。天子駕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賀。

祥雲迷鳳閣,瑞氣罩龍樓。天香裏,金玉聚丹樨;仙樂中,錦衣扶禦駕。待珍珠卷簾,鳳尾扇開,仁宗天子端坐玉宇。宮人持鞭淩空三聲脆響。文武兩班層層而出,齊聚在天子殿下。

有殿頭官高聲喝道:“今日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朝臣中,參知政事範仲淹越眾而出,高聲喝曰:“臣範仲淹,有本奏。”

仁宗天子龍目微張,聽聞範仲淹一聲“有本奏”便不禁有點頭疼。這範仲淹實在不是很得仁宗天子的歡心,平日裏詩文譽滿天下,尤其是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真是千古佳句,乃文人士大夫的風骨表率。但這句卻隱含有天子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願望。這天下都是他們老趙家的,哪有這士大夫來參和的道理。也幸虧仁宗天子宅心仁厚,更喜得諸大臣一個個努力工作,自己也好做個太平天子。

今日裏仁宗天子實在是人困體乏,昨日裏在後宮三千佳麗中普灑甘霖。現如今五更時分還要處理早朝,心中十分期待殿頭官快點高喝一句:“退朝。”那料得,這範仲淹有本奏。眾所周知,範仲淹外號“範三炷”。意思就是範仲淹要是有本上奏了,一本奏折的討論時間至少要三炷香的時間,而且事情說不清楚還不得罷休,皇帝要是沒有批複就長跪不起。

仁宗天子看見範仲淹,氣不打一處來。壓低聲音說道:“範愛卿,請奏。”

範仲淹手持玉笏,袖中拿出一紙奏本。殿前太監將奏本遞交給仁宗天子。仁宗天子先是閱覽了一遍奏折,然後將奏折放在一邊。

範仲淹見天子閱畢。高聲曰道:“稟陛下,近日裏天災橫行,軍民塗炭。以愚臣以為,就京師禁院修三千六百分天大醮,奏聞玉皇上帝,可以保民間安康。”

仁宗天子聞言,眉頭微皺。作為天子,民間疾苦也就是自己的疾苦。但是身為天子,天天錦衣玉食,這等設祭壇祭天大典,需齋戒數日。這可苦了仁宗天子,這幾日自己還正愁後宮的幾位娘娘肚皮也不見有所起色,哪還有功夫去齋戒禁欲呢。要知道大宋朝老趙家可是有兄終弟及的優良傳統,自己要是在繼承人的問題上不努力的話,自己的那幾位兄弟可是蠢蠢欲動。

仁宗望了望滿朝文武,用一種近乎期盼的眼神,深情款款的望向了宰相趙哲。趙哲心領神會,對仁宗天子肯定的點點頭,表示“陛下,臣已知曉,就看臣的吧。”

趙哲站在文官首位,正氣淩然的向殿中跨坐兩步。高聲喝道:“陛下,範大人所言甚是,臣附議。”

仁宗天子差一點沒滑溜到龍椅底下,什麼?趙哲你老小子腦子被門板擠壞了吧。附議。你怎麼不去齋戒。朕可聽說你剛剛又娶了一門小妾。

趙哲打眼觀瞧,隻見仁宗天子麵有慍色,便對仁宗擠擠眼睛。然後又說道:“陛下,臣以為陛下當著令翰林學士草詔一道,天子禦筆親書,並降禦香一炷,欽差殿前太尉洪信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龍虎山,宣請嗣漢天師張真人星夜臨朝,祈禳瘟疫。”

仁宗一聽,還不等範仲淹提出反對意見,急忙喝道:“趙愛卿所言甚是,準奏。”

仁宗天子自是喜不勝收,現在有請龍虎山張天師代自己祈福,不過是花點錢而已,自己又不費什麼事,何樂而不為。

話說殿前太尉洪信乃是趙哲的親信,聽聞趙哲所言也是非常欣喜,身為朝臣,一旦封為禦史欽差出巡地方,那些地方上的官僚自是殷勤獻媚,自己也可賺個盆滿缽滿,這其中回來後自是少不了趙哲宰相的好處了。

範仲淹聞聽仁宗天子已經蓋棺定論,也就不再追究下去,為民祈福本就是件好事,再說龍虎山張天師地位尊崇,代天子行祭天大典也無乎不可,此事也不再追究。

再無瑣事,仁宗天子打著哈欠退朝回宮。而接下來的所辦事宜,都交給了禮部官員著手操持。

殿前太尉洪信領了聖旨,不敢多做久留。奉了詔書,金盒承裝了禦香。帶上數十個護衛侍從,一路上鑼鼓開道,迎接郡縣都是淨水撥街,黃土相迎。